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逻辑的力量

2019-04-29吴小东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读题乡愁蚂蚁

吴小东

人们常说:“一模定终生。”究其意,一模考试意味着第一轮复习的全面落实,能考查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情况。对于考全国一流学校的学生而言,此言不假。可对于职高的体育生而言,二模也许才意味着高考的钟声敲响了。

我们的学生不太会主动去分析和归纳,一周前市一模考完,本该是自我分析,再接再厉,迎接省一模考试的最佳学习时机。可他们不要说有这样的觉悟,能静心下来不玩已经不错了。除了极个别市一模考的意外考差的同学胡某某等会拿起复习资料,其余的恐怕已提早進入假期状态。本学期4次大测验,最明显的规律就是凡是刚上过的内容明天就考还行,隔上三五天就已忘差不多了,虽有印象可已无济于做题了。如果没有逻辑力量的支撑,只凭一时不甚仔细的听,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就不能怪他们做题极不理想了。

一个知识点讲完后,如果半个月内不加以强化有效的训练,那么几乎等于没讲。这次省一模语文整份卷难度值差不多,语基题稍难于市一模,实用文比市一模略显简单些。对于注重逻辑的同学而言,省一模实际上比市一模要简单。如市一模文言文注重五个实词落实的翻译题全班最高分朱某某同学才得一分,这次省一模注重考词类活用与宾语前置句的翻译题,他能得满三分。

昨天一考完,学生普遍说难。为什么省一模的成绩学生明显感觉会比市一模低呢,除了最关键的逻辑因素外,还有考场心态。考场心态因人而异可以影响分数五到二十分。市一模与省一模相隔一周,考了又考,体育生心里是抗拒的,再加上开篇的字音字形第一题难度确实比市一模要大,所以大多数同学考场心态就不好了,而不能冷静应答,自然就会影响水平正常发挥。省一模卷面相比市一模的空白处明显增多,卷面整洁也不如市一模,由此可见心态确实有影响。

下面以施某某同学选择题的错题4、5、7、8、11、18六题为例来分析:

第4题是语病题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误选A:请允许我以个人的名义,衷心祝贺您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答案为C:今天又看到您成为我国首位医学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我感到非常激动。究其选错的原因“或”与“和”字不同,平时做的题是“和”,逻辑上有交叉自然不可并列,而此处“或”为选择,不存在逻辑问题,只见“形似”不明“逻辑”而误判。C项如果改为“今天我感到非常激动,看到您成为我国首位医学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或“今天又看到您获得诺贝尔奖成为我国首位医学科学家,我感到非常激动。”这样话题主语“我”没变,两句都没语病。而原句“获得诺贝尔奖”前的话题主语是“我”,而语意主语是“屠呦呦”,语法与语意逻辑矛盾,所以是病句。我们的学生不会深究上下句的逻辑性,只觉得意思差不多就对了,所以就会被迷惑。

第5题考修辞,选出错误一项:误选B:“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依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微风平静、温柔的特点。排比不难看出,她认为“平静、温柔”的特点有误。“温柔”由“任、依偎、轻、柔和”等词中不难看出,不能确定“平静”是不懂“句不离段”之逻辑,此段开头就是“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此处就是“拂拂微风”呀,当然是“平静”。如果以为“也许”两字干扰,可此段第二句“果然纹丝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果然”“不是”就验证前一句的“也许...还是”不过是限定“最”吧了,而不是限定“平静”,即综合此段一二句,可知此段段意为平静的风是不是纹丝不动的风,而是拂拂微风。究其误选是不会隔句筛选,也不知段意与句意之间的内在逻辑。

此题C项:“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地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抗爽,有时候凄凉。”这几句话运用了排比、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微风随着...这里的“有时候”会给人排比的错觉,但如果能注意“;”标点符号,是两两对应,而没有三句连贯,可见不能构成排比。标点最体现层次的逻辑性,与其说此题考修辞还不如说是考逻辑。

第7题:对下列蕴含的哲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只蚂蚁想到墙那边去找食物,第一只蚂蚁顺着墙往上爬,刚爬到一半就掉了下来,如此反复了几次。另一只蚂蚁看到这种情况,就绕过墙到了那边。第一只蚂蚁爬过墙时,另一只蚂蚁已将食物吃完了。

