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9-04-29刘爱东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想象阅读教学

刘爱东

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语文课程改革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指导下全面推开,新课程已走进课堂,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和“五种能力”(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的标准设计课堂活动,彻底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其中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五种能力”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的阅读观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也重视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确实要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体验,尊重他们多样的阅读兴趣,真正实施学生、文本、教师多角度的对话,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做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和阅读中的对话者,切实关注学生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探究创造):感受、想象、理解、评价、鉴定文本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层次的、有阶段的过程。我们想要做到这些,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起:

一、用观察和想象拓宽创新空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人在所言所行、所感所悟,其本质就是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有创新可言.而思维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鼓励学生想得远些,想得快些,想的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想的与别人不一样,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流畅性。所有这些都要给学生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

怎么能让学生想得广些,想得远些呢?他们第一印象是通过视觉所获取,因此观察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认识的需要,也是丰富童年生活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儿童总是睁大眼睛看世界。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是新奇的。他们不仅用双眼、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的。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培养观察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渗透创新的前提。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以直接兴趣为主。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实物、模型和标本等方面的演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观察机会,从观察中培养兴趣。观察作为一种感知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地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探究结果,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所以,观察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也能使学生产生灵感和创造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审美,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探究。不仅在课堂中通过实物演示,图画以及电视屏幕的再现指导学生观察,而且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观察,让他们体验,认识周围世界。在有指导的观察中,优选鲜明的观察目标。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设计启发性导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中儿童的想象,思维,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有一回,我问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做错过事情啊?”孩子们:“当然有啊”。“那爸爸妈妈是怎么教育你的?”“叫我们以后不要在犯这样的错误拉”……“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一下《嘱咐》,看看作者的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好吗?”孩子们纷纷打开书。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孩子们是富于想象的,鲁迅先生早说过,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敬重的。凭借想象,孩子们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可以到达小鸟都到达不了的地方。

激起孩子想象的关键是教师要为激发孩子的想象提供契机。一是要让学生获得直接印象。二是形成需要的推动。想象往往是与儿童的感受紧密相连的。在优化的环境中,因为图画、音乐、表演艺术的直观性。让学生获得鲜明的直接印象,这种“直接印象”笼罩着艺术的美,进入儿童意识,为儿童展开想象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准备,甚至处于一种呼之欲出的状态。

二、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最佳的阅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讲解、分析、说明,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这就是教师在直接传授,学生在被动接受的一个过程。这样,阅读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因此包办代替。而新课程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三自”,即自己做主、自觉主动、自悟行动。

首先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自由选择相应的书刊阅读。其次,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态度,关键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精神。提出三个鼓励:①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②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③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子孙”的著名论断。从“行动”到“自悟”再到“行动”这一良性循环是创新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创新素养的开展过程。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动手中增长智慧,培养阅读兴致。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就要求我们要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想象阅读教学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