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绘 借法 运意:绘本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19-04-28章丹青
章丹青
摘 要:学生在绘画写实期会形成程式化表现,创作方法需要教师引导。绘本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拓展创意思维、习得创作方法的宝贵资源。融入绘本内容,营造教学情境,降低美术知识学习难度;借鉴绘本创作技法,拓展学生学习模式,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力;运用绘本创意设计,激发创意空间,增强学生艺术创造力。绘本为学生绘画创作给予丰富的记忆图库,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绘本 融入 情境 能力
著名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先生说过:“绘本的内容可以不断激发对话,在对话中进行心灵沟通。儿童一定能满心喜悦地步入图画书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孕育出充实的内心世界。”
优秀的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儿童讲故事,图画形象,文字简明。合理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绘本教学,使学生体验视觉享受、感受美术学习快乐,启发美术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融入绘本内容,营造教学情境
绘本就像用放大镜来看日常的生活,能带给学生新鲜而神奇的感受。
(一)情节融入:过程性情境体验
绘本的故事情节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观察与创作的兴趣,在情节的推进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美术观察情境,落实需要探究与达成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浙人美版一年级下册《奇妙的昆虫》一课时,笔者尝试引入绘本《昆虫运动会》一书(图1)。绘本故事情节的设置既丰富又好玩,将迷人的昆虫世界以图像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随着绘本情节,学生感受了昆虫的外形特征,更观察了绘画昆虫的方法,为学生绘画昆虫搭建了支架。(组图2)
(二)图像融入:形态性情境体验
《图形的联想》是浙人美版三年级下第10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评一评,由生活中熟悉的物象开始认识,到最后展开想象。而笔者尝试将安东尼布朗的《形状游戏》带入了这节美术课。根据封面的设计,笔者与学生在黑板上玩起了同一个形状“变变变”游戏,学生在封面导引下,一下进行了学习情境,纷纷画出了自己熟悉的形状与物像。而且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推进,故事画面中形状的关联性、层递性也在推演,学生也随着这些关联与推演,了解了图形变化的相关要素,学习了图形想象与创作的基本方法。
(三)内涵融入:浸润式情境体验
在浙人美五年级下册《剪纸中的故事》一课中,笔者将绘本《纸马》引入课堂。传统的教学会在指导学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创作。而绘本的引入则赋予了课堂更大的学习资源与内涵渗透。在《纸马》这一含义深刻的故事讲述中,在“纸马”这一形象鲜明的剪纸动物的主线导引下,师适时介绍民间艺术中各种剪纸形象,进而进行生活化创造。学生充分感受剪纸文化的民间艺术底蕴,感悟剪纸形象催生下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学生将剪纸艺术的特点、作用、文化等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二、借鉴绘本技法,拓展学习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从绘画材料到具细的绘画原理,总有诸多美术知识需要指导学生,而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导向、专业化引入是需要科学而精细设计的。对于这些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需要学生付出较多心力才能理解掌握,而运用就更加不易了。而绘本天然的图像资源,丰富的绘本元素,可以让静态的知识在动态的技法变化中自然习得。
(一)经营位置:链接图像构思
经营位置主要指绘画中的构图和构思。绘本主要是通过图画来讲故事的,绘本中的构思为学生的创作与构思间搭建了支架。将绘本用作构思的启发,在绘画示范中提升构思力。
临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表达性的体验,并从中归纳出构思的方法。笔者在教学构图方法中引入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作品中对画面的多次分层处理,同一场景前后对象的层递性变化,都在告诉学生画面构思在故事推进中的构思变化。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一边临摹,一边发现线条组织、排列组合、画面切换中的方法,学生在临摹学习构思要旨,并在练习中获得较好的画面构思效果。(组图3至组图4)
(二)传移模写:摹仿原型范例
