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危机与文化构建研究

2019-04-28史利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3期

史利

[摘  要]在大学体育课程的形成过程中,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深入研究的根本,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是建立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正在积极进行着改革,体育课程文化价值形成了十分广泛的外延,但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化缺失。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大学体育文化研究体系,进一步促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大学体育课程和文化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危机,提出了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构建策略。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   文化危机  文化构建

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育理念与目标在不断改革創新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持续渗入,进一步影响了体育课程文化价值的发挥。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体育课程文化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机,严重偏离了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所以,笔者认为对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危机及文化构建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大学体育课程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1.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将文化作为主要依据

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包含了民族独有的价值理念、思维特性与行为模式等,对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文化传统对人们选择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挥了决定作用,使大学体育课程表现出显著的民族特点。我国文化传统体现出的伦理性,直接决定了大学生体育课程文化表现出泛道德主义的思想倾向。由中华武术文化的“自强不息”到竞技比赛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价值突出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特点,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情怀。

2.大学生体育课程文化整合的源泉是文化交流

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形成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就是交流,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发展。大学体育课程通过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进步,进而实现了更加深入的融合与创新。现代大学体育文化交流的方式繁多,相应地形成了丰富的内涵,不仅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内容,对其发展活力也实施了有效激活。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整合具体是指将不同的体育文化类型进行一定调节,进一步促使其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具有创新理念的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有机体。如今体育文化交流变得越发频繁,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与开放,使大学体育课程文化表现出国际化理念,因此可以选择国家视角全面构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危机

1.课程内容体现出的文化主体的泛化

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直接关系着人体运动学知识,具体强调了人身体活动与发展之间的联系。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多元化发展,体育课程在改革过程中成功外延了体育文化,具体涉及身体、心理、道德、社会等各方面知识,可是对于体育课程本身文化的选择、整理极少提及。从身体、心理与社会三个方面培养健康的人,体育课程作为其中一个支撑点,仅能够完成体育这一点。通过分析体育课程内容的来源可知,体育课程会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而进行相应延伸,随着体育功能的发展而日趋健全,体育教育对这一拓宽和发展形成的一系列反应,在课程计划中必将融入一些全新的教育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慎重考虑课程内容体系,大学体育课程主要是国家统一进行设置,内容是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基本,还是以发展体育素养为基本;是以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为核心,还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核心,若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一个统一的课程文化构建体系,将无法体现自身文化特点。

2.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少文化主体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是单一的执行者,更需要联系自身工作经验、价值理念与知识系统对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分析。学生在理解课程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文化背景合理选择和组合。当前在国家、地方与学校课程方面体现出了显著的不同,直接造成了课程改革由控权转化为赋权。

从形式角度分析,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政策制定了严格的课程标准,各个地区和学校也科学编制了教学纲要,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强调了人性化与弹性化特点,可是却无法彻底执行,直接造成了体育课程文化的“形神”分离,国家对地方赋权,地方向学校赋权,学校则向教师与学生赋权,在实施与研制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叠问题,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国家课程的意义,体育课程即便是拥有深刻的教育内涵也丧失了执行价值。

从实施效果分析,赋权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已经自行衍变为自流,课程也由发展缺乏自主性转变为彻底失去主体性,若过度强调课程实施的思想,实施内容不免会变得庸俗化,导致文化内容失去较强的说服力。世界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较强的共同性,教育的实质特点就是文化育人。我们需要为大学体育课程提供相对系统的人类体育文化,应当对课程形成一个基本的控制,若持续赋权,课程中包含的文化也只是支离破碎的文化,大学体育教育必将无法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大学体育文化构建策略

1.大学体育物质文化构建

(1)完善场馆设施,提高大学体育文化水平

大学体育文化中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所等实物统称为物质文化。基于哲学角度分析物质文化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凸显的道德品质。大学体育场馆通常是大学的标志建筑。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政策从法律角度促进了大学体育的发展,进一步为大学体育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金。同时学校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认真管理各项经费,科学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物质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例如经费的投入与扩大场所面积、增加体育设施等,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大学体育文化的关键内涵。国内各个大学都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物质基础建设,其中包括了体育建筑及相关的场所设施,比如凸显体育民族特色与文化特点的北大体育馆,在北京大学的体育设施中体育馆特色最为鲜明。北京大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建立了第一和第二体育馆,强调了民族特色,将灰色的顶瓦依次排列在仿古的屋顶上,外伸与上挑着屋檐,屋檐下面是由多种精美动物画面组成的檩方子。北京大学的体育馆突出了体育建筑的文化特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领导在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已经将运动场馆的改造与修建作为了重点项目。

(2)构建体育营地,获得多元化的体育物质文化

大学体育为了更好地发展,可以大力推广阳光体育营地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其中,可以把阳光体育营地划分为三个部分:活动区、露营区和服务区。活动区主要是积极开展各项基本体育项目,同时也添加了定向越野、射击射箭等大量的绿色体育运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露营区需要拥有较大的空地,除了拥有必备的基本设施之外,还必须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服务区主要负责青少年学生营地安全工作,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相关活动,为户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品与设施。

2.大学体育制度文化构建

(1)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建立大学体育竞赛体系

大学体育制度表现出高度的社会价值与体育精神,在建设文化的过程中制度扮演了关键角色。通常来讲大学的体育竞赛较为松散,除了每年固定召开的田径运动会之外,还应在固定时间内举办一定数量的体育竞赛,如此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踊跃参加体育运动。例如,华北理工大学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每个星期都保证有小赛,每个月安排大赛,如此一来促使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体育比赛项目,这些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极大程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积极建设体育社团,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

体育社团在大学中可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其也对第一课程进行了有效补充,社会价值不可小觑,学生体育社团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华北电力大学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社团建设工作,采取科学的措施推动社团健康发展。校园内部建立了各种体育社团,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些社团活动也异常火爆,每天的清晨与傍晚,在运动场上聚集了大量自主运动的学生。目前,华北电力大学相继建立了网球社团、排球社团、跆拳道社团、羽毛球社团等。

3.大学体育精神文化构建

(1)深化体育活动口号,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口号在既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文化载体的作用。短小精悍的口号可以全面体现出体育竞赛的精神内涵,使学生在短期内就可以体会到体育竞赛的无穷魅力,可以借助阳光体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传达口号包含的精神。

(2)通过榜样力量,宣传体育运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所以,体育榜样在大学校园中可以体现出强烈的体育文化特点。比如,清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马约翰杯运动会,比赛项目与参赛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力宣传体育榜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一项体育运动,并且获得这一运动蕴含的巨大魅力,这也是所谓的体育精神。

(3)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人们对体育运动形成的整体认知便是体育锻炼意识,对于学生来讲,是指他们通过对体育的认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目前,由于自身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方面的限制,以及各方面情况造成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较强的体育意识,依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轻视体育的思想,学生不能踊跃参与,锻炼意识就会更加薄弱。因此,学生应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参与体育项目。

结  语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类,人类也应成为文化的重要产物,正是如此,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大学体育课程通过文化设定了基本范围,同时对文化进行了有效创新与传承,大学生通过学习大学体育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文化认识。总而言之,大学体育课程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工具,也是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使大学体育课程表现出高度的文化性。大学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文化的构建,才能有效解决文化危机,才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志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2]李景紅:《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拐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