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2019-04-29任亚萍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武威市民间文化乡村旅游

【摘 要】 本文阐释了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建构:准确定位,构建良性的互动发展机制;明晰产权,构建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传承保护,构建动态的保护传承机制;创新开发,构建合理有效的开发路径。

【关键词】 武威市;民间文化;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依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并成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2018年,武威市紧抓发展机遇,扩大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取得显著成效。1至7月全市共实施乡村旅游项目35项,旅游人数达228.3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4.33亿元。[1]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振兴了武威一部分乡村,尤其是一些贫困农村的经济,成为武威經济社会发展的“靓丽名片”。但是“乡村旅游”热起来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出现了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特色不鲜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偏重塑性,忽视铸魂。因此,要想让乡村旅游在武威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更多的担当和更大的作为,必须要深度挖掘当地的民间文化。

一、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实现武威特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一方面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武威历史文化资源,是提升武威市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为武威特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有力保障。二者相互促进,在推进武威乡村振兴进程中意义重大。

1、有利于突出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差异

实地调研发现,武威市已初步建成39个专业旅游村和1095户农家乐,建成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各类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但在规模增长的背后,也呈现出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同质化趋势。而武威历史文化传承不辍,独具特色,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绚烂多彩的民间地域文化。将这些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必将突出武威乡村旅游的个性,从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

武威的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果蔬采摘、休闲垂钓、花海观光为主,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2]而当前游客对体验式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他们不仅希望通过乡村自然环境的舒适与惬意来舒缓身体上的疲累,更希望通过乡土文化的滋养来获得精神上的返璞归真。因此,在乡村旅游中融入武威当地的民俗节庆和民间娱乐活动,突出其体验性,让游客因为体验而爱上武威这片乡土。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是有温度、有质感的。

3、有利于武威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民间地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直接推动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对于民间地域文化的集聚效应能够强化当地群众对于本土文化的重视,为民间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坚实保障。比如,如果将凉州贤孝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带动当地人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传承和发展。

二、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

对民间地域文化的深度开发是武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市场化的推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中存在的困境也会逐渐凸显。

1、市场化导致的文化失真

民间地域文化在开发过程中,一些短期利益的追逐者往往会采用脱离本土的方式给这些文化“涂脂抹粉”,给他们刻上“商业化”的烙印。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民间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更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比如,为了保证消费者体验的原生态,乡村旅游中的民间文化理应由当地原住居民进行展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性需求。但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最大利益的追逐,民间文化不是后继无人就是被改头换面。从长远来看,过度的市场化带来的必然是民间文化的失真,这也成为乡村旅游和民间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瓶颈。

2、产权归属的模糊性导致的开发纠纷

由于民间文化产权主体在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或缺失现象,导致其在开放过程中极易造成这样那样的冲突。比如,不同乡镇或村庄为争夺文化资源而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不同利益主体因利益分配问题引发错综复杂的纠纷。尤其对于乡村原住居民来讲,在利益分配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带来的不满与对抗对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无疑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3、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间文化趋于庸俗

当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成为当前许多农村摆脱贫困的不二选择时,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都会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对于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促使一些经营者采用表象化甚至低俗化的手段进行开发。最终导致有些承载着当地传统和历史的文化资源穿上了看似华丽的现代性外衣,或被复杂化,或被庸俗化。这不仅对本地群众的感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更是对民间文化自信的无形摧毁。

三、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建构

1、准确定位:构建良性的互动发展机制

武威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要形成良性互动,必须要建立二者之间的有效对接。首先,旅游管理部门要通过实地调研,与当地群众积极沟通,有的放矢地对民间文化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并且要以立法的形式合理规划武威民间文化融于乡村旅游的范畴和形式,通过合理有效的行政手段为二者的良性互动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其次,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了解乡村游客的旅游需求,找准民间文化的产品定位,确保其内涵具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开发民间文化,从而减少开发成本。

2、明晰产权:构建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

科学界定地方政府、开发企业、特色文化传承人及当地居民之间对民间文化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处置权等相关权益束。[3]一方面,武威市应着手开展民间文化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赋予当地群众尤其是特色文化传承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经营权。同时赋予他们对政府和开发企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各方利益主体应依据法律制定一套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积极促成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真正保障各方利益主体合作共赢、互惠共生。

3、传承保护:构建动态的保护传承机制

民间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必然会遭受多种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导致部分文化的破坏与遗失,因此在开发的同时,必须要注重乡村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是建立农民对民间文化的文化自信。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改变乡村居民对民间文化的妄自菲薄,摒弃他们对城市文化的盲目认同,唤醒植根于他们内心的文化自信;二是成立市、县、乡、村级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协会,必要时可通过财税等形式鼓励经营者保護民间文化的原生性;三是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要对武威市现存的市级以上民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并将其纳入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序列,进行统一管理,为这些传承人落实待遇,将传承人的培训纳入当地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培养计划。[4]

4、创新开发:构建合理有效的开发路径

民间文化要有效融入乡村旅游,必须处理好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要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做到兼容并蓄。一是注重塑品牌。充分利用武威乡村的民间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集娱乐性、体验性和教育性于一身的文化旅游品牌。比如,可以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要素,进行一些现代化的设计。拿凉州贤孝来讲,可以将当代的一些榜样故事改编成贤孝剧目,呈现在游客面前;二是深入挖掘民间文化内涵。如在饮食文化的开发中,当武威本地的饮食口味不适合大多数旅游者时,开发者要适当调整口味,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如,在民俗节目汇演上,要融入武威本乡本土的地域文化,要让游客从这些节目中领略到武威的历史、人文情怀和乡村的精气神,可以开发一些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三是要将文艺创作、乡村旅游以及商业推介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借鉴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在注重提高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内在质量的同时优化其外在包装,同时申请商标注册,将武威的民间文化打造成整个乡村旅游产业中最耀眼的瑰宝。

武威的民间文化中蕴藏当地厚重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百态。开发乡村旅游,必须要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领悟自己的内心,诠释了自己的灵魂。如此,才能与归乡游客的乡愁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才能实现乡村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注 释】

[1] 武威市人民政府.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交流材料.

[2] 武威市人民政府.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交流材料.

[3] 程民选.巴泽尔产权理论的独特视角及其现实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9)41-45.

[4] 邓婕.文化生态视野下瓦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137-144.

【参考文献】

[1] 文红、唐德彪.产权制度的构建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J].云南社会科学,2007(5).

[2] 蒋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以杭州市白沙村为例[J].现代化农业,2018(5).

[3] 文军,唐代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3(10).

【作者简介】

任亚萍,女,中共武威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武威市民间文化乡村旅游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江江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作品赏析(7)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