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匠心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9-04-29刘宇菲
刘宇菲
“如果没有这些工程师,企业根本办不下去,更别说取得什么成绩了。”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如今提起“星期六工程师”依然难掩兴奋。
当时毛卫东的企业从事柴油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但由于缺乏相关人才,工作迟迟未能推进。后来,来自广州的技术专家受邀来到南海,帮助企业攻克了零件热处理和测绘等难关,实现了气阀和缸体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星期六工程师”的故事上演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南海正迎来一次空前的产业变革。南海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兴实业、办工厂,一批蓬勃向上的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也为南海“工匠精神”的城市名片奠定了基调。
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备受技术、人才等因素掣肘,借助“广佛核心区”的先天优势,南海民企向广州市的研究所、国有企业及高校专家“借脑”,这些科研人才利用节假日来到南海,为企业答疑解惑,为科技成果“市场化”提供强大推动力,而该群体也由此衍生出一个暖心的名号——“星期六工程师”。
“星期六工程师”的到来让南海民企重获新生,同时引发南海对人才的重视。在政府大力实施诸如建立人才档案、提供福利住房等吸引人才的一系列举措下,众多人才奔赴南海,为制造业升级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几十年来,坚守匠心的南海民企助力南海走出了一条辉煌发展之路,南海也走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管理趋严等因素影响,依靠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南海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工匠精神”是创新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11年,南海实施“人才立区”战略,并作为当年的核心战略推进,成立实体运作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办公室,极大推动了南海创新发展。
“十三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同城化、轨道交通等发展新机遇接踵而至,创新再一次成为南海的头等大事,而其关键因素在于人。为此,南海在人才战略上持续发力,一系列人才建设举措相继落地。2016年7月,南海在全国首创并上线“人才板”,通过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提供展示孵化、项目融资、产业交易等多种增值创新创业服务,铸就了一批人才团队和企业的快速成长;去年,“2+5”人才新政空前发布,标志南海的人才战略又上新台阶。该政策在加大对顶尖人才的引进和扶植基础上,加强了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基础性人才的激励。自去年起,南海区每年投入数亿元作为人才专项基金,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
从桑基鱼塘到工業腾飞,历代南海“工匠”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推动创新项目落成,为南海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扎实的“草根力量”。南海人对匠心的坚守,也得到了市场的迅速反应。扎根行业近20年,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铸红,研发出有着99.999%电子气体纯度的六氟乙烷,可应用于苹果手机、液晶显示屏的生产,一举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华特气体因此抢占了国内超六成的市场。
从最初的“广东四小虎”到如今中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的领头羊,南海在重视用人才推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南海的未来,黄志豪表示,接下来,南海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客新都市,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再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