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幽默之笔书写时光简史

2019-04-29北北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刘湘溥仪苏东坡

北北

提起历史,很多人的第一感觉都是严肃和枯燥,当然了,那厚厚的历史书往往看一眼就压力巨大,而看历史纪录片也不免有周公作陪,总之,历史很容易被当下的年轻人拉入知识的黑名单中。然而,最受年轻人追捧的哔哩哔哩(bilibili)网站推出了一部实验性的历史文化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讲述历代史料中有趣的故事,颠覆了观众对于历史纪录片的刻板印象,也让人重新思考现代人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解读历史。

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过好当下和探索未来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挖掘出一些有趣的元素,并将其运用在写作中,那么历史就不会一直那么死气沉沉的,我们笔下的文字也会鲜活起来。

这样的历史有点新潮和另类

《历史那些事》包含了八个独立的历史故事,涉及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冷兵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以传统纪录片配合创意中插的形式发掘并呈现真实鲜活的历史。

嘻哈说唱、脱口秀、侦探剧、综艺节目、广告……这些看似与传统的历史纪录片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都被导演徐晋非信手拈来解构历史,用另类的视角带观众细细品味那些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历史。用徐晋非的话说就是:“历史是严肃的,但是讲述历史的方式却可以是有趣的。”

在下东坡,一个吃货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湖北黄州,担任毫无实权的团练副使。虽然心中郁结,但他懂得开导自己,苦中作乐,游历赤壁写下一词两赋广为世人流传,又在城东开垦一坡,自号“东坡居士”。他还解锁了新天赋——吃,开启了“自笑平生为口忙”的模式。

长江摸鱼,西山做饼,无论是野菜还是无人问津的猪肉,只要是能吃的,苏东坡都没有放过,并写出了菜谱《煮鱼法》和《东坡羹颂》,还有记载东坡肉做法的《猪肉颂》。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宋朝,上至皇亲下至百姓,羊肉才是主要肉食,而猪肉是“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但在苏东坡的推动下,东坡肉这道美食开始风靡,到了明代,猪肉取代了羊肉成为肉类主食。

从黄州被赦免回京,苏东坡很快又被流放到广东惠州。广东盛产荔枝,于是苏东坡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因为被贬谪俸禄微薄,只能吃廉价的羊脊骨,苏东坡又自创了羊蝎子这道菜。

苏东坡在惠州待了三年,一纸诏书又将他贬去了海南儋州,虽然宋朝有着“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但是贬至儋州也无异于死刑了。那时的儋州是个蛮荒之地,处于中原文明之外,去了基本上就很难活着回来。但是天性乐观的苏东坡并没有被打倒,在这样的极苦之地,他找到了新的美食——生蚝,还煞有介事地修书给儿子,嘱咐他千万别让朝中大夫们知道此等美食,生怕他们跑来儋州和他抢。

谪居海南三年,苏轼才得以返京,此时他已经66岁高龄,回京途中有画师为他作画,他题诗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不久后,苏轼就因病去世了。

高能弹幕 苏轼的一生伴随着不断的贬谪和流放,但他总能秉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心态寻找美食的慰藉,“老饕”一词是对他最好的注解。“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虽然被贬却总能用当地美食点缀自己的生活,难怪林语堂说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适用话题 乐观;失意与得意;胸襟豁达;饮食文化等

我在我家偷文物

这是上世纪初凌晨四点的北京,天才麻麻亮,一桩肮脏的交易却已经在进行。

在民国初年,公民大多剪了辫子,革除了旧日的陋习,北京城有了一副共和风气将开的迹象。而紫禁城里的时间却似乎暂停了,但是,作为零零后的溥仪对缺少自由的生活开始不满,传统的教育让他觉得死气沉沉。进入青春期的溥仪不想再当宅男,他要去宫外看看花花世界。然而,在一个名叫庄士敦的英国人到来之前,这一切都是空谈。

庄士敦从英文单词会话开始教起,后来也教了数学、历史和地理。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戴上了眼镜,剪掉了辫子,在宫内打起了网球,骑起了自行车。在转动的地球仪面前,溥仪静听着庄士敦讲解大西洋和欧洲的地理,恍惚间,他已经越过了紫禁城封闭的宫墙,看到了蓝天下浩渺的大洋,漫步在阴雨蒙蒙的伦敦街头,在牛津大学里,他不会再想起被那些家伙支配的恐惧和被囚禁在鸟笼的屈辱。于是,溥仪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去英国留学。但这一想法遭到了满清遗老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眼里,大清皇权的象征被送到边缘的小岛国当学生,这成何体统!更何况奢靡的生活、巨大的开支让皇帝家也没有余钱了。不想被贫穷限制想象力的溥仪要为他的留学梦筹措经费,因此他开始秘密地将宫中的许多珍贵文物转移到宫外变卖。

