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备考2019
2019-04-28
回顾2018年高考作文特点
一、增强“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2018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更切实感受“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高考作文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全国III卷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社会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合而观之,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可以引导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浙江卷作文基于对“浙江精神”的提炼与概括,回望历史,紧贴时代主题,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
北京卷作文“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期待的生态文明图景,贴近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主题。
三、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
2018年高考作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测评。
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考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
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
上海卷作文“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
江苏卷作文“语言”内涵深刻,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可以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施展写作才华。
四、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热情
贴近考生生活实际,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2018年是他们步入成年、接力“追梦”的开始,高考则是他们开启这段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
全国I卷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瞄准2018年考生的特点,选取与考生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直接向考生发声,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与时代的深刻关联,鼓舞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北京卷作文“新时代新青年”也体现了这一追求。
上海卷作文“被需要”取材于生活实际,引导考生结合生活体验或社会现象提炼事例,使考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江苏卷作文“语言”关注日常生活,引导考生感悟生活哲理,激发考生的 写作兴趣。
总体而言,2018高考作文精准落实“立德树人”,凸显时代主题,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贴近考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也更有利于人才选拔與教学引导。
展望2019年高考作文趋势
2018年高考已经成为历史,在大众或褒或贬的议论声中落下帷幕,然而它的余波一定会荡漾到2019年的高考结束。作文题目是每年高考后的高热话题,因为大家考虑角度不一,而作文分数所占比重又实在太大。
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依然会延续旧有思路:选材丰富、形式多样,特点突出。它们依然会紧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从一国大政到环境保护,从中国特色到身边事件,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辩,有机会旗帜鲜明地阐述个人观点。作文命题的意图在于让考生在宏大而宽泛的话题中把握现实,进行感性叙述,理性思辨;关心现实国情,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应该说,这样的考查思想是值得褒奖和极具现实意义的。所以,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设置的思想核心应该不会改变,只会有形式上的调整。
1.着眼国家政策方针,考查考生对时政的态度。重大的事件及其相关内容,一定是设题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我们一定要继续予以高度重视。
2.选择突发的社会新闻,让考生置身其中发问、思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新闻事件,有的温暖感人,有的催人奋进,有的让我们痛心、愤怒……每一个事件都会使我们的社会泛起涟漪或者激起波浪。而要求考生对这些新闻事件进行关注思考,也一定是高考命题组所青睐的考查重点。
3.关注传统文化,考查考生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思想智慧的沉淀,大到孔孟之道、黄老之学,再到诗词歌赋、史学典籍,以及三餐品茗、待人接物,品赏万物,都有着极好的延续。考生在备考时,要把传统文化这个“库”建立起来,轻慢不得。
要想在2019年的高考作文中有所建树,就必须有一套成熟的技法。秘笈在手,就能无所畏惧,执得牛耳。
一、认真研究高考高分作文,将评价标准研究清楚明白;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目面世之初,大众议论纷纷,众网友也积极参与,有的猜测到底该怎么写,有的直接就下水写起了高考作文。形式的变化必然带来评判标准的些许变化,而对应试作文的直接评判无疑是最可靠的风向标。把各省市的高分作文拿过来,细读、学习、研究,取其精华,无疑对我们的写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提升审题意识,侧重文体训练,固定呈现方式,夯实写作基础,掌握构思技巧,都是我们应该学到并熟练运用的技法。
二、熟知传统文化精髓,建立民族自信,充满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高考命题也会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让考生抒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表达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和看法。所以,考生必须对传统文化有着系统全面的了解,对那些励志的名言和故事要铭记在心,自觉地去做文化的传承者。唯有如此,才有能力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认知、思考和评价,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三、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热点新闻,思考身边事件
古人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作为社会人,要去关注、思考发生在周围的事件,见仁见智,敢于思辨,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阐明个人的看法。当然,要建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敢于担当。考生平时必须通过不同的渠道关注现实,了解国情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