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声音,你的眼睛

2019-04-29许乐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9年4期
关键词:障碍者盲人志愿者

许乐

2019年1月14日上午,黑龙江省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中心内座无虚席。屏幕上投放着电影《超时空同居》,觀众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观众竟然闭着眼“看”;少有几位眼睛微睁的,目光也很空洞——他们都存在视觉障碍。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视觉障碍者有的连几米内的物体都无法分辨,有的甚至是全盲,而此刻竟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看”电影。

这便是黑龙江省第一家为视觉障碍者播讲电影的影院——“心幕影院”。

“我把电影讲给你听”

筹建“心幕影院”的想法,源于省图书馆无障碍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雪红的一次偶然经历。

2014年夏的一天,图书馆多媒体中心要播放一部红色经典影片,王雪红跑去帮忙调试设备。她对这活儿轻车熟路,很快便料理妥当。

那天是工作日,看电影的人并不多,王雪红正盯着空座位发呆,放映厅的门突然被慢慢推开,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她赶忙起身去迎,待走近才发现,这竟是一对盲人夫妇。

王雪红有些意外,打算带两位老人找个靠前的座位,却被婉言谢绝:“我俩在后排找个位置,能听个声儿就行。”看着两位老人一起安静“看”电影的样子,王雪红的心弦忽然被拨动了——她想知道盲人是如何“看”电影的。

于是,王雪红在两位老人身旁坐下,在电影播放的间隙跟他们轻声聊了起来。原来,两位老人在失明之前很喜欢看电影,如今只能靠听声音“解馋”。

“现在新电影多了,光听台词听不懂了,要是能有人给讲讲就好了……”老大娘的一句感慨,让王雪红的头脑中灵光一现——能不能在保留电影原版对白的基础上,用旁白描述盲人无法看到的电影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以此来帮视觉障碍者“看”电影呢?

令王雪红喜出望外的是,在向上级汇报后,领导对“我把电影讲给你听”的创意表示大力支持。

很快,省图书馆购置了相关设备,并划分出专门的场地。2015年10月23日,在第32个国际盲人节到来之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化厅、省图书馆联合启动了“心幕影院”工程。在这里,“心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打开视觉障碍者的“心中幕布”,架起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二是取“心目”谐音,即用“心中之目”欣赏电影。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然而,开展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公益活动并非一帆风顺,“心幕影院”启动之初就经历了不少波折。

最大的问题便是缺少专业的播讲员。最初,电影的播讲员由电台主持人担任,但由于电台主持人的工作紧张,每个月的服务时间无法固定;视觉障碍者本就出行不便,加之信息相对闭塞,经常错过电影播讲时间。

“能不能跟大学生志愿者合作?”同事们集思广益,这一想法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2016年5月20日,经过多方努力,省图书馆和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立了长期志愿服务合作关系。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此建立了固定团队,每个月都会选派五名大学生志愿者全程负责电影播讲。

团队框架基本敲定,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没有经验可循,王雪红和志愿者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每次准备电影播讲,志愿者团队都会提前一个月成立工作小组。小组负责人按情节将电影分为五个章节,并将主线梳理出来,成员们依此整理、撰写各自章节的解说词。

为了推敲哪种说法更好、哪种方式更能让视障读者“看”懂画面,志愿者们颇费脑筋。有时,只为描绘一个一秒钟的镜头,大家就要反复推敲好几天。

写好脚本只是第一步,在电影正式放映前,工作小组还要进行两到三次排练。尤其遇到打斗场面多的动作电影,讲述者和电影原声间的节奏配合就更为重要,大家为此绞尽脑汁。

为了使讲述与电影中的场景对话不冲突,王雪红和志愿者们就根据对话节奏的快慢和间隔的长短来决定语言描述的详细程度,尽量避免讲解和电影原声混在一起。

“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部分至少要看10遍左右,才能把所有细节完整展现出来。”也正因如此,王雪红和志愿者们加班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却从未言苦。

1月14日,尽管志愿者李政宛和组员们已放寒假,并且春运期间回家“一票难求”,但为了完成春节前的最后一次活动,他们毫不犹豫地退掉了车票。

“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值得!”

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对这个问题就没再有过疑问。

王雪红清晰地记得播讲电影《芳华》时的情景。

那是2018年4月的一天,电影开场后,王雪红发现幕布前坐着的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观众。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部队文工团的故事,而这些观众恰好都经历过那个年代。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情人故友的分与合,大家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尤其到了影片主人公何小萍在草地上跳起《沂蒙颂》舞蹈和文工团解散前聚餐的场景时,很多观众流下了眼泪。

电影结束后,放映厅里一片沉默,一位老奶奶突然带头唱起了电影的片尾曲:“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大家打着节拍,默契地轻声跟唱起来,一时间,屋内歌声婉转,感人肺腑……

王雪红的眼眶湿润了,她转身看了一眼负责播讲电影的志愿者们,不少人都哽咽了。“同学们付出得太多了。”在王雪红看来,这些可爱的大学生们又何尝不是“最美丽的花”。

“照亮镜子的光”

52岁的殷孝河是“心幕影院”的“铁杆粉丝”,三年多的放映活动,他几乎场场不落:“孩子们讲得生动,我们听着也感动。”

为了方便与殷孝河这样的“粉丝”交流,无障碍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针对视障群体的智能手机操作培训班。王雪红和同事们手把手地教大家安装软件,使用微信添加好友、聊天、发朋友圈,还教大家用微信付款、发红包。

和使用普通微信的方法相似,无障碍版的微信只不过是将文字通过语音软件读出来。培训班每周准时开课,大家没几天便能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王雪红发起了“心幕影院”的专用微信群,通过这个群,她和同事们可以及时预告电影播讲时间,并在前一天预报天气情况,提醒大家注意出行安全。

时间久了,“心幕影院”的粉丝们变得开朗、健谈了。

“感觉自己像个普通人了。”在“心幕影院”,殷孝河交到了很多境遇相似的朋友。如今,在电影播讲的当天,视力稍好的人会自发地去接其他人,大家牵手同行,多了一份安全,图书馆也因此多了一道独特“风景”。

视障群体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他们的难处寻常人很难体会。有人住的地方远,早上不到六点便要出门;有人要走好几条街,只为省下一元钱的公交车票……对王雪红而言,每一位前来“看”电影的观众,都给了自己一份弥足珍贵的激励。

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让王雪红从未停下推广这项公益活动的脚步。近两年,她和志愿者们还经常去外地巡讲,交流“心幕影院”的成熟经验。2018年,黑河、绥化等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也陆续开始了播讲电影的尝试,对王雪红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在王雪红看来,播讲电影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但至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视障群体感受到电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有机会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在他们的心里洒满阳光。

如今,每当电影试讲的时候,王雪红总会闭上双眼,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视觉障碍者的“观影”状态:“明眼人讲什么,盲人的心中便是什么。”经过无数次排练和改进,王雪红有了这样的体会:“盲人是明眼人的镜子,也是周围环境的镜子,而我们要成为一束照亮镜子的光。”

猜你喜欢

障碍者盲人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随声附和的盲人
基于通用设计的厨房产品及环境整合设计研究
盲人节
谁来帮助身心障碍者家庭
盲人分衣服
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
美国“独立生活中心”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