A.正确的方法胜于盲目的坚持。B.忽视方向的选择会误入歧途。C.取得成功需要摈弃思维定势。D.汲取他人教训可以少走弯路。

误选A,“绕过”是“看到”之后,汲取别人教训之后的正确方法,因为先得食物。而“反复”是不考虑时间效率思维定势,虽然最终过墙却吃不到食物的盲目坚持。B项“方向选择”没有忽视,就是“墙那边”,如果“绕道”是方向的选择,那马马虎虎也算讲得通,可“歧途”在此段中没有依据,因为是“歧途”那没有作出改变是走不出来的,而第一只蚂蚁没有改变最终还是到达第二只蚂蚁到的“墙那边”目的地。探其原因,“歧途”误判为“歧路”,前者一般属于意识形态比后者抽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会说成“无为在歧途”。此题若改为“歧路”,不能算不恰当项,只能说是其余项更恰当。具象与抽象的理解当然也是逻辑。

第8题:对下列微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乡色酒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稍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误选C:《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使景象迁移、情绪突变。

诗歌鉴赏无定论,能自圆其说,手法判断无误,没有常识性错误即可。“汲取精华”“酿出”与“酒”对应;“民族情思”“情绪突变”与“乡色”“圆”“愁”暗合,三十年前后与时空跨越相吻,可见此项无误不选。

选项D:本诗的第一节与第二节实现了情感的跳跃,其情由苦而甜,其地有他乡而故园,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细读除此语“由苦而甜,其地有他乡而故园”为理解性内容表述外,其余为鉴赏。根据内容“圆”到“乡愁”,可见应该为先甜后苦,先故园后他乡。与其说考语言鉴赏不如说是考内容理解,如此简单却误选跟读不懂断然没有关系,跟思维定势有关。学生思维里一般都是先苦后甜,他乡回故园把酒忆乡愁,尤其在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考,选错也不能全怪学生糊涂了。

第11题断句考的自然是逻辑,误选最易排除的D,只能说是没有审清题干“正确”两字,可能受第9题“不正确的干扰”,做题太匆忙没细究。只要考场心态好,足够冷静,虽然正确项B不一定会选,但绝不会选最明显的错误项。

第18题误选D:“材料四提出公民应当增强自己的新闻素养,负起公民自己的责任,并对公民的新闻素养的具体内容做了阐述。”对照原文:“新闻素养应该成为公民素养的一部分,全民都要掌握必要的新闻知识。这要求我们判断:......”判断后面讲的就是对公民的新闻素养的具体内容做了阐述。“新闻素养”“公民素养”两者之间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所以“增强”新闻素养,也就是要提高公民素养,换言之说公民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此题学生误选也许与此項“增强素养”表述失当有关,施某某可能受修改病句影响,以为此处应为“提升素养”,潜意识里就以为此题为不正确项。这题可谓是此次省一模的败笔之一。

B项:材料二分析了2017年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急剧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解决的具体对策。对照原文:兴趣推荐类资讯产品好感度排名靠后这一现象,也将会敦促整个网络媒体平台行业提升其自身的媒体的公信力。此为材料二最后一句,只是“敦促提升公信力”,不见“解决的具体对策”,可见不正确应选此项。

不会选B而选后面D,大概没读懂组合文的结构,材料一到材料四即是独立的,又是整合为一篇文章的。材料三延续材料二的话题,材料四有讲提升新闻素养的具体措施,可不是材料二的内容了。思路不清,审题不清,不好好读题干是我们学生的通病,有时送分题就这样被我们的学生把分给送走了。

学会慢读题干,快速做题,而不是快读题干,慢速做题。因为不懂,因为没有逻辑的内推力,所以做题速度越慢准确率越低。

综上六题,除了读题干技巧与心态外,无一不是因逻辑而犯错。逻辑看似枯燥却深情,得之得语文。没有它所谓语文的风花雪月不过是场自恋的浮夸罢了。

复习在路上,但愿我们的学生突破逻辑的时机早点到来。惟其逻辑助力,下学期复习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高考应考时才能淡定从容,胸有成竹,不靠运气,相拥实力。

猜你喜欢

读题乡愁蚂蚁
心爱的读题猫
永远的乡愁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