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1949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2019-04-29关山远

党员文摘 2019年3期
关键词:卢汉黄埔军校蒋介石

关山远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大庆。回望70年前,从年初到年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关键词是“解放”,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真是“气吞万里如虎”。对国民党军队来说,这一年除了全方位崩溃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是“起义”。从年初的傅作义北平起义,到年底的卢汉云南起义,从陆军到空军、海军,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大大小小的起义贯穿了这一年。

重温这一年国民党军队纷纷起义的历史,会清晰看到:什么叫“历史大势”,而在历史关键时刻,当事人又如何顺应历史大势,毅然作出符合民族大义的选择。

共产党底气十足,国民党气若游丝

蒋介石素以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为荣,他最终走上国民党政权的权力巅峰,靠的就是“黄埔系”,他通过掌握这支军队,逐渐将国民党的军权、党权、政权集于一身,权倾一时。在诸多“天子门生”眼中,他是至尊无上的“校长”。

但在1949年,“校长”差点就被黄埔军校二十三期的学生活捉了。二十三期,也是黄埔军校在大陆的最后一期。

“1949年11月7日,蒋介石召集军校全体官生讲了话。他披件黑斗篷,只讲了七分钟。他说要迁校,却没说清楚迁到哪里,但人们都明白,只有一个台湾,别无他处。那时西南只剩一个四川省,贵州解放,云南卢汉起义。这时李永中、肖平波准备扣押蒋介石后起义,但肖步鹏采取两面派手法,出卖起义,把扣蒋计划告诉了蒋。蒋坐机仓皇逃走……”这是黄埔二十三期生谷云鹏在《黄埔军校最末一期起义前后》中的回忆。

黄埔军校二十三期于1948年12月1日在成都正式开学,东北籍学生人数最多。1949年9月8日,黄埔军校三名主要军官李永中、肖平波、肖步鹏(三人均为少将军衔)与共产党西南工作组达成协议:军校将在适当时机举行起义。12月25日,军校三千余人在郫县宣布起义。

出路何在?这是1949年国民党阵营面对的共性问题。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亲自撰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文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此中豪气,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

跟共产党底气十足的开国气象相比,国民党已气若游丝。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称,在保存中华民国的宪法、法统和军队等条件下,愿与共产党商谈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毛泽东在元月4日通过新华社发表评论,把蒋介石“怼”了回去,这篇评论题为《评战犯求和》。

迷惘、绝望情绪弥漫于国民党军营。谷云鹏回忆文章中有个细节:1949年6月,黄埔军校举行庆祝建校阅兵典礼,正当阅兵总指挥撇刀报告时,悬挂在蒋介石铜像后中门上的国民党青天白日旗自己断线坠落下来。阅兵结束后,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国民党寿命已尽,该垮台了,有的军官甚至掉起泪来。

关键时刻顺应历史大势

邓锡侯曾是四川著名的军阀,无论是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四川,邓锡侯都跟红军打过仗,有几仗打得还很激烈。十几年后,邓锡侯却毅然投向了曾经生死搏杀的对手。

1949年12月9日,时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的邓锡侯通电起义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两个多月后。在这一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有许多特殊的参与者,陈明仁就是其中一位。

陈明仁,黄埔一期生,以骁勇著称。1949年8月,陈明仁与程潜率军起义。湖南和平解放后,毛泽东特地邀请陈明仁到家中作客,并幽默地说:“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毛泽东说的是1947年6月的四平街战役。那一年,林彪在东北战场战无不胜,独四平街一役败于陈明仁之手。但两年后,陈明仁也起义了。

陈明仁起义的消息,对国民党震动极大。谷云鹏回忆说,当时,他所在的黄埔军校二十三期震惊不已:“陈明仁在四平同共产党打得难解难分,谁能想到他也这样?以后还能信任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授衔,其中有159名国民党起义军官,陶峙岳、陈明仁、董其武被授予上将。

众心所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重读1949年国民党军起义的历史,很多细节令人动容,能读出那时的中国人对一个新中国的渴望,以及作出历史抉择时的欣喜与自信。

与云南起义同一天发生的四川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部起义,一个细节是:全军官兵自动撕下国民党部队领章肩章,细心地剪了一个红五星帽徽来戴上,有的用红缎子,有的用红布,有的大,有的小,形状各异,这也可看出当时官兵的心情。等解放军的军代表到来后,才知道帽徽胸章等要上面颁发。待到大邑整训时,解放军工作团团长正式宣布:“今天上面发来两件你们盼望已久的礼物,一件是胸章,一件是帽徽,这一下你们真正成为解放军的一员了!”

对于起义,蒋介石自然是恨之入骨。卢汉在昆明通电起义后,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两个军大兵压境,发动陆、空进攻,企图扑灭起义部队,重新占领昆明。卢漢火速派人送信,向解放军紧急求援。陈赓接到刘伯承、邓小平要他火速驰援昆明的命令后,立即派第四十九师作为先遣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昆明进军。同时,卢汉组织一切能够组织的力量,保卫昆明。

危急时刻,昆明全城军民同心,坚决不让已经升起五星红旗的昆明城再度落入国民党之手。军人前线拼死作战,群众不眠不休,堆沙包,挖战壕,筑碉堡,修造枪支,清查匪特,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工人学生义勇自卫队,更是与起义部队并肩作战。经过六天六夜艰苦卓绝的战斗,敌军未能打下昆明,而解放军大军已火速逼近,敌人不得不撤围而去,昆明保卫战遂告胜利结束,全城欢腾。为昆明,为新中国,也为自己。

《毛泽东年谱》记载,1949年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北平举行宴会,专门宴请了程潜、张治中、傅作义等26名国民党起义将领。席间,毛泽东几次举杯,庆祝到会的原国民党军将领响应人民和平运动的功绩。毛泽东说:“由于国民党军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了迅速增强的空军和海军。”

这些人名,如灿烂星河,辉映历史,铭记了一个大时代:历史大势,浩浩荡荡,四海英雄,众心所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摘自七一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卢汉黄埔军校蒋介石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解放昆明:起义义举中有憾事
卢汉与云南起义
还原·拼接·延伸——保罗·莱文森的《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第2版)》的新阐释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