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指导策略

2019-04-28赵志琴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赵志琴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纳入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确立了“科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更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掌灯人”,科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获得观察、探索、时间的机会,还要用恰如其分的指导语言,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语言指导;启发性语言

一.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指导普遍类型

1.直接讲述与直观说明。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常用到的语言指导是讲述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向幼儿讲述活动主题,如活动主题相关的事物概念、活动展示的内容、以及教学材料的作用等。直观说明则是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明,包括演示事物的名称、功能说明,实验操作步骤的说明。科学活动相对于语言活动,艺术活动等,是更为具有逻辑性的,为了让幼儿的理解更加清楚明了,教师采用“直接讲述和直观说明”的语言指导更多。具体事例如:

教师:“小朋友们,桌子上有两个水杯,这两个水杯里面都装着水,但是他们一个粗一些,一个细一些,上个星期我们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这个实验,小朋友通过实验发现,其实两个杯子里面的水是一样的嘛?”

这类教师的言语行为教师就是向幼儿直接讲述和说明了实验的内容、目的、步骤等。

2.利用提问启发幼儿。

提问是抓住幼儿注意力、启发幼儿思考的教育方法,也是教师常常在科学活动中用到的。教师针对科学活动相关的内容、概念、信息等向幼儿提出问题,并请幼儿自主的思考与发言,让幼儿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更加紧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提问来推进活动开展,引导幼儿深入探索,还能够维持幼儿的注意力。比如:

教师:“怎么冰块快点融化呢?”

教师:“小A,你们小组是怎么记录小兔子的成长的呢?”

3.重复幼儿语言。

重复幼儿语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常常使用的语言衔接指导方法,其通过重复,一方面是对幼儿语言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另一方面是让全部小朋友都能够听清楚,并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但在科学教学活动,教师过多重复会将重复的作用降低,还会导致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这对科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什么积极作用。

二.科学活动中教师语言指导策略

1.衔接幼儿已有的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循序渐进了,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的他们,常常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事物。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语言指导的时候,就要注意,“仅仅是引导学习新知识是不完美的,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有巩固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学习新知识是简历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因为教师首先就要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水平。

如在探究“奇妙的水”的活动中,教师首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就可以问:“水是什么样的?我们在哪里可以见到它呢?”。如果幼儿对此不知道,则有必要先进行了解“水的特性”的活动。有时候还需要教师澄清幼儿的一些错误认识,并要引导通过实验去验证结果。

衔接幼儿已有经验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即为让幼儿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运用接下来的科学活动之中,如进行“奇妙的水”的活动之前,进行过“无处不在的水”的科学分享活动,再此教师就可以问:“你们知道水会在那里吗?”从而促进幼儿回忆获得的有关水的经验认识,有助于接下来活动的开展。

2.激发幼儿实践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的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展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科学活动的魅力就在于让幼儿能够去体验、感受、操作,而教师就要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用语言去激发他们实践操作的兴趣。激发幼儿实践兴趣,教师就要在语言知道过程中,尊重、鼓励幼儿的自由探索,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兴趣。如在“蜗牛爬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让幼儿猜想“蜗牛喜欢吃什么呢?”,然后再通过“他们真的吃这些吗”的问题引出蜗牛喂养验证活动,而在深入活动中,教师就要去关注幼儿最关注的是蜗牛的那一部分,在听见孩子们说“你看,蜗牛爬出来了,从它的小房子里面爬出来了”,而挖掘出幼儿对蜗牛的兴趣点在蜗牛的外形上,教师就要请幼儿通过观察总结出:

“蜗牛有个重重的壳子”

“蜗牛的身体是软软的”

“蜗牛的头上有两个犄角”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与自己所设想的是有区别的,因而教师需要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探索。

科学活动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善的,教师采用启发性语言打开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加主動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启发性的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为主,启发幼儿去思考与探索。如在科学活动任务确定之后,教师请幼儿对科学实验进行一定的猜想,并相互讨论,进一步让他们去大胆尝试。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实验经常,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实践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普全,王本陆.现代教育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