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精致”正在掏空一些年轻人

2019-04-29公开课知酱

党员文摘 2019年3期
关键词:口红寝室公开课

公开课知酱

不知何时,“精致“和”仪式感”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标准。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期待成为别人口中“精致”的人。

不久前,几名研究生就因此走红网络。

为了追求仪式感,她们花了近万元改造寝室。羽毛,串灯,纱帘,这都是改造后“仙女寝室”里的物件。

然而,“打脸”来得很快。

没过多久,中国消防官方微博指出,该寝室改造有消防隐患。随后,寝室装修被悉数拆除。

但在安全问题被指出前,网上铺天盖地宣传的,是几个女生花了昂贵的价钱,制造仪式感,打造出“仙女寝室”。这种对“精致感”的追求,一时间成为被吹捧的焦点。

光鲜表象下,是把物质和外表变成了生活好坏的标尺。

“伪精致”,正变成摆在年轻人眼前的陷阱。

逃离金钱羞耻的掌心过“100块”的生活

《人民日报》曾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作出总结:“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元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口红两三只不够,要集齐全套;租房得独立厨卫,还要带落地窗。”

追求美好的生活本没有错,但所谓的“美好”,却可能只是表象。

Instagram有一位网红,社交网站上的她,总是吃着摆盘考究的食物,住在一尘不染的家里,不时和朋友一起聚会。

这样的生活,让她在网络上备受追捧。直到一档综艺节目跟拍了她的一天,人们才发现,她现实中的生活与社交网络上呈现的完全不符。

为了把食物拍出美感,她只选择适合拍照的食物;房间很少收拾,凌乱得连找到站立的空间都困难。

但拍照时,只要把东西全推到一边,露出干净的一角,看不出来就行。

和朋友的聚会,是伪造的。点食物都点两份,让照片里的自己看起来有伴。

精心打造出来的美好,或许能让不明真相的人羡慕不已。可戳破虚假后,只有自己知道,真实的生活有多糟糕。

理财师Tammy Lally提出了“金钱羞耻”的概念:“人们总是相信我们的银行账户余额等于自我价值。”为了凸显自己的价值,“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伪装过得很好。

Tammy Lally认为,人们应该放下物质对自我的束缚,抛弃“金钱羞耻”。

只能负担100元的生活,就不要硬扛1000元的日子。能无畏地说出“我可能承担不起”,或许才是真正的勇敢和解脱。

“伪精致”背后是消费主義陷阱

以物质为衡量标准的“伪精致”大行其道,背后不只是人们对于“物”的追求。

在朋友圈晒出刚买的大牌口红,想传达的不是“我买了一个商品”,而是“我有消费名牌口红的经济实力”。

如果说,通过物质得到满足感是“伪精致”盛行的内在原因,那商家、媒体传达的“物质至上”概念,就是那个推波助澜的“帮凶”。

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影视剧都在告诉大众,“女人就该对自己好一点”,“做男人要舍得花钱”。

一个精致的女人,该用什么护肤品,背什么包,佩戴什么首饰,早就被广告做成了模板。

奢侈品因此不断被吹捧和追逐,且逐渐低龄化。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仪式感”的追求,更是煞费苦心。各种节日礼盒被赋予重要意义的纪念版套装,包装精美的限量版商品……

这一切,都被打上“仪式感”的标签。人们沉浸其中,以为这一切都是自愿购买,实际却受到外界的深刻影响。

有学者指出,商品和商品之间,其实存在一条“暗示意义链”。当你买了一部新款手机时,就会被暗示需要一副高级的耳机搭配,紧接着又会被暗示一个配套的音响……

消费就这样,永无止境。盲目地以此指导生活,很可能掉进物质的深渊。

看轻旁枝末节转换安全感来源

许多人习惯把物质抬到过高的位置,过于看重细枝末节的讲究,以此来标榜自己生活得很好。

可有时,看不见的东西,远远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刘若英在文章《一世得体》中回忆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我会提醒自己脸上总要带上笑容,心中满是欢喜。这很重要,因为唯有如此,才是一切得体皆宜,这是祖母教给我的。”

这种得体,是发自内心的从容和深入生活的习惯。愉悦了自己,也照顾了他人。

内心真正充实丰富的人,即使脱离了物质,也可以过得美好。

《上海的金枝玉叶》讲述了郭婉莹——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四小姐的故事。

郭婉莹物质富足,自小就读贵族学校,衣食无忧。但动荡的年代,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一连串重大变故后,郭婉莹家道中落。

没有财富支撑的她,依然过得有滋有味,“养不起名贵的宠物,就给儿子买了一只小鸡,叮嘱孩子好好养着”。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郭婉莹总说:“要是生活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事,那个时候一定不要怕,什么都不用怕。”苦难没有让她失去光彩,反而颇有种“苦中作乐”的骄傲感。

心灵富足,才是好生活的真正底气。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更富有、更漂亮、更优秀……人人都不想落后,但以物质和外在作为标准,不会有尽头。

放下外在的物质焦虑,真正的精致,取决于你由内而外的努力。

(摘自七一客户端/网易公开课)

猜你喜欢

口红寝室公开课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笑话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口红之上,危险四伏?
还口红/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