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颗星都寂寞
2019-04-28王语嫣方悬
王语嫣 方悬
六年级暑假,和家人去某个亲戚家参加婚礼。来的客人很多,大人们打发我去镇上的小卖部买零食。小卖部周围散落着一圈小孩儿,看到我这个陌生小孩儿闯进视线,都开始盯着看。一个大一点儿的女孩子问我很多问题,我并不想说话,于是装作说不出话的样子,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假装自己是聋哑人,连零食都没买就回去了。这件事我从没跟任何人讲过。长大的我,再去看待这件事觉得啼笑皆非,原来“社交恐惧症”这个流行没几年的词那么早就体现在我身上了。
社交恐惧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动。
当下很多人会给自己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而事实上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这些小问题,是不足以被称之为心理疾病的。当一个人习惯性地给自己贴这种标签的时候,往往会误导大家产生对心理疾病的错误的刻板印象,让很多没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误以为自己有病,使很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或者受到二次伤害。
我们常常误解社交恐惧症就是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其实严肃地说,病情持续至少1个月以上,同时符合以下这4个特征才真正地需要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1.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的危险程度不相称;
2.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 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 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也许社恐只是你的保护色,也许你对你自己的潜力还未可知,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你都可以尝试暂时去掉这个标签,勇敢地做一回自己。告诉自己,你很好,你没病。也许你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但是你可以通过努力去完善。为了改变社交焦虑的现状,你可以——
A. 于虚拟中练习,拥有更多试错与成长的机会。在网络匿名交往中,不要演绎,表现真实的自己,看看别人到底会不会讨厌自己。即使别人讨厌自己也没关系,换个ID又是一次机会,改正上次的错误,不断无压力地成长。
B. 多读书。经常读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报刊杂志,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而且这会有效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在社交场合也可以毫无困难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C. 多交朋友。积极的语言交流是战胜恐惧的法宝。在我们和别人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有效放松心情,还会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D. 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以自信,千万不要每做一件事,先说“我做不到”。
E. 努力生活,积极尝试改变,我们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自己。
我很喜欢《你是哪颗星》里说的“每颗星都寂寞,但一起发出微光,也能闪耀整片夜空”这句话。很多时候,内心的胆小恐惧来源于一种孤独感。在一群开朗的人中间,不善言谈的你觉得自己十分孤独,甚至产生了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但你要知道,世界很大,你不是唯一一个孤独者,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想通这一点,我相信你会好受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