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克兰大选:游走于虚幻与现实

2019-04-29雷志华

南风窗 2019年8期
关键词:莫伊季莫申科乌克兰人

雷志华

4月2日,乌克兰3月31日总统选举的初步结果揭晓:根据对超过97%选票的统计,喜剧演员泽连斯基(得票率30.42%)、现任总统波罗申科(15.93%)分列前两位,进入4月21日的第二轮投票;名列第三的前总理季莫申科(13.39%)已经出局。

“政坛黑马”泽连斯基在首轮投票中大幅领先,是这次选举最大的看点,被普遍解读为乌克兰人希望改变。但自2004年首次“颜色革命”以来,乌克兰人一直在追求改变。但寄托了美好希冀的“改变”几乎没有出现。此前只在剧情里“出任过总统”的泽连斯基,能给乌克兰现实政治带来改变吗?在乌克兰,戏剧更现实,还是现实太戏剧?

“演员”领先

在拥有“总统候选人”这个身份前,现年41岁的泽连斯基的身份一直是演员—喜剧演员。在乌克兰的热播剧《人民公仆》中,泽连斯基扮演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因抨击政治腐败而广受爱戴,后来参加大选竟然当上了乌克兰总统。现实中,泽连斯基也因这个热播剧在乌克兰集聚了大量人气,成为了几乎家喻户晓的明星。后来,泽连斯基“假戏真做”,在去年年底宣布组建“人民公仆”党,参加今年乌克兰大选。

泽连斯基把剧情带入现实,而且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人们称他为“乌克兰的特朗普”,不过他更喜欢自比里根。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其说泽连斯基在缔造传奇,还不如说乌克兰的政治现实给他创造了机遇。今年3月盖勒普的一项民调显示,91%的乌克兰人认为他们的政府存在大规模腐败,政府的受信任度只有9%,是盖勒普在世界范围内类似调查中比例最低的。对比历年数据,对政府低信任度的情况,乌克兰十多年来几乎未变。

“多年来,我们投票给严肃的候选人,结果我们得到的是一场闹剧。所以,为什么不投票给喜剧演员,看看会发生什么?”据说这是选举期间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流传的一个段子。颇具喜感的是,这个段子正在变成现实。根据去年年底的一份民调,78%的乌克兰人认为国家走错了方向,需要有所改变。英国《卫报》评论称,首轮投票结果表明乌克兰人受够了停滞的改革、高企的通胀以及与俄罗斯久拖不决的冲突。“他们希望看到新面孔,波罗申科与季莫申科都浸润政治太多年。”

乌克兰人希望改变的愿望有多强烈?去年年底泽连斯基正式宣布竞选前,民调显示季莫申科与波罗申科的支持率排名前两位(但都未超过20%)。泽连斯基宣布参选后,他的支持率很快就排名第一,并长期领先波罗申科与季莫申科近10个百分点。根据投票前一周的民调,77%的选民称不会把票投给波罗申科,64%不会选季莫申科。投票意愿的强烈反差,無异于乌克兰民意的一次“井喷”。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泽连斯基在第二轮角逐中击败波罗申科的可能性很大。根据乌克兰的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预测,在第二轮投票中,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中可能有43%会投票给泽连斯基,而首轮投票中得票率排名第四的博伊科,其支持者或有52%会支持泽连斯基。对比之下,波罗申科从那两位候选人的支持者中,能吸引的选票只有11%和2%。与首轮投票前一样,泽连斯基已经确立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泽连斯基与乌克兰亿万富豪科洛莫伊斯基之间的联系,一直是波罗申科攻击的把柄。波罗申科指责泽连斯基是科洛莫伊斯基的木偶,称这次大选是他与科洛莫伊斯基之间的较量。

“这只是迈向巨大胜利的第一步。”泽连斯基确认在首轮投票中领先后发表讲话说。他表示,他会在第二轮角逐中与波罗申科展开辩论,并将很快宣布自己的核心顾问团队。值得注意的是,在首轮投票前的竞选活动中,泽连斯基从未与包括波罗申科与季莫申科在内的任何候选人进行过电视辩论,也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事实上也没有公布明确、系统的政策主张。有分析人士评价道,泽连斯基不像是在竞选,更像是在表演。

政客与政治

从演员转变为政客,是泽连斯基进入第二轮角逐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乌克兰政治的一大特点是,政客要么与寡头联姻,要么政客本身就是寡头(比如波罗申科与季莫申科)。在此前的竞选活动中,泽连斯基与乌克兰亿万富豪科洛莫伊斯基之间的联系,一直是波罗申科攻击的把柄。波罗申科指责泽连斯基是科洛莫伊斯基的木偶,称这次大选是他与科洛莫伊斯基之间的较量。

波罗申科的指责并非无中生有,问题只是泽连斯基与科洛莫伊斯基之间的关系紧密到何种程度,是前者利用后者,还是后者操控前者,或者两者兼有?整个竞选期间,科洛莫伊斯基所掌控的媒体集团,是泽连斯基向选民传递信息的主要平台。泽连斯基主演的热播剧《人民公仆》,也是在科洛莫伊斯基拥有的电视频道播出。虽然泽连斯基与科洛莫伊斯基否认两人之间有任何交易,但这话估计没多少人会当真。

波罗申科在2016年把科洛莫伊斯基所拥有的银行PrivatBank(乌克兰最大的银行)国有化,是两人结下心结的主要原因。科洛莫伊斯基从不掩饰其想扳倒波罗申科的意愿,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波罗申科,任何人赢得大选都可以接受。政治较量也是寡头之间的较量,是乌克兰政治的一个常态。正如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所称,在乌克兰“混沌模糊”的政治环境里,政治与生意是“流动的”,很难看清两者谁在支撑谁。

