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积分下,“合资自主”演变的新路径

2019-04-29郑雪芹

汽车纵横 2019年9期
关键词:原型车启辰宝骏

郑雪芹

“合资自主”,顾名思义,即是合资企业生产的自主品牌,它的商标是在国内首次注册的,中方同时拥有知识产权。合资车企的产品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即为合资自主品牌,往往在产销量的统计中也划归为中系自主品牌。

自2011年起,为了应付政策从而拿到新工厂的审批,国内主流合资车企几乎都发布了自己的合资自主品牌规划。它的主要代表是广汽本田-理念、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

目前,合资自主品牌中活得比较好的是启辰和宝骏。另外,还有一些产品上市后不死不活甚至最终停产的,如昌河铃木-派喜、东风本田-思铭、华晨宝马-之诺等。还有一些仅仅是发布或注册了品牌名称而最终胎死腹中的,如北京现代-首望、上汽大众-天越、一汽大众-开利、长安福特-佳跃、一汽丰田-朗世等,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些名字呢?

“合资自主”的演变:从换标到变种,从正向到逆向,都是被政策逼的?

为了迎合政策,前期上马的合资自主品牌均是通过复活合资品牌过气的老款车型走向市场,仅仅是换了个LOGO和名字而已。

最早的故事要从广汽本田的“理念”说起。理念是国内最早落地的合资自主品牌,它于2010年11月20日正式发布,首款车型“理念S1”于2011年4月17日正式上市。理念S1的原型车来自于本田已经停产的老款思迪,它不仅照搬了思迪的设计思路,而且发动机还采用了思迪已经淘汰的产品。这样一款“拉皮换标”车型上市后多年来一直没有改款和增加产品线,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销量统计中从最初每月三四千辆的规模一路降低到月销2辆,已于2017年停产。

在政策的重压之下,广汽集团首开先河,同一款车型被广汽旗下的几乎所有企业生产,并且与之对应的生产企业还都像模像样地进行了新车的发布。广汽的这波操作,表面上来看像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却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然而,“理念”品牌并没有随着S1的停产而销声匿迹。在2018年11月16日,广汽本田理念旗下全新纯电动SUV——理念VE-1上市,将理念品牌以新能源的身份重新拉回到汽车圈;同时上市的还有一款挂着广汽传祺LOGO的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世锐PHEV,该款车的原型车来自传祺GS4,可看作是由自主品牌逆向输出给合资车企的“合资自主车型”。

与广汽本田-世锐PHEV操作手法相同的还有:广汽丰田-广汽ix4、广汽三菱-祺智PHEV、广汽菲克-悦界PHEV,原型车均出自传祺GS4。至此,神通广大的传祺GS4堪比孙悟空,在新能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口仙气变出四款合资自主新能源车型,着实令人傻傻分不清。

提到“合资自主”,就不得不提启辰和宝骏,这是合资自主大家庭中唯一一对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品牌。

东风日产-启辰首款车型——启辰D50是在2012年4月23日北京车展上市的,其原型车为日产颐达。虽然未逃脱将老款车型“改头换面”的路子,但与理念苟延残喘不同的是,启辰最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并同步发展新能源,车型产品也从最初的启辰D50、R50、R30、晨风等一路壮大到启辰D60、M50V、R50X、T60、T70、T70X、T90,车型类别涵盖了轿车、SUV、MPV全品类。发展至今,东风日产启辰已经独立为“东风启辰”,跃升为东风集团子品牌,隶属于东风和日产品牌下。最新數据显示,2018年东风启辰全系销量为13.44万辆。

说到宝骏,那就更厉害了,如今已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当家花旦,2018年销量已达87.91万辆,远远盖过真自主五菱品牌同期的69.32万辆。其首款车型宝骏630于2011年8月9日上市,原型车基于通用别克凯越。与启辰的发展历程类似,宝骏也是全品类、新能源俱全,如今旗下车型比启辰还丰富,而且不乏爆款,像宝骏510、360、730都是销量排行榜上的常客。

当然,像启辰和宝骏这样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合资自主品牌则是命运多舛,或归零,或转型,或胎死腹中。(表1)

广汽本田—世锐PHEV

广汽丰田—广汽ix4

广汽三菱—祺智PHEV

广汽菲克—悦界PHEV

“双积分”政策再次催生“怪胎”, 自主“一变多”反哺合资会否盛行?

从本刊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合资自主品牌身先士卒,或生或死。后来在国家政策淡化“合资自主”概念后,表中第二类合资自主品牌“干打雷不下雨”,小哪吒怀胎三年才降生,它们七八年了还在娘胎里,是不是死胎不得而知。

我們知道,第一批合资自主品牌是政策的产物,合资车企为了拿到新工厂的审批权而不得不上马“自主品牌”,以提高自主品牌产销量在企业中的占比。那么,最新一批合资自主品牌的集体上马,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答案当然还是政策的产物,这次是“双积分”政策的倒逼。国内“双积分”政策全面实施,每一个汽车品牌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其中,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诸多原因,无论在产品落地还是战略规划方面始终与国内自主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在政策的重压之下,广汽集团首开先河,同一款车型被广汽旗下的几乎所有企业生产,并且与之对应的生产企业还都像模像样地进行了新车的发布。广汽的这波操作,表面上来看像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却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

广汽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应对“双积分”政策。广汽旗下合资品牌包括广丰、广本、广三、广菲等均陆续推出基于广汽新能源品牌及车型平台的“马甲”车型,以此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弥补新能源积分空缺。并由此形成了难得一见的自主反哺合资的局面。

另一家新近上市的合资自主品牌——神龙汽车的手法也类似。于2018年11月9日上市的纯电动轿车东风富康ES500,是借用了东风风神E70的原型车打造而来,只是想打情怀牌启用了原有的品牌名称而已,但此富康非彼富康。目前该车通过东风雪铁龙的渠道进行销售。

自诞生以来便备受争议的“合资自主”品牌,正在从“逐渐边缘化”到“慢慢被遗忘”。如今虽然再次被逼上马,却都已经不约而同地规避了“合资自主品牌”这个叫法,尤其是上述提及的广汽系下面的祺智、ix4、世锐、悦界等,不是品牌而是车型。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市场形势的变化,合资自主的定位在不断调整中出现了两极分化。在启辰、理念、宝骏等第一批合资自主车型之后,第二轮合资自主潮中各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代表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新能源上,如首望、佳跃、开利、天越、朗世等无不定位纯电动;而由于自身难产,第三轮以广汽系为代表的合资自主则干脆“借米下锅”,甚至是饥不择食地把一粒米轮番下在了多个不同的锅里,估计这米都要被煮得烂成渣了。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虽然在行动上抢了先,但这个方法却早有人提出过。早在2013年,长安汽车便透露出消息,正在和合作伙伴标致-雪铁龙、马自达、铃木等谋划推出合资自主品牌。按照规划,未来长安汽车将直接向上述合资企业输出其自主研发的车型和技术,并统一悬挂长安自主品牌的LOGO。但最终长安并没有成为先行者。

此一时彼一时。那么,广汽的这个“钻空子”案例,将来是否会成为其他受“双积分”困扰的合资车企学习的榜样呢?让我们坐看云起。

猜你喜欢

原型车启辰宝骏
新宝骏KiWi EV大疆版
“空汽”
启辰大V
宝骏启用“钻石标”
“轻车”
宝骏730
宝骏330
东风启辰单飞小考过关
启辰发布数字生态圈战略
体验原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