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实施趣味教学
2019-04-29张建玉
张建玉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40-01
趣味性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与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心理色彩的心理倾向。早在1854年英国心理教育学家斯宾塞就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富有情感色彩。”一个人一旦有了对某事物的兴趣,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这种欲望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追求的正是这种让学生感觉有趣有效的教育。教师应非常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动力性作用。下面以高中生物课堂为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情感,关爱学生
课堂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常常是从喜欢上某位教师开始,而后喜欢上—门课程的,因此我们要以亲切的教态赢得学生的信赖,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例如对他们要不急不躁,面带微笑,耐心地给予提示和启发,用信任的眼光鼓励学生等。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记忆增强,想象丰富。再者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善于驾驭教学中的各环节,形成起伏有致、张弛交错、快慢适宜、详略分明的教学节奏,这种明快、生动的韵律之美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
二、理论知识实际化,使知识有用有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生物科学是促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而来自生活的有用的知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生物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的真实中真切地关注生活和体验生活,最终使学生学会生活,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例如:人教版必修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在讲脂质时我告诉他们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根据自己的身高计算体重,还热切关注别人是否超重,接着我又提问:脂肪摄入过多有何危害?超重的同学想减肥,有什么办法呢?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发言,气氛十分热烈。再如讲“光合作用”时联系农业生产:采用轮作、套种、间作以及使用塑料大棚和覆盖地膜等生产措施为何能促进作物增产?讲“呼吸作用”时告诉学生如何储存粮食和果蔬保鲜,以及酿酒的原理等。我认为将学生放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引導学生探究,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探究性学习有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两种方式,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让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思路,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和培养科学精神。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高中生物又具有实验性强和探究性强的特点,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实现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探究活动无疑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
例如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可结合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进行教学。在讲解概念时进行理论探究:提供材料展现酶被发现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从材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推测和探究学习。很明显,在探究这些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启发,不仅加深了对酶概念的理解,学生还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深化和完善的过程。接着在讲解酶的特性时进行实验探究:如用稀释过的与未稀释的唾液淀粉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分解淀粉的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等,注意在实验过程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点拨。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极高,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挖掘生物学史的教育功能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趣闻轶事、重大发现、著名实验等,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科学家特有的感召力和生物学史的真实性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色盲症”的发现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给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作为礼物,可是妈妈却说袜子太鲜艳。道尔顿疑惑不解,感到非常奇怪,他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放过,他经过认真分析比较,发现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为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为今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探索打下基础。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色盲遗传的理解。
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厌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转基因生物或食品是否安全”这个问题时,我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当时课堂辩论的流程是:正方一辩立论、反方一辩驳论,然后正反双方开始自由辩论,最后在辩论结束前做好总结陈词,同时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辩论情况加以点评和归纳总结。课堂上学生非常踊跃,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而且还结合其它学科方面的已有知识来说明问题,这说明辩论赛这一形式收到了应有的实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反复的成功体验,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的态度、稳定的情绪、理想和信念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成功的愿望,在教学评价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会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