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谐音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9-04-29王璐

北方文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王璐

摘要: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而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提升语言技能。谐音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避免由谐音产生的各种交际障碍、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文化教学;谐音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一、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语言又是文化的依托,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之背后的民族文化有关,所以想要掌握一门语言,除了学习它的语音、词汇、语法之外,还必须要了解其背后的支撑因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脱离其文化而单独存在。对该民族文化的了解越多,对语言的学习运用越有帮助。

“语言交际能力所包括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均与文化密切相关”(1),在语言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文化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跨文化”的过程。学习者如果不能克服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带来的困难,就不能真正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也能让学习者避免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文化学习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极为重要。

二、谐音文化在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谐音现象的产生

“谐音,取一种广义的理解,它包容了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于同音或近音的语言特点来表达意思,从而造成一种特殊效果的各种语言现象。……谐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而汉语中的谐音现象尤其多。”(2)谐音一般被用来表达委婉、避讳、吉利、诙谐等意义。它一种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语中“谐音”的出现是由汉语本身的语音特点决定的。而另一方面,汉民族的传统思想和民族文化心理也促使了谐音的产生和使用。

汉语语音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音节和汉字一一对应”,而且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和多义词,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有益或者无意出现的谐音现象。一方面,一些无意识的谐音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人们通过联想、理解甚至误解,改变了原有的含义,这种情况与说话者当时的语境、受话人的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如:“一群城里人来到乡下,遇到一位乡间老太太,老太太好奇地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城里人说:作协的。(作家协会的简称)老太太:做鞋的?那你们来这儿干什么?”由于“作协”与“做鞋”的发音相同,再加上老太太的文化水平有限,生活背景也有差异,所以误认为年轻人是制作鞋子的。另一方面,一些有意识的谐音现象的出现,与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有关。汉民族的文化中有含蓄内敛的特征,人们常常不直接表明心意,而是借助谐音来表达委婉、祝福、避讳等含义,如:每到春节,中国人会在门上贴一个倒着的“福”字,“福倒”在读音上与“福到”相同,这里借“到”的谐音,表达人们对好运和福气的期待。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而“谐音”是其构成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等。再如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相声、小品,也常会有意识地运用谐音来制造诙谐的表达效果。如:相声《戏曲杂谈》中的对话:“甲:你看,我像不像张君秋?乙:我看你不像君秋。甲:有点儿像素秋?乙:你像泥鳅。”对话中利用京剧演员名字中的“秋”与泥鳅的“鳅”同音,来讽刺对方不像京剧演员,制造出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二)谐音与汉语言、汉文化相互影响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近音字存在,所以谐音在汉语语言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谐音文化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很多民俗习惯、民俗活动都和谐音有关。如:过春节时要吃鱼,是为了取“鱼”的谐音来表示“年年有鱼(余)”;中国人在结婚时,要wang q新人的床上放一些桂圆、花生、红枣、莲子,这是取四种食物的谐音来表达“枣生桂子(早生贵子)”的美好祝愿......这样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并延续至今天的生活。如:人们去医院看望病人时,通常会带些苹果,取“平平安安”之意;吃梨忌讳几人分食,因为“分梨”与“分离”同音,其寓意不太吉利。还有很多谐音现象,没有约定俗成而成为规定,但人们在交往对话过程中,往往会在特定的语境下利用谐音来表达特定的语意。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谐音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语言风格的改变,而展现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如:某一时期,各大广告商都流行用谐音做广告语,“无胃不治(无微不至)—胃药”、“咳不容缓(刻不容缓)—止咳糖浆”等。某段时间,大蒜、绿豆价格大幅上涨,就产生“蒜你狠”“豆你玩”的俚语。网络时代,“神马(什么)”、“香菇(想哭)”、“难瘦(难受)”等成为人们常用的词汇。这些谐音现象大多带有时代的烙印,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汉语言汉文化的发展变化。

(三)谐音文化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

赵金铭先生提出“弄清楚汉语谐音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尤其是外国人和外族人)理解和掌握汉语交际语言,并在语言运用中表达得体”(3)。学习谐音文化可以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减少学习和生活上与之相关的误会,减因语言运用不得体而产生的交际障碍。

同时,因为谐音文化存在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地名、广告、风俗习惯等都与谐音密切相关,所以对汉语学习者来说,谐音的学习不容小觑。了解、掌握谐音的内容,可以让汉语学习更加有效,也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加顺利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三、對外汉语教学需重视谐音文化教学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目前在谐音文化教学这一问题上出现了分化现象:一部分人注重对谐音本体以及谐音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另一部分人则强调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教学。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将谐音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联系起来,并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只有少部分人关注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谐音教学,而这些研究更多的也只是理论研究,实践指导比较少。

在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谐音文化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比较缺少。虽然很多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在听说读写教材中涉及到了谐音,但都只是作为文化常识稍作提及,并未设置专门的篇章将谐音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进行介绍。

四、结语

谐音是汉语独特魅力的有力体现,谐音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和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谐音文化见证着汉语言及汉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谐音作为流行语并流传下来,所以汉语学习者想要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了解谐音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需要重视谐音文化的教学。

注释: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18.

赵金铭:谐音与文化[A],见: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40-56.

赵金铭:谐音与文化[A],见: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40-56.

参考文献:

[1]林纪诚.语言与文化综论[A],见:顾嘉祖,陆异: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76.

[2]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01):100-107.

[3]李修斌,臧胜楠.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7):73-77.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18.

[5]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9.

[6]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01):66-70.

[7]畢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M].语言文字应用,1994,2:40-46.

[8]赵金铭.谐音与文化[A],见: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1:40-56.

[9]祖晓梅.主观文化与第二语言教学[J].南开语言学刊,2006(02):104-111.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