《赏溥杰单》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并整理的,它详细记录了溥仪经由弟弟溥杰带到宫外的文物明细,包括诸多宋元善本和历代名画,总数册页68件,字画收卷1285件,其中包括《簪花仕女图》《清明上河图》《江山秋色图》等国宝级的书画珍品。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政变,取消对前清皇室的一切优待条件,并命令溥仪两个小时后离开紫禁城。溥仪狼狈地逃往日本公使馆,他的小朝廷生活连带着他的青春期一起结束了。

高能弹幕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身份毫无疑问是极其特殊的,同时也充满悲剧色彩:从大清的皇帝变成紫禁城的皇帝,偷自己家的文物卖钱,后来又从阶下囚變成普通百姓,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令人叹息。

适用话题 国与家;独立自主;尊严等

如何评价一部爱讲段子的纪录片

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因为具有实验性,突破了大众对纪录片的一贯印象,因此引起了大众的激烈讨论。

正方观点

以有趣的方式对历史表达敬意

历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过往,而是那些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事。历史的故事都一样,但讲述的方法却各有各的不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便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讲历史。

用一种特殊的角度诠释一个本该严肃认真的话题,会受到很多的争议,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是不是在恶搞历史?《历史那些事》片头的一段字幕便给出了正面回答:本片为实验纪录片,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历史小剧场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是由无数事的因与果、无数人的爱与恨构成的,每个人的情感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因此历史应该是接地气的,但它在很多时候被束之庙堂,远离人们生活,高不可攀,甚至会让那些略通一点历史皮毛的人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这都是很不可取的。人们常说对历史要有敬畏之心,但无视不是敬畏,传播才是。因此,《历史那些事》的团队才会想尽办法把历史表现得更容易让人喜欢、让人接受,这才是大家对历史表达敬意的方式。

反方观点

历史不容戏说

戏说历史,说轻一点,是让历史变得更有趣,让大众更容易接受,而说重一些,则是随意涂抹和曲解历史,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我们的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观众大多是年轻人,甚至还有正处于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在他们还未摸清历史的真实脉络之前,就让戏说的历史在他们脑海中先入为主,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定位,就算以后学习了真正的历史,也会像白纸乱涂了色彩,即使再擦掉仍会有印迹,会对历史有误读。因此,我们提倡年轻人接触严肃的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结 论:

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方式解读历史,有一个前提条件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如今很多热门影视剧中都出现了诸多与历史不符的内容,懂历史的观众一笑而过,而那些历史基础薄弱的观众则很有可能将虚构的剧情当成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悲的。纪录片《历史那些事》虽然运用了大量现代元素,但在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时却是以史料为支撑的,这种亦庄亦谐的方式不仅拉近了现代观众与历史的距离,还传播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借鉴。

刘震云:爱说“我们村”的大作家

刘震云出生在河南的西老庄村,这位在北京生活了近40年的作家现在还会经常说“我们村”“俺村”这样的词,别人说他幽默,他说:“我是我们村最不幽默的人。”他总是强调作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业,说:“我们村的人认为,写书并不是多么高贵的事,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刘震云的很多作品的故事背景是他的家乡,人物的职业也多是修鞋匠、屠夫、小贩、剃头匠等一类乡村手艺人。直到现在,刘震云每年都会回家乡住一段时间。他在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时说:“我回到村里,就像鱼儿回到了大海。”

适用话题 故土之情;不忘初心;朴实等

新时代,让全世界共享未来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举行相关活动。

本次博覽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吸引了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超过1000多家企业参展。大批国外精品商品亮相进口博览会,满足了国内百姓购买全球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这将会让大众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

适用话题 全球化;开放合作;为人民服务等

刘湘:我不是女神,而是世界纪录保持者

2018年8月21日,22岁的刘湘在女子50米仰泳比赛中创造了26秒98的新世界纪录,成为首位突破27秒大关的女子仰泳选手,同时她也是50米自由泳的亚洲纪录保持者。由于面容姣好,刘湘一直被誉为中国游泳队的“颜值担当”,被体育迷称为“中国游泳新女神”。然而,刘湘并不喜欢“女神”这个称号,她说:“作为一个运动员,成绩肯定最重要,没有成绩别人只会觉得你很普通。”在这个注重颜值的时代,人们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刘湘的外貌上,而忽视了她的努力和成绩。或许她也希望人们在提到刘湘时,最先会想到她是“世界纪录保持者”。

适用话题 保持清醒;看脸的时代也需用实力说话等

猜你喜欢

刘湘溥仪苏东坡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许愿幸福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