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政治教学浅析

2019-04-29何婷婷

关键词:政治课课堂教学课堂

何婷婷

【摘 要】政治课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理想是否崇高,健康的道德是否能够培养,都关乎政治课是否学好。思想政治课讲求艺术,既要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又要进行品行教育,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成为有道德的国家栋梁。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以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为己任。教学多年,笔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61-02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为学生找了一个好老师,兴趣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他可以促使学生不断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用崇高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来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更为明确,更有动力的去学习。(2)同思想品德课学习教好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心得,来培养学习的兴趣。(3)融洽師生关系。若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融洽造成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不高,就应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当然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一堂课新颖精彩的开端,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成功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有的教师还提倡运用谈话法或讨论法、直观法、辨析法、哲理法导入,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有的提出问题设问法或类比法、归纳法、游戏法、故事法的运用,激发兴趣,引起悬念导入新课;有的则提出通过音响法或图像法、观察法、演示法、汇报法的运用,创设情境,塑造形象导入新课。做好每一节课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努力的学习、明确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展开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尽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分析现状、辩明是非,开展了“是否人人都能成才”的讨论会,首先是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对这些看法进行评价和改进。有人认为:每个人都能成才。成才,关键就在于是否努力和是否有机遇。这两者不仅是共存的,更应该是有机结合的。并举例了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等人物,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努力成才的。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有一个认真自学的过程,有一个搜集材料、了解社会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课本知识已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其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展开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我们学习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认真读书,认真听课,记好学习笔记

读书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但是要是说是认真读书,这个很难做到。听讲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笔记是复习的主要工具。读书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所有学习方法中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奏效的方法。读书能帮助熟悉教材、理解内容,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体会其中的重要的,优美的语句。学生要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能初步掌握学习内容,并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将各章节的知识点及其内在的联系加以梳理,形成知识脉络,并做好课堂学习笔记,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备知识框架体系。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更好的实行和检阅学生的情况。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整理重点知识,并将重要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在授课时,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教材内容及重点段落,解决相关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适时地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内在关系,并完成学习笔记,使他们更清晰的掌握知识。读书听讲做笔记都是学习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记得更牢固。

六、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各科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点就是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综合了视听效果,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还调动了学生全身的感官,弥补了以往教学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知识。例如,“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时大多靠死记硬背,而且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深刻的认识,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建设成果,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从而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政治课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