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019-04-28胡晓静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小学

胡晓静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和阅读教学的成败。做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先导,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经典故事、做游戏、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等,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有别于他人的思维方式,教师的“统一要求”、“标准答案”往往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课堂上,我常以“老师喜欢听到不同的回答”、“谁还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于是,在我的课堂上也常常能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回答。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敢于不唯书、不唯师。对于学生的“挑战”,只要他们言之有理,我都能虚心接受。课堂上,我还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言论自由”,放手让学生“我口说我心”,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更是思维碰撞、迸发智慧火花的过程;鼓励学生“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辩论中,他们彼此互相倾听、互相阐述,不断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不断接纳别人,实现自我超越。此外,对于学生的“插话”、“抢答”,我总能欣然接受,因为“插话”、“抢答”留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更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解放。总之,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氛围。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中,不应让学生消極地接受、索取意义,而应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针对作品情节、人物、主旨、结构所作的评论我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在阅读课中,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哪怕是一知半解,带着稚气,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在此基础上还应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个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并应用好阅读中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为让学生阅读更充分,更深入,更具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探究性问题应具有个性的张扬性,答案避免唯一性,尽量做到丰富多彩。比如一篇课文,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且说出为什么喜欢。学生就会从不同层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探究,丰富学生的个性阅读。

四、优化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1.要把阅读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做真正的“阅读者”,还给他们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应只示范阅读技巧,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自行阅读。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一个组织、引导、激励学生的作用。面对一些生词,教师应告诉学生要一口气读完整个阅读内容,不要认为读完一篇文章,不能理解每句话就是一无所获,阅读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个别的词汇和句子,而是对于吸收语言的“潜移默化”。

2.对于一般及以下水平的学生。教师在指导他们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指路径,排障碍,适时提点、启示、指导、鼓励,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当解决阅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时,引导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为他们搭建起通向作者、文本的桥梁。

3.在学生自我阅读的过程中,允许他们采取多种阅读方法。他们可以做摘抄,旁边作标注,圈点勾画等,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个性心理特质充分绽放,从而实现内容解读的多元性。教师要在小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了解小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此外在课后,再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巩固。

五、采取多元化的阅读评价

个性化阅读的评价应该是自主的、多元的、延时的、包容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往往显示出其难能可贵的阅读个性,欠缺包容与支持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个性阅读的积极性。现今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大都是采取静态评价,就是不管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理解的差异性等等,以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忽视个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要变静态为动态,即把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获得提高的阅读能力结合起来评价。动态评价是对儿童的评价不仅仅评价其已有的,已达到的水平,还要评价其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延时评价策略,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语言、手势、神情、动作,包括适当的物质等,只要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都行。

参考文献:

[1]胡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5,7.

[2]詹笑兰,实现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存共荣[J].华夏教师2014,10.

猜你喜欢

阅读个性化小学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