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9-04-29刘笑

关键词:中学生

刘笑

【摘 要】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比较喜欢参与活动。本文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学校初中生的道德两难现状调查,经过分析案例发现,初中生目前都有自己的选择,而且这些学生都会存在一些道德两难选择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剖析了他们影响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因素,以提高他们的个人品德修养,使他们在道德两难选择中能够做及时出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选择能力;道德两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24-01

一、研究背景

1.研究意义。

在核心素养知识背景下,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应该是具有诚信,善良,责任感,担当和理性的一代新人。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使中学生能够理性的运用道德知识去指导自己的道德选择。在理论意义上,不断激发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行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过程。从现实的意义来讲,能够提高中学生们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2.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调查研究,以中学生所的道德现状为主线,分析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目的在激发中学生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中学生能在关键时刻灵活做出有效的正确的选择。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我国现阶段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过于强调听从执行忽视内心认同(道德情感建设);不尊重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多种因素。(王宸,2015)然而,科尔伯格在西方儿童及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的改进和创造过程中曾做出过重大贡献,尤其科尔伯格创立的道德教育实践论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音赞,2016)。

本文主要是依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發展阶段理论为支撑,道德两难讨论法是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体现。(蒋建军,2017)他所设计典型故事的“海因茨偷药”其实在道德价值上有一定的矛盾性,主要是让被试者听完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道德判断。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

研究主要基于两个问题:

(1)中学生如何看待道德两难问题?

(2)如何提升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本文主要采取访谈的形式,主要是以录音为主。在开始采访前,前期主要熟悉“海因茨偷药”故事并打印出来,准备一些所要采访的问题。在采访时,主要是故事讲解,让他们看这个故事,看完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讲明自己关于道德两难选择的例子。采访后,对这些采访语音进行转化进行文字分析。

四、访谈对象

本文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学校12名初中生为访谈对象,但是由于有的学生回答偏离主题,有的因个人信息不全等,所以最后有效采访学生4名,男女生各为两名。选择这所学校地学生为访谈对象主要是因为整个学校的大环境宽松,学生都特别积极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意识。

五、案例分析及研究结果

1.案例分析。

案例一采访了一名14岁的初二男生,根据该学生的年龄阶段来看,属于习俗水平阶段。案例二采访的对象是一位13岁初二男生,该学生处于习俗水平的尊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阶段。案例三采访的对象是一名初一12岁的女生。她处于9-15岁习俗水平,符合尊重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的阶段。案例四是一位初三14岁的女生的道德判断符合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的习俗水平,尊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社会秩序阶段。

2.访谈结果分析。

经过访谈,大多数同学都对道德两难故事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很多学生都认为生活学习中都会有一些类似的道德两难选择的经历,而且愿意分享出来。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的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是一致的,自己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特征会倾向前习俗水平或者后习俗水平。针对问题,学生们的道德意志是不坚定的。他们处于一个矛盾的道德心理。除此之外以上同学都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了以上问题。

3.影响道德两难选择的因素。

基于访谈的结果分析,笔者对于中学生的道德两难选择因素做了如下分析:首先,青少年自身特点。青少年的年龄小,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社会道德经验和阅历不足,道德意志力不坚定。其次,传统的讲授道德教育的方法具有严重的不足。传统老师讲授道德问题和道德知识,是固化的,呆板,机械的书本知识,道德知识是需要在道德过程中去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最后,家庭教育不重视道德引导。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也会影响孩子品德的形成。

4.有效解决道德两难选择的举措。

以下是一些有效提高道德能力的措施,学生一定要在学好课本道德知识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多积累社会道德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其次,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引导孩子在道德两难面前做出很好的选择,多让孩子关注一些热点的道德问题和现象。再次,学校应该改变传统传授德育的方式,不断更新价值观念,增加道德活动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最后一定要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利用良好的社会舆论去引导社会公民关心道德话题,关注道德事件,可以开展各种关于社会道德的主题活动,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电视等现代电子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道德教育知识,积极表彰社会道德模范人物。

结语

道德话题一直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的道德两难问题做了相关的采访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于两难问题的认识还是呈乐观状态的,他们有自己生活中有道德两难的经历,而且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理性分析能力。笔者对影响中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因素做了研究分析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能够使中学生在必要时候做出正确的及时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宸.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策略对我国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D].河南师范大学,2015.

[2]蒋建军.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探析[J].南方论刊,2017(10):29-30.

[3]黄音赞.柯尔伯格道德判断理论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D].河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