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前景研究

2019-04-29胡玉香

经营者 2019年1期
关键词:功能

胡玉香

摘 要 网络表情符号复杂多变、形式多样,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都是一种辅助交际手段。网络表情符号借助新型传播媒介,主要以视觉形式冲击着信息接收者的心理反应活动。本文结合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深入挖掘网络表情引发使用热潮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网络表情 辅助交际手段 功能

一、引言

在互联网流行文化中,网络表情是一种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年轻用户群体已不满足于使用文字表达某种情感与看法,会使用各种恰到好处的网络表情来实现自我表达。互联网技术衍生了各种视觉符号和贴图表情,让人们在网络社交空间中,可以采用一种日常生活中不能使用的符号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每到重大事件节点,网络表情都不会在热潮中缺位,甚至在一些重要事件中,国内的网络表情文化也已传播到了国外,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网络表情却可不受语言的限制,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迅速体会到网络表情背后所承载的含义,达成一种交流上的默契。

二、网络表情的本质

网络表情符号一般是指网络在线交流中传达表情的图像性符号。表情符号的英文单词是Emoticon,是表情(Emotion)与小图案(icon)两词的组合,日语则称之为“颜文字”,是指用文字和符号组成表情或图案来表达使用者心情的符号。

因此,网络表情符号本质上是一种以简单图形、色彩图像甚至是动画进行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网络表情符号替代了长篇幅的文字,是一种可感知的非语言表达手段。

从网络表情符号的属性、传播的媒介、传播的内容和传播的效果进行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交际中用来表达情感的非语言传播符号。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表情是一种能调用语言、图像、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表达的话语形式,它可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但图像传达的意义占更重要的部分。

三、网络表情使用热潮的原因

(一)网络表情的功能性

从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表情具有表情语功能,网络表情符号可以看作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信息载体。网络表情符号也可以创设说话的情境。但是,这种功用应该是使用表情语的语用策略导致的结果。

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要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求。网络语言的产生首先是要满足网络交际的实际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交际过程中,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常用的言语交际原则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非语言符号没有很深的内涵,用户之间都是利用你来我往的形式实现信息的传递,传递的信息基本上可以代表情绪,利用网络表情可以缓解在聊天过程中的尴尬气氛,从而带动整个聊天过程顺利进行。

(二)网络表情的传播价值

当语言还未形成之前,人们就通过身体形象、表情、体态、眼神等非言语符号传递丰富的信息。人类的交流与沟通往往是极富情感性的,仅依靠文字符号远距离传递信息,难以获得面对面等近距离交际的效果。网络表情符号出现之前,网络交流主要使用语言文字或语音展开沟通。

此外,网络表情符号因具有形象直观、方便快捷、多元时尚的传播特征,受到广大网民群体的喜爱,从而引发使用热潮。网络表情符号的形象简洁直观,它以人的面部表情为原型,简单勾勒表情和体态特点,将内心的情感状态直接传递给对方。在这些过程中,网络表情的传播促成了身份的融合、情境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价值。

(三)网络表情的文化意义

从文化的层面来看,网络表情的出现对网络大众文化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表情的流行性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融合现象,在文化差异中建构共通的意义空间。不同的社会群体因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在使用表情符号时会在彼此之间形成障碍,造成沟通困难或失效。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使用表情符号的倾向和习惯完全不同,而中西、亚欧之间表情符号的传播互动也是天差地别。

四、结语

网络表情符号的本质是具有表情语功能的网络辅助交际手段,相当于现实语言交际中的非语言表达手段。根据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相关理论,网络表情的功能主要是用来表达交流双方的情感、态度、含意与调节网络交际气氛。网络表情符号形象直观、新颖多样,有着强大的功能性及情感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传播价值和文化意义,因此,网络表情能够在社交媒体中掀起使用热潮。这样的趋势也呈现出互联网时代信息表达从文字向图像转变的一种倾向。与文字相比,表情包在群体表达中蕴含的情感更加丰富,比如调侃、问候、关怀等等。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表情势必会在社交媒体的群体表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为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參考文献

[1] 谷学强,胡靖.非言语传播视角下网络表情的传播功能研究[J].新闻界,2017(3):41-45.

[2] 李宝华,邓年生.网络表情流行的传播逻辑与话语转向[J].新闻界,2016(24):46-49.

[3] 李明文,李梦蓉.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表情功能分析[J].新闻知识,2014(4):56-59.

[4] 于风.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受众研究——从网络表情包走红谈起[J].青年记者,2017(4):75-79.

[5] 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148-153.

猜你喜欢

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一种电磁炉的功能设置方法
2IN1厨房漏斗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如何激活手机里面的Doze模式功能
户外也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