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有企业改革困境及改进策略

2019-04-29薛海敏闫向波

经营者 2019年4期
关键词:困境国有企业改革

薛海敏 闫向波

摘 要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时代推进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使得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然而,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亟须运用正确的改进策略,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困境 策略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及实践

国有企业改革肇始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通过对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转让权等方面的问题作出有利于最有配置的制度设计。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

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经营权改革阶段(1978—1992)。这一阶段主要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改革目标,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完善了承包制等。

2.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阶段(1993—2001)。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围绕产权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确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改革目标,基本建立了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时期,主要围绕股份制改革进行。2013年以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分类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混合所有制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依据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各种理论相继而生,相互争论。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观点:

1.马列派。主张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基础,对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问题在许多民营企业同样存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国有企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2.市场派。主张市场竞争对企业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有坚持市场经营绩效和业绩才能对经营者形成约束。

3.产权派。产权派认为,由于产权不明晰,导致不能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及低效率,破坏了市场竞争的机制,因此,应降低国有企业的比重。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

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也遭遇了很多困境。例如,垄断性难以有效破除,产权改革面临争议,现有体制束缚了改革的顺利推进等。由于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有企业改革遭到延缓,改革的共识仍没有形成。

(一)政企分开与所有权的矛盾

由于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难以根除行政权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影响。而政府目的与企业目的难以根本一致,想要对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消除行政权的影响,按照市场机制指导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难免违背政府属性;政府对国有企业失去干预,即政企分开,政府也就失去了行使所有权的资格,这又与国有企业的“国有属性”相违背。

(二)既有体制束缚了国有企业改革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集中于重组、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上,但这都不能消除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一家独大,所有权的转让受到各种限制,失去资产的流动性,市场机制难以进一步发挥。所以,国有企业无论如何改革都难以避开国有资产虚拟投资主体的限制,即各级国资委对企业的控制,一旦改革的结果改变这一局面,那么国有企业也就成为非国有企业。

(三)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难

在不少行业,特别是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企业还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垄断下的利润有保障,不存在被倒逼改革的可能性。相应地,由于盈利持续稳定,管理层和员工的福利待遇较高,不愿意对企业进行创新,管理体制缺乏活力,生产成本较高,使得这些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与长足的竞争优势。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优化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采取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优化布局,坚持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另外,要深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创新。

(一)构建“国民共进”的总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要放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立场,坚持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为目标,构建“国民共进”的基础,让国有企业在关键领域和国计民生作用发挥方面做优做强。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国有经济在一些领域和个别部门退出来,而在经济领域加强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总体上,要注重避免国有企业的“与民争利”,优化国有企业的“主辅分离”,对主要领域进行“混改”,而一般的辅助性行业则应当由民营资本主导。逐步探索员工持股的试点范围,通过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激励不同主体对企业的监督,坚持市场导向的“混改”和员工持股改革。最后,要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入股过期,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三)完善监管机制

国资委应当对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专注于资产管理,避免对所属企业的直接干预,通过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实现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形成“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管公司—国有企业”的监管格局,理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积极谋划国有企业改革的“纠错机制”,对改革的积极性为要给予保护,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

四、结语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巨大课题,改革的持续必将构建一个即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增长,又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为邯郸市邯钢集团丰达冶金原料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閆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

(10):63-64.

[2] 洪功翔.国有企业改革40年:成就、经验与展望[J].理论探索,2018(06):15-23.

猜你喜欢

困境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跟踪导练(一)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改革”就是涨价吗?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