在创造的开始和准备阶段,人经常会受一种相似事物模型的启发,从而在技法学习上得到实现。一年级学生处于绘画的初始阶段,在学习《动物身上的斑点》、《热带鱼乐园》这样一些表现动物基本形的内容时,需要提供有优秀创作原型,为创作提供范例。笔者引进了《100层的房子》、《小黑鱼》这样一些绘本,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既富有兴趣,更能学习优秀的表现技法。而学生在绘本呈现后,他们也尝试用各类纸材料,像各色卡纸、曲别针、宣纸等,富有兴趣地抓住小动物的特点进行模写。这一过程中,绘本的丰富表现技法成了学生灵感的原型来源。(组图5至6)
(三)应物象形:习得绘图技法
应物象形是指画作的描绘要与表现的对象形似,也就是在学习构思方法、习得模写能力后,要能通过材质与笔触表现事物的相关特征。
浙人美教材中有许多像《色彩风景》、《画音乐》等需要通过强烈的色彩来表现事物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表现的美感,可以为学生呈现绘本作品中颜色渲染力度大、色彩表现力强的大师作品,进一步为学生欣赏作品与习得表现能力间进行有效勾联。笔者选择了几米的《月亮忘记了》《微笑的鱼》《星空》等经典绘本,学生在作品赏析后运用习得方法创作。
三、运用绘本创意,创生艺术空间
绘本的创意需要具体的媒介、平台与空间,在绘本情境的营造下,在模写方法的习得后,学生接受了更多创意原型,有了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源泉。
(一)创读绘本:提升读图能力
图片和材料是读图过程中随时存在的和展示的。学生总会不自觉得将注意力放在已成型的作品上,对整個作品的创作过程相对忽视。引导好学生读懂绘本中画面的要素与规律,是学生的鉴赏与创作能力的基本修炼。
图画是绘本的灵魂,它画面精致,具有延展、生成、联结等特点,能引领学生通过图意感知丰厚的内涵。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读图中提升绘画能力,学生的观察、想象等基本美术素养也会有大的提升。像大卫·香农的《大卫系列》和《鸭子骑车记》等,无论从画面的丰富性,还是前后表现的衔接性,都能给学生的绘画意识、构图能力、表现空间等提供启发。绘本中细节处深藏的表情、肢体语言、小动物等,都是创作的匠心所在,学生在读图过程中,自然生成了对图像感知和细腻表达的敏锐捕捉能力。(图7至图8)
(二)创想绘本:提升表现能力
浙人美三年级下册《眼睛的联想》一课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局限于日常观察的适当夸张,为了唤醒学生对眼睛的多重感受,让学生的想象驰骋,笔者将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我爸爸》引入课堂。绘本中细节部分对爸爸形象的比喻、夸张、联想,引发了学生对形象表现的新思维。教学过程中请学生从绘本中找一找:“书中爸爸有哪些不同的形象?为什么这样呈现?”“爸爸跑步、吃饭、游泳、力气、知识等方面分别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描绘出绘本故事思维发散图,及时交流出绘本表现人物的方法与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了通过绘出富有创意的形象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这时,让学生创作表现各类人物眼睛的作品,学生一下思维飞扬,将绘本中的表现方法落实到位,创作出的各类眼睛表现强烈、特色分明。(组图9至10)
(三)创生绘本:提升创新能力
创生能力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度极高的思维方式,它源于情境与后技法的锤炼,又超脱于前两者,是在原有资源与作品基础上的创新设想与二度创作。在绘本原型技法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曾经见到的形象与创意想法间形成联系,让思维的创新得到有效锻炼。
随着绘本教学的渐进融入与深入展开,学生对绘本技法特点与原型改造能力得到提升,创想能力越来越丰富,他们通过思考给予固定的形象以更为创造性的解释。在作品的表达中更多展示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情绪的感知,都以艺术最真实的方式流露。
在《小凯的家不一样了》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与学习“超现实的梦想”创特色,由“家不一样了,在变化”为主线,通过最有创意的表现方式展现想法。学生在对想法构思、技法回顾中形成了全新复杂的图形创造。在创作过程中,边画边想,边想边改,他们在思维的二度创作中完成作品的创意构想。(组图11)
绘本故事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一个个基本造型元素变得亲近可触,一条条通俗的形式美法则显得具像可感。运用绘本教学,打开了情感的通道,在情境中构思,在情境中表达与创造。绘本资源对达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发挥了较大作用,也为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挖掘到一个新的融合资源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 2018年第二期 [J] 南京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 2018.
〔2〕尹少淳主编 《美術核心素养大家谈》 [M]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8.
〔3〕《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海宁市双山实验学校 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