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2019-04-28曹礼翠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新课标

曹礼翠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以全面、科学的标准呈现在教师面前,但不少的教师还不能全面理解其内涵,其相关理论或要求运用起来存在很大差距。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自学方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再一次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新课程标准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的学科教学标准。要搞好数学教学,应在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用最新标准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新课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对教学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初中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目标就是“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直接执行者,应将学生“学会向数学知识提问”、“学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知识本身特点,转变数学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创建师生合作互动的舞台

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最高明的教师也就是那些具有高超的教学表演艺术的教师。这种认识不能说完全不合理,因为在教学行为与舞台表演行为之间是有着一些相似性的成分的。但是,若教师如同舞台表演一样,一味地把自己的行为演示给别人看,按照教参或教案设计(剧本)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的行为,把学生当作观众,既没有沟通也没有交往,教学也就成了没有学生参加甚至是完全忽视学生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是以交往为媒介,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的。表演的水平再高,“艺术”表现能力再强,也只能说明教师自身“塑造角色”的能力与水平,而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与表现参与在内。换句话说,表演可以是无互动的、无交往的,而教学却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讲,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地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与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

二、建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貫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我曾经给学生讲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七岁的王戎和许多小同伴一块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果实,小伙伴们争着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李子树长在路边,而且又结得那么多,看样子一定是苦的,不然的话,恐怕早就没有了。”王戎的这种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不墨守成规,而是寻求变异,独树一帜。随时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转移和变换,开阔人脑的思维,使之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的思维状态。再通过活跃的思想达到求异、求佳、求新的目的。可见,学生学习数学,就应当从小培养生活、生产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让学生依据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和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交流。

三、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发挥各教学模式的整体作用

教学模式受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的制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受到教师本身素质和教学风格的影响。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说,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引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对新出现的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确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存在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同时也应该辩证地看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也必然有它的弱点和局限性,不能因为强调了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

四、重视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相关。在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自觉、快乐的行动。

在新课标理念下,课上精心组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途径,课堂上处理的得当与否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故笔者通过以上尝试,基本能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美凤.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方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2]张国军.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