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9-04-29郭敏

关键词:一带一路创新改革

郭敏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体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英语作为中国对外经济中重要的交流工具,起着沟通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重要作用。高校英语教师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英语;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11-01

一、“一带一路”倡议概述及英语人才现状

1.一带一路”倡议背景。

2013年9-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东亚、东南亚期间,提出了利用历史传承,延续民族文化,共建中国-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南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设想。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动了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一带一路”的提议已经成为联系欧亚非三大洲的紧密纽带,通过陆地-海上的通路,连接了世界各国的重要贸易节点,并同时为沿线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建设资金和技术力量,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英语人才培养情况。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针对市场人才需求现状,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开设英语课程,但总体来看,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落后,英语人才水平普遍较低。重点表现在英语听、译能力较差、商务基础不足、语言文化意识和宗教知识储备不足,缺少成熟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教学模式对“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缺少针对性,塑造适合现代商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人才难度较大,可见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转型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1.調整教学目标。

秉着“走出去和请进来”政策,“一带一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笔译口译等翻译人才;需要一大批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懂专业、懂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如果外语人才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素质,项目进展就会受阻,而且会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其次,应该大力培育跨文化交际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语人才。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适当调整现阶段教学目标以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需求。

2.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各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尽早地树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人才观,以“一带一路”语言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优势,设置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集“专业技能”“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外语服务课程体系,增加英语实践和“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培养多元化“英语+专业”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这样才能改变学生专业技能单一、英语应用能力不强和“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市场要求严重脱轨的现状。

高校要尽量多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课程,并且通过颁布相应的法律条文,保障外国语言及文化课程成为大学必修课程,其次,要坚持外语工具和人文价值并重的理念,把沿线国家对我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区域语言文化纳入课程体系。

在原有应用技能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传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了解不同国家的贸易概况、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法等。当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拓宽后,就可以使学生充分用英语表达许多领域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中,为了达成交流合作,需要人才熟练掌握多个领域语言应用技巧,这样可以实现准确表达,促进合作早日实现。

3.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会带来很多“外向型”需求,如海外投资、多边贸易等,这些重点战略领域和行业对外语能力的水平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需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做到“开门办学”,而不是“闭门造车”,应意识到人才培养绝不是高校自己的事,高校应该把行业、政府、企业的专家都请来,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建立由政府、产业、学校、研究所共同参与制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定时、定期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来学校开办讲座,让他们明确地告诉学生,用人单位有着什么样的社会需求,他们毕业后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英语应用水平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样,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就会更加有的放矢,那么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不会和社会需求脱轨了。

学生在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由学校出面帮学生联系相应实习实训单位,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实习实训时间,且要纳入毕业考核中以此促进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为以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一带一路”做准备。

4.立足根本,提升英语教师“软实力”。

第一,转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语言学课程中,教师可对“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进行扼要介绍,对语法规则、发音特征进行整体讲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需求。

第二,增强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英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主题、有重点地开展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方法研究,保证夯实教学实践理论知识,吸收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英语教师通过走访翻译公司、国际旅行社、外事办等单位,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审视各行业对英语人才质量、人才规格、人才能力的要求,改变保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第三,强化“教学+科研+应用”一体化意识。从“软实力”建设出发,英语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自身发展规划,努力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借助“一带一路”提供的有利条件,提升学历、加强交流、深化学科应用创新功能,组织优秀教学团队,精心打造英语学科的科研小组,培养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英语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发展中的语言与交流问题是重要的促进因素之一,因此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中,要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重要任务。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改革课程模式、校企联合等方式,改革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升英语教师“软实力”,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娟.“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04):87-88+91+122.

[2]薛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8):47-51.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创新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