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中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策略

2019-04-29郭东梅张旺信侯海峰冯文珍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策

郭东梅 张旺信 侯海峰 冯文珍

【摘 要】 该文通过对六所全日制高校扶贫中建档立卡大学生使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自制结构式访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建档立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既要精准扶贫更要注重心理扶贫的对策。要合理设置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注重对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关键词】 建档立卡;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扶贫;对策

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精髓,要求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的一项工作 。建档立卡大学生是指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持有《扶贫手册》的学生或在园儿童。社会都在关注建档立卡大学生的经济和受教育情况,却相对忽略了这部分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仅给予他们物质帮助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关爱。本文是在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以精准扶贫为背景,结合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政策,在分析建档立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扶贫对策。目的在于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建档立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帮助,使他们能够走上社会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90项临床症状自评表(SCL-90)),采用微信“乐调查”平台设计网络问卷,对六所院校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网络调查。收集到问卷2804份,其中建档立卡大学生有效问卷590份。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

我们对建档立卡与非建档立卡大学生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上进行了差异检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1-5级评分法,包括10个因子。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问题的人数占比,远多于未建档立卡大学生的人数占比,SCL-90心理健康总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三、讨论

1、建档立卡大学生在SCL-90的心理健康分析

在SCL-90量表中,建档立卡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人数占比为15.6%,显著高于未建档立卡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人数占比的11.02%。原因是建档立卡大学生因家庭贫困,需要助学贷款或国家资助的方式来交学费,加上进入大学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崛起,与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给建档立卡大学生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人际交往方面比较退缩,从而导致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1]

SCL-90量表中,独生子女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因长期受到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家庭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上大学后,在学校中突然间转变为大集体生活有些不适应。他们可能在人际沟通和交往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在大学前的成长阶段就形成了一些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个性特征。

2、建档立卡大学生在SCL-90量表中国内常模与国内青年常模的差异分析

建档立卡大学生各因子均分与我国常模及国内青年常模的单样本T检验得出,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的因子得分均极其显著低于国内两大常模;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的快速上升,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人均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贫困学生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上升,改善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多个因子水平上均低于国内常模和国内青年常模。李金德等人认为经济因素是贫困大学生某些健康因子改善以及内部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2]但强迫症状、恐怖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与现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家庭贫困压力、生活学业、就业压力有关。[3]总之,与未建档立卡大学生相比,建档立卡大学生承受着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双重压力,比普通同学更易产生心理问题,[4]需加强对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心理扶贫。

3、对建档立卡大学生实施心理扶贫的对策

(1)合理设置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通过心理课程的学习,让大学生学会及时发现自身及周围同学的心理异常情况,并寻求支持与帮助。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建档立卡大学生得分较高的因子有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和抑郁等,因此,在教学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人格、自我调适等方面的教育。

(2)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高校除了对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学教育外,还应加强对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把信任、关爱、理解、包容贯穿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3)注重对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国内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等方面效果明显。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心与心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团体所营造的信任、接纳、支持的温暖氛围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其心理发展的功能。因此,应结合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政策,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大学生心理扶贫工作,提高建档立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阳.广西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2)300-301.

[2] 李金德,刘惠珍,伍业光.中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05-1007.

[3] 沈成平,叶一舵,丘文福. 近十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7.18(2)23-29.

[4] 化磊,贾红果,陈学宁.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90(12)92-94.

【作者简介】

郭东梅(1985—)女,陕西子长人,硕士在读,助教,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

通讯作者:张旺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