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这个大课堂
2019-04-29邝海炎
邝海炎
前几年中国队在国际奥数比赛中金牌拿到手软,近几年却蔫了,这事引起争议无数。好在清醒的声音还是有,比如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就批评奥赛培训班:“现在家长抱怨教育花得钱太多,其实真正的教育系统并没有花多少钱,这些都是自己盲目去消费的。”
我非常赞同葛教授的观点。我女儿现在读学前班了,家长群里培训班焦虑也渐浓。给孩子上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还可以理解,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这方面的专长,但居然还有“精品口才课”!我上周就忍不住在群里嘀咕了一声:“口才课就是骗钱,还不如多带孩子去菜市场。”
我这可不是胡诌,而是有教育学依据的。我老家有一句谚语:“读书不通就学赶圩。”意思是,菜市场能增长阅历、壮大胆子、锻炼口才。
接孩子放学经过菜市场时,我就看到有趣的一幕。七旬老太问六旬老头青菜多少钱一把,老头说2元,老太瞅了瞅没买,还摇头作嫌弃状:“太老了!”老头可不是省油的灯,立马回将一军:“这个菜你都好意思说老,还没有你老呢!”我把这事搬到家长群里,一位家长附和道:“老人家卖菜最坏,婆婆去买,2元一斤;媳妇儿去买,3元一斤;稍作打扮打扮去,就4元5元了。”
菜市场的魅力,以前“文狐”汪曾祺也深有体会:“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写武侠小说的古龙说得更直白:“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吧。”充满烟火气息的菜市场,可以让人重燃对生命的热爱,此之谓“菜市场心理学”。
如果你看过齐白石的画册,一定会被《白菜辣椒图》迷倒。为什么那辣椒比菜市场的好看呢?艺术家徐冰先生就解释道:“他越到晚年对生活越依恋,他舍不得离开,对任何一件身边之物都是那么爱惜。万物皆有灵,他与它们莫逆相交了一辈子,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一切都是那么值得尊重与感激。他晚年的画,既像是第一次看到红辣椒的感觉,又像是最后再看一眼的不舍之情。爱之热烈是恨不得能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带走的。这是超越笔墨技法的。”你在菜市场买的辣椒并非你自己种的,齐白石画的辣椒则是自家种的,感情能一样吗?这就是“菜市场艺术学”。
菜市场还有音乐课。清末民初有个叫鞠农的写了一本《燕市货声》,记录北京的各种叫卖声,认为这些声音“可以辨乡味,知勤苦,纪风土,存节令”。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他的中国行记《竹头木屑》中则干脆称民国初年的北京是“音乐之都”:“睡懒觉的早晨,枕上便听见卖水的推车的轧轹声,比邻居浪荡公子的小提琴声还悦耳;剃头挑子與磨刀担子互相唱和,比对面时髦女郎的钢琴声还动听;裁缝摇着拨浪鼓,哗朗哗朗恍如《雨打芭蕉》之曲;卖炭的堂鼓,扑通扑通赛过击鼓骂曹;算命的横笛使人错当成按摩;收旧货的小鼓就像唱滑稽小调的。种种叫卖之声,有如老生,有如净;有快板,有慢板,收废纸的一声‘换洋取灯儿,有如老旦的哀切,深夜叫卖饽饽的长腔使馋鬼们几欲断肠。”今日菜市场也有卖老鼠药的用喇叭重复:“一分零6秒,120都救不了。”听来牙齿都会笑掉。
菜市场经济学是我们都知道的:“当菜市场大妈津津乐道股票的时候,说明牛市就快见顶了。”台湾有帮政治学研究生和博士还搞了个“菜市场政治学”部落,意在将民主、正义这些抽象的原则转化为菜市场大妈都能听懂的公共议题,这种政治科普真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