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9-04-29周瑛
周瑛
【摘 要】当前,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立德树人要求不断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也日益提升,而要能够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师自身的师德也有着重要影响,要能够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内在的正向道德因子,让学生更好地地成人,教师应当要注重突出自己为人师表的作用,提升自身“师德”,而这也将促进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发展。在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发师德校本课程是创新且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据此论述师德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关键词】师德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70-01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并提出“三个牢固树立”“四个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建设标准和要求。所谓师德,即教师个人的品行和修为。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教育别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永远是担负着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对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成长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主体,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言行风格、性格特征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如果从老师身上看到道德的闪光点,那么自己必然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模仿的动机。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提升师德建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一种有效措施。
一、师德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概念也开始被引入到我国,简而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在建设师德校本课程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以人文本的原则。在建设师德校本课程过程中,应当要充分渗透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着眼于促进教师自身实际情况和综合发展的需要,还要引导教师能够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标准来明确自身师德建设的基准。
二是实践性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要充分重视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让教师参与设计、参与编写、参与论证,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三是创新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要针对现有师德建设相关要求、大纲中的不足、与实际需要滞后等问题,加强创新和改进,使其能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自身成长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效用。
二、师德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
师德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就能够实现的过程,需要有一个详细且完整的闭环。
首先是要做环境分析,要进行环境分析,应当要针对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资源,比如人力物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设计进行统筹思考,要使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能够有相应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作为支撑,使校本课程能够一以贯之顺利实施。
其次,要明确科学的课程建设目标和内容框架,一般来说,应当要针对教师自身的认识、观念、意识、心理、实践等几个方面的提升,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此,一是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可以通过问卷、走访、交流,课堂旁听等方式,掌握目前在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的强弱项,亟待调整的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内容设计的轻重缓急;二是要积极引入外部力量,比如其他教师进修学校相关教师、高效科研机构相关学者等共同参与框架搭建和内容涉及,提高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在校本课程方案形成后,应当要采取试行的方式先了解可行性,并在此过程中征求相关意见和建议,确保课程内容完善、科学。
三是课程的组织,在校本形成以后,应当要依据校本开设相关课程,在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计划过程中,一是可以通过必修课加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其中,必修课主要是一一些通识大类,即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当建立的基本师德、遵循的基本原则、落实的基本要求等等,而选修课则主要由教师根据自身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以及工作环境来选择对自身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在不同层级、不同教育阶段或者是不同区域的学校,教师可能面临的师德建设要求和师德建设内容略有差异,就可以将相关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划分和整合,并形成不同的选修课程,使教师能够通过选修得到适配的师德建设培训资源。二是还应当要适当引入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从中获得关于自身师德建设的启发思考;再比如,也可以组织教师和当地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从中得到启发,获得感染等等,都有助于提高有效性。三是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当下较为流行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基于校本课程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比如“师德园地”“心灵家园”等,并做好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接受相关校本课程的线上内容,这也将能够起到较好的自我教育效果。此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将校本课程相关内容转移到线上学习平台,使受教育对象能够在开放式在线教育环境下实现包括在线课程学习、远程视频学习、在线考试、在线评估与考核以及知识管理、论坛、微博互动等操作。
四是要进行效果评估。在一个课程周期结束以后,应当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分析,评估分析的方法既可以是问卷调研(在线问卷调研),也可以以是集体综合打分,并针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以促进校本课程内容、方案的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对师德建立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和教师所在学校加强联系,协调教师所在学校开展相关的师德建设测评工作,并将结果进行反馈,從而使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主体能够掌握教师师德建立情况,并有针对性进行下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既是促进立德树人落实的一项重要环节,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强化,而通过师德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能够对提高师德产生一定积极作用,本文对此提出了若干思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钟启泉,崔九廓,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鹏程.教育个性化与校本课程开发[J].当代教育科学,2013,(8).
[4]全东海.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学校课程管理[J].西北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5]方暖,徐丽平.中小学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