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胆囊结石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2019-04-28杨洁
杨 洁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手术室,上海 200062)
胆囊结石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胆道疾病,是由各类因素诱发的患者胆汁淤积以及胆汁酸浓度改变等,进而导致胆囊内形成数量不等的结石。此类患者典型症状为腹部疼痛及黄疸,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容易诱发胆囊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临床中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多行腹腔镜手术予以治疗,然而患者术后可能产生疼痛等情况,为了缓解其术后疼痛感需要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中对于改善其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2019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的84例胆囊结石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2例,男女性别比为24/18,年龄区间处于24~68岁,均值(39.6±1.3)岁。对照组:42例,男女性别比为23/19,年龄区间处于22~69岁,均值(38.8±1.6)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于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即手术前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并做好患者的肠道准备,确保相关手术器械及抢救用品等齐备,同时简明扼要的向患者讲解术注意事项及手术方法等;观察组于围术期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如下:(1)首先需要成立患者的循证护理服务小组,小组成员由高年资护理经验的护士组成,并选择一名小组成员作为责任组长,主要负责对小组成员就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及临床操作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明确循证问题主要有疼痛、呼吸道感染、胆瘘、排尿困难、心里焦虑和恶心、呕吐等;(2)术前护理:手术前需要加强同患者与家属的良好沟通,并进行术前完善的健康宣教,详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类疑问,并向其介绍腹腔镜手术在胆囊结石中的治疗价值,包括手术流程、注意事项、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同时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需要实施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并详细告知患者围术期内的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尽快拉近护患间的心理距离,取得患者信任;(3)术中护理:手术开始前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使患者能够充分信任护理人员,进而提高其术中配合度。于术前协助患者保持手术体位,同时需要协助术中麻醉医师完善好患者的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等工作。使患者维持头高而脚低体位,同时向左侧微微倾斜与手术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巡回护士还需要加强手术过程中的巡视,特别是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波动,对于术中应用的腹腔冲洗液以及输注液体等采取预加温处理,防止患者术中体温的过快流失;(4)术后护理:手术后需加强患者疼痛护理,可通过音乐疗法帮助缓解其疼痛感,来转移其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舒缓音乐帮助其维持心态平和及心情舒畅,进而改善交感神经兴奋度,降低其疼痛阈值,必要情况下可采取红外线理疗。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予以评估,分为0级疼痛:即患者完全无痛或者略有不适感;I级疼痛:即术后疼痛程度较轻,且对患者生理及心理未产生影响,能够耐受;Ⅱ级疼痛:存在较为明显的疼痛感,然而患者仍可耐受;Ⅲ级疼痛:即剧烈疼痛,患者需要应用药物来缓解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s)描述,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多以0级疼痛和I级疼痛为主,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多以Ⅱ级疼痛和Ⅲ级疼痛为主,且两组患者的各级疼痛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度对比[n(%)]
3 讨 论
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普遍优势,然而该手术方案仍为有创操作,也会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患者缺乏对于手术方案的了解,围术期内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将会导致其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致使血压及心率波动。同时术后胃肠道反应、排尿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疼痛的产,严重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2-4]。而循证护理则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新型临床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临床护理服务,能够确保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术后疼痛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运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针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开展围术期内的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