“政治素人”泽连斯基一旦踏入政治,就不可能与乌克兰政治的“混沌模糊”绝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波罗申科铁定会在第二轮较量中紧盯他与科洛莫伊斯基之间的联系,继续把他塑造为寡头的木偶。由于泽连斯基来自俄语区,他自己也在俄罗斯有经济利益(他主演的电视剧向俄出售版权),主打“爱国牌”“身份政治牌”的波罗申科,不会放弃利用乌克兰人的反俄情绪来攻击泽连斯基。当然,泽连斯基也会对波罗申科的执政无能、腐败丑闻,穷追猛打。

虽然目前泽连斯基民调领先,但在第二轮中击败波罗申科也并非稳操胜券。作为在任总统,波罗申科可动用的行政资源,是泽连斯基不具备的。竞选初期,波罗申科民调排在季莫申科之后位列第三。但在他宣布提高退休金和天然气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礼包之后,民调回升至第二位。此外,外界普遍认为,去年11月底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刻赤海峡蹊跷的武装冲突,也对波罗申科的选情有拉抬作用。进入第二轮后,“非选举因素”将发挥多大作用,不能贸然下结论。

除了寡头政治、选举策略(或操弄),这次乌克兰大选的另一大特点是民粹政治。主要候选人都不同程度打“民粹牌”。季莫申科声称,如果她当选,将关闭基辅的机场,把包括波罗申科在内的腐败官员都投入监狱。泽连斯基主张,腐败官员永远不能参与政治,他还提议与俄罗斯谈成一份和平协议,然后对协议进行全民公投。波罗申科的民粹手法,玩的是身份政治,利用反俄情绪推动乌克兰东正教脱离俄罗斯东正教,通过语言法案挤压国内俄罗斯族裔的权益。

“乌克兰的总统选举活动,是对这个国家目前政治状态的悲剧性控诉。”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夫这样评价这次选举。他认为,主要的候选人都采用民粹策略,选民们在偏好上似乎也不那么理性。“这个国家依然深陷分裂之中,被禁锢在系统性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中,而这些危机部分是由其自身造成的。”与此前的大选不同,这次没有出现明显的西方和俄罗斯介入的迹象。也就是说,是乌克兰人在用选票,给他们自己的政治投票。

乌克兰迷途?

泽连斯基把剧情带入现实,已经创下了选举政治中的一个奇迹。但这样的奇迹,或许只可能发生在政治“混沌模糊”、长期“内外交困”的乌克兰。这次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作选择,还不如像斯蒂芬·沃尔夫所说的那样,是对现状的控诉。2004年以来,乌克兰经历两场“颜色革命”,以及一场已造成上万人死亡且尚未完结的战争,这个国家已经沦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选票能否改变政治不得而知,但乌克兰的政治还将继续。4月21日决出总统后,今年10月乌克兰将举行议会选举,明年还将举行地方选举。3月31日的投票,只是拉开了乌克兰“选举季”的序幕。无论是泽连斯基还是波罗申科当选总统,议会选举都将是一场恶战。乌克兰实行的是“双头政治”,总统有权任命国防部长、外交部长以及安全部门负责人,但总理从议会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中产生,而且总理有权任命其他政府部门部长。

2004年以来,乌克兰经历两场“颜色革命”,以及一场已造成上万人死亡且尚未完结的战争,这个国家已经沦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这样的政治安排,初衷是为了权力制衡与政策协调,但在目前乌克兰的政局下,更可能导致政治功能失调。如果波罗申科成功连任,泽连斯基与季莫申科(她在竞选中几乎没有攻击泽连斯基)很可能联手,转战议会选举,通过赢得议会多数席位制衡波罗申科。如果泽连斯基击败波罗申科(他所属政党目前是议会第一大党),那么后者也会通过议会权力来牵制泽连斯基。无论出现哪种情况,权力碎片化都将是大概率事件。

从政治运作上讲,权力碎片化的一个结果是权力来源的不确定性。在权力来源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当选者的任何政策承诺都面临如何兑现的难题。更为关键的是,针对乌克兰的重大挑战,所有候选人的承诺,几乎都是虚幻大于现实。比如,泽连斯基声称要通过与俄罗斯对话的方式,索回乌克兰失去的领土。很少有人相信这有现实可行性。波罗申科承诺让乌克兰在2023年(即下届总统任期结束前)加入欧盟和北约,目前来看无疑只是“单相思”。

不过,在某些学者看来,这次乌克兰选举也并非毫无亮点。虽然波罗申科在竞选中打“身份政治牌”,但首轮投票结果表明,以往撕裂乌克兰的地域、种族、宗教等因素,在選举中并未发挥决定性作用。来自俄语区的泽连斯基能领先,至少说明他的俄罗斯族裔身份没有成为政治软肋,尤其是在乌克兰反俄民意高涨的背景下。而且,他在竞选中毫不避讳对波罗申科打压俄罗斯族裔权益的批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伊莉斯·朱利亚诺在2月《外交事务》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称,根据她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把自己视为乌克兰人是基于公民身份而非种族身份,这个趋势在5年前的乌克兰危机后越发明显。泽连斯基的崛起可能意味着,乌克兰人将其视为国家团结而非分裂的象征,能说俄语与亲近俄罗斯是两码事。乌克兰选民政治上的成熟,比某些政治人物先了一步,这或许是游走于虚幻与现实的选举中的一丝亮光。

猜你喜欢

莫伊季莫申科乌克兰人
抽象的统治与主体的位置*——对莫伊舍·普殊同重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反思
“少”了千万优才,乌克兰人忧心忡忡(手记)
乌克兰人排长队也要去克里米亚度假
丰富的能源
母亲的福气
我只要站在那里,就会成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