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旋律

2019-04-28韩颖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韩颖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一篇文章,只要反复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要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1.课堂阅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分析课文等等,把更多的知识“填鸭式”生搬硬套塞给学生,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进行阅读感悟课文,一节课下来,学生甚至还以为上的是“生物课”、“历史课”等。记得有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上《长江之歌》时就发现老师过多进行知识的补充,因此学生的阅读时间反而减少了,不足的阅读使学生对课文缺乏理解,缺乏理解使学生无法感悟文字,体会课文,当然整节课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

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还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自主地进行阅读。特别是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也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实现悦读,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外阅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世界。

课堂上其实只能给学生一个很小的阅读时间,真正广阔的阅读世界应该在课外,因此课外阅读更成为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一个重点。“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交流阅读书籍的阵地,“每日一诗”我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诗歌的海洋,“梦想在这里放飞”成为阅读收获展示的舞台,“故事大王”谁不想一展身手呢?“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让孩子和父母一起陶醉在阅读的天地……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于是“书香班级”的美名不迳而走。

二、指导丰富的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它要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影响和制约。研究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有效阅读。

1.示范阅读,给学生感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秀丽自然景物的文章,《烟台的海》、《三亚落日》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阅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阅读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颜色、意境,感受美。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去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2.自由阅读,还学生自主美。

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3.感情阅读,让学生表达美。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阅读,充分发挥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阅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艺术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真善美因素,让学生与作者、文字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产生共鸣。如我在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在学生整体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品文体会人物感情:司马迁在遭受酷刑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指导学生体会“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痛苦和绝望;“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顽强编史的坚强毅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如果是你遭遇后你会怎么做?”这样更加深了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忍辱负重”,让人物的情感理解得更透彻,通过阅读表达得更真切。

4.个性阅读,扬学生特色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如在教学《秦兵马佣》时,在体会各类型兵马俑鲜明形象时,让学生对文中的类型理解,教师不必过多讲解,也不应该要求答案的统一,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读出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有自己的思维。阅读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驗,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发挥特色。

5.拓展阅读,续学生延伸美。

怎么把文章读深刻,阅读更全面也是阅读的关键。仅仅局限在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可以是由课堂知识的延伸《二泉映月》去欣赏其他的名曲,《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去了解爱因斯坦等。

也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爱之链》使学生体会乔依形象的伟大,更对他的未来寄予了美好,因此学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就按上了一个个精彩丰富的结尾。唯有博览群书,通过广泛的阅读才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相信阅读的花在语文教学中会越开越美丽,阅读也才能真正被学生“悦读”!在学生自主的“悦读”下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学好语文必须阅读,更要悦读!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