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情感体验的策略和方法

2019-04-28蒋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詹天佑词句语言文字

蒋莉

我们的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意和人文性的课程。情感是文本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气”之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拨动学生心中藏着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易溶情于文,接近作者的旨趣,深入文本去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从心灵的最深处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与美的陶冶。

一、课始激情

在教学伊始,采用多种方法开启学生情感的窗户,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激出情感的火花,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

1.以情激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要想打动人的心,必须先打动自己。在教学开始时,教师要用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唤醒学生的情绪和体验,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以趣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开始,创设趣味情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诱发学生的愉悦感,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浓厚的兴趣,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的谜语,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带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3.以疑激情。

古人云:学起于思,而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使学生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学习的热情,不妨从疑问开始,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板书课题后,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从血缘关系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拎出理解全文的“纲”。

二、课中悟情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内在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使课文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的情绪必然热烈,印象也必然深刻。如《秋天的图画》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创设一个具体的开放式说话情境——如果现在是秋天,你会看见什么?孩子们张开一双双想象的翅膀,似乎来到了秋天的园子里,去感受秋天的美景!这样,就使学生通过感受“美”去激发了“爱”,体现了文章内在美。

2.品词析句,体验情感,培养理解能力。

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通过理解词句去体现情感产生的缘由和其中的思想内涵,引情入情,才能品出词句的味来。如《詹天佑》。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纠正,总结出“爱国”主要表现在: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工作一丝不苟,事必躬亲,身体力行,并下决心把铁路修好,为的是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杰出”则是通过两方面来表现的:(1)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遂道,缩短工期:(2)设计“人”字形线路,采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坡度大的难题。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京张铁路能提早两年竣工确实不简单。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詹天佑的伟大!明白詹天佑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流露出自己对詹天佑的崇敬和钦佩之情。这样,通过品词析句,体验情感,提高了理解词句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反复诵读,加深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桂林山水》是写景状物佳作,语言优美。教学时,我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

4.启发想象,体验情感,加深印象。

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作者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生活画面,描绘景物等。我們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把语言文字描写的东西通过联想和想象,使之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进入角色,受到情感的熏陶,增强记忆。如《金色的鱼钩》一文,在教学老班长临死前那个片段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当时,老班长是个什么样子?他心里想着什么?三个战士神情怎么样?心情如何?通过启发想像,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拨动了学生心灵的情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草地上,看着老班长一样。从而产生对老班长无比热爱、怀念和崇敬之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怡情

1.优美文章,仿一仿。

小学语文课后经常安排这样的小练笔,如写“一个场面”,“描写一种事物的特点”等等,主要是让学生学了某一课后的习作模仿。像课上刚讲过“场面描写”,什么面呀点呀、用词造句、写作顺序呀、以及本课作者运用了什么技巧表现文章中心等,学生灵感活跃,跃跃欲试,很想展现一下自己的这些能力,此时往往是写作的最佳时期,如果把握得好,学生就能按本课的特点很成功地写出一个特定的场面。

2.情到深处,抒一抒。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就有话可说。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学生看到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激起了强烈的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我让学生写写读完课文后,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些什么。

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可能让学生领悟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詹天佑词句语言文字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语言文字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