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9-04-29邵红霞
邵红霞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思想的基本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阅读的指导方法,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阅读现象。“多元阅读”时代的到来,给阅读课教学带来的冲击已经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面对这一现实,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上作了很有效的课题研究,给我们的阅读课教学留下了深远的启示。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无疑,要提高阅读的质量,必须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意味着,学生阅读必须从原先固定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深入阅读文本,努力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多元阅读课教学关键要着眼于“多元”二字,这是相对传统的“一元”阅读课教学而言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的阅读课一直以来都走在标准化的道路上,阅读内容狭窄、阅读方法指导紧扣考纲、阅读结果唯一,在很长时间内阅读的付出和最终的实际回报反差很大。指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课教学,就需要打破原有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结果的单一化、唯一性,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变原先的苦读书为精神上的欣赏和享受,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热爱阅读、喜欢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那么,教师该如何优化阅读课教学呢?
第一要紧抓课堂阅读,夯实基础课堂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激发各种潜能的重要途径。“读”的效果取决于“读”的方法,课堂上适当变换“读”的形式,做到“读”的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集体朗读,可调动全班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纠正学生个人朗读偏差。集体朗读的内容应以课文的重点句段为主,时间不宜过长。个人诵读,是学生充分发挥“读”的自主性的一种读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这种形式的阅读实践。同桌对读,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之一,对读内容也应以课文重点句段为主。角色演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把握感情基调,引起情感共鸣。在课堂阅读中,让学生咬文嚼字,经过反复比较、辨析、思考,才能探本求源、披文入情,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与指导。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第二要加强课外阅读,严把“四关”一是“选书关”。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文学观,摒弃自己的阅读成见,可事先列举出具体的书籍目录,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介绍内容梗概、设置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有效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二是“指导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浏览式读书法,可按照“速读一寻找知识点一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筛选式读书法,这种读书方法也叫跳读,可按照“目的一检索一精读一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获取所需知识;精读法,让学生把有关知识点进行筛选并摘录下来。三是“时间关”。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读书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四是“读后关”。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后做一些记录、写一些心得体会等,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阅读的进程、发现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第三要注重读写迀移,加强巩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终的落脚点是在积累和运用上。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并加强由“读”向“写”的迀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在课堂阅读中,对文章谋篇布局技巧的掌握,就需要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又如: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编小报活动等。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优化阅读教学,让学生享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妙情趣。
第四要改变评价体制。为了更好地、更为客观的评价学生的阅读,首当其冲的是改变阅读评价的主体,变纯教师为主体为教师、家长、学生三维主体,评价主体多元化。家长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能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能把家长争取到帮助教师的队伍里来,督促學生在家里好好阅读。家长、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也要时时关注他们阅读的具体过程,发现不良倾向,如阅读方法的不当,阅读认识价值观的偏差等等,都要要及时和其交流,指出弊端,分析危害,规避其改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时候学生一开始并不一定能接受,但只要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并予以身体力行的示范,总能在最后让他们回到阅读的阳光大道上来。这一切就像《好汉歌》中所唱“该出手时就出手”,评价的“严苛”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走得更好。当然,严苛并不意味着是全盘否定及严厉地批判,“宽容”应和严苛同行。对阅读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小的缺点和问题,我们要宽容地去对待。成年人有时尚且做不到位,更何况是学生,他们毕竟是成长中的人。宽容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好遇到的问题,建立和谐的阅读氛围,从而为下阶段的深入阅读提高相应的保障。
训练学生“多元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阅读变迁,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利用多种形式表征信息,让学生能够综合阅读,从而训练学生多元阅读的转化与配合。“在一个多元主义的时代,阅读课教学理应是有着不同方式、不同层面和取向多元的阅读课教学,它既可以是重理性的,也可以是重感性的;既可以是平民主义的,也可以是精英式的;既可以是深层解读,也可以平面化感受。”通过阅读课教学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不至于手足无措。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注:此文为2018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2018]-JKGHYB-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