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9-04-29曾尔计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曾尔计

【摘 要】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学生计算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成为了衡量数学教学的一项标准。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84-01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进行“满堂式”和“灌输式”教学,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和重复性的练习。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在计算法则、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应用却非常少,使学生缺少对计算原理的了解,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数学计算产生反感,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重视基本的口算、估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分析错题、降低错误率;巧妙布置作业,巩固学生计算能力等切入,以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意志

1.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训练形式上下功夫,通过游戏、竞赛、限时口算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在注重训练形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数学试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计算问题。有了这样的努力,学生便能在心里引起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从而更加专心、认真地学习计算。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有了计算兴趣还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在进行完必要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训练,每天坚持做10道相关试题,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因素,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将学生不喜欢做的稍显复杂的数学计算简单化,增强学生的计算信心。

二、重视基本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训练

1.口算。

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一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入门方法。这是因为一道数学题,无论是简单运算还是四则混合运算,通常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毫不夸张地说,口算能力的高低、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口算练习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量使试题具备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初学时,教师可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让学生尝试进行口算。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再逐渐增加难度,多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及数学推理能力,如此便能让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时,仍然能够通过口算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2.估算。

估算与口算一样,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估算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对数学规律、解题思路等进行估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估算意识。其二,鼓励学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一个油桶装5千克油,有32千克油,能装几桶?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引起重视,主动探索估算方法,提升估算意识和能力。

3.笔算。

在运算的各种表现形式中,笔算称得上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但小学生缺乏耐心与解题的专注度,练习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因此在计算教学时,我们可以在教学完新课之后,留下十到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限时训练一些题目(题量可由计算难度决定)。比如“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课堂最后可花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限时练习四道题目,做完并检查过后就可先交上来,完成另外的任务。课堂上的限时训练,会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强迫自己专注于解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且学生会有竞争意识,希望自己解题速度又快,准确率又高。因此课堂上的限时笔算训练,能较好地加强学生笔算时的耐心与专注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时候,数学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粗心大意、马虎,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计算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面对数学题目,教师可通过“一看、二想、三计算”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对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都要观察仔细,然后再确定运算顺序,以合理的运算方法进行结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必须书写工整,避免过于潦草的字迹和过多的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有了这些积累还不够,必要的验算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数字没看清,运算顺序错误等疏忽,而验算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使计算正确率明显提升。有了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将大幅提升,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更快、更准确。

四、分析错题,降低錯误率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的错题,告知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醒学生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审题,不能马虎大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逐渐降低错误率。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多种有余数的数学题,重点分析学生的错题,使学生清楚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识到自己应多训练计算能力,并巩固和复习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而打下坚实的计算基础。分析学生的错题非常重要,能够降低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引导学生整理错题,认真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巩固,不断加增强计算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五、巧妙布置作业,巩固学生计算能力

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应用到计算能力,这种数学计算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这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还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学习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后作业:选择5个对象,调查其出行方式、使用交通工具、时间等并给出比较报告。通过比较学生的报告,发现学生对速度、路程、时间关系掌握得更加牢固,得出了时间与对象所选择的交通工具的速度有一定关系,也同样会受到路程选择的影响。通过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计算中对一些逻辑关系的理解更加深刻,引导学生认识到计算并不仅仅是处理数学符号,而是要将其转化为对数学关系的思考、理解。

参考文献

[1]周健.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J].情感读本,2017(36).

[2]郑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探讨[J].山西青年,2018(10).

[3]马小燕.浅析高校课堂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46).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