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2019-04-29陈莉

关键词:教学分析表达能力初中语文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纲要的重点内容,但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局限于策略,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全面推广教学,因此需要提升对初中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从实际教学研究上看,想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表达能力。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83-02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时主要采用“多看、多写、多练”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高强度、多时间的练习仅能够在“自然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缺少有效的教学指导,很难出现突破性的发展[1]。教师要重视教学项目,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境。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学的推广进一步推动为初中语文教学创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基于我国的教育国情,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发展空间。初中是学生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的初步阶段,大部分的学校教学环境较为相似。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仍然是成绩至上,教师固定模式的传授语文课程基础知识和应试表达技巧,忽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家长注重语文试卷上的成绩,导致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

2.教学模式。

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以教师为中心,缺少灵活性。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但往往跟教师之间存在差异,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缺少自我思考和独立表达能力,部分学生觉得语文学习过于枯燥,教学模式也是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正确开发的一项重要原因。

3.教学制度。

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家长和学生过于重视卷面上的成绩,教师多传授应试技巧,学生死板接受,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缺少创新性[2]。教师以书本知识为主进行固定模式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方式被课堂、考试模式所局限,学生难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因此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建議

1.改善教学环境,扩充阅读。

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不应只注重卷面成绩,而是强调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教师要与家长和学生多沟通,创建各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提高表达能力,例如作文大赛、演讲大赛和话剧等,增加初中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基于我国的语言体系,学生在表达时需要清楚、简洁的表达出事情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增加课外阅读,使初中语文教学更加连贯[3]。学生阅读的积累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充自己的阅读量,自主选择有益于表达能力的书籍。教师不要死板的约束学生只能阅读哪些书籍,而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降级”阅读,教师可宣讲一些经典语文数目供学生选择,增加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表达能力。例如初中学生多喜欢“武侠”小说,教师可在教学时以《基督山伯爵》为例来讲解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从人物的性格、情感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与学生所阅读的小说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对经典书籍的兴趣,减少“降级”阅读。

2.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固定的课本知识传授,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教学[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多倾听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考虑到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逐步引导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不应形成死板的学科,基于长久发展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为主要方向。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互相合作,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后表达,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思维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对名著阅读篇目的理解和选择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心中对于名著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举办“课堂小演讲”之类的活动,鼓励学生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名著,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改变教学制度,注重培养。

基于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要适当的改变当前固定的教学制度,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要鼓励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加大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出科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教师可举办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活动,例如演讲比赛、作文大赛、创意思维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家长也要参与其中,在周末或课余时间带孩子们去丰富视野,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人沟通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阅读可帮助学生积累表达知识,在阅读中学生可学习更多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知识储备。例如开展“每日一读”活动,让学生自由阅读喜欢的书籍,发表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养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模式,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避免学生处于“漫无目的”的阅读状态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与学生保持一致的阅读目标,形成双重发展。

结语

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针对的当前教学环境、模式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针对性的改善与转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增加课外阅读和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表达能力与独立思考、自我思维形成息息相关,教师需理解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确引导,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乐.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

[2]姜杨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途径分析[J].华夏教师,2018(29).

[3]练思华.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8(10).

[4]刘洪香.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作者简介:陈莉(1979-2),女,汉,宁德蕉城,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表达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