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辅以中医艾灸技术对大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2019-04-28徐琳艳
徐琳艳
(赣榆区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大肠癌为多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通常需采用根治性手术予以治疗,但受手术侵袭、患者不良心理、以及疾病本身所产生的影响,临床多表现为排气时间延长、消化不良、肠蠕动欠佳等胃肠功能障碍,使生存质量显著下降[1]。单纯采用西医护理展开干预,虽可发挥改善病情作用,但在将胃肠运动抑制状态快速解除方面价值有限。祖国医学观点,患者在术后因气血两虚,进而致肠胃气血煦濡丧失,大肠滋润程度欠佳,最终脏腑失调,并有肠梗阻、不规则腹胀等问题出现,阻碍到康复进程[2-3]。艾灸为中医重要护理技术,可通过调和气血,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本次研究就艾灸的辅助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罹患大肠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予以选取,均为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应用用数字表抽取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抽取范围为43~77岁,平均(61.92±4.83)岁;直肠癌8例,结肠癌12例。对照组20例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抽取范畴45岁~76岁之间,平均(61.78±4.79)岁;直肠癌10例,结肠癌10例。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针对所选大肠癌病例,在术后单纯施以西医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干预:术后患者因疼痛、过于担心病情,加之需承受高昂医疗费用,多有负性情绪。需与之建立良好沟通,评估心理特征,协同家庭和社会,共同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以促其获得愉悦的体验,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全身心投入后续的康复。(2)环境干预:营造温馨、安静、舒适的环境,湿度于55%~65%范围内控制,温度于22~24℃控制,保持床单位干燥、洁净。(3)基础干预: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力度,完善切口和管道护理,防范感染事件。(4)饮食干预:禁食者,可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可进食者,以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为宜,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易产生胀气类的食物。(5)康复训练:适度按摩肢体,掌握胸式呼吸方法,若病情许可,可床上开展适宜的运动,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肠粘连进行防范。
观察组:本组在西医整体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取中医艾灸技术辅助应用。即手术结束6 h后,指导并协助患者调整至平卧位,将足三里穴充分暴露,艾灸柱点燃,并于足三里穴位悬挂,与皮肤保持2~3cm的距离,以患者自觉有渗透扩散感、温热感为宜,注意皮肤需无灼痛,可略有红晕。并对双侧足三里穴针灸,每侧时间为10~15 min,需将艾灰随时弹掉,以防范烫伤事件。每日1次,持续艾灸3 d。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并对比组间医护有效率;(2)观察并对比组间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包括禁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固体食物摄入时间、住院天数;(3)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即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定,包括总体健康感、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社交能力、生理功能、躯体疼痛8个维度,单个为百分制,所获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居较高水平;(4)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便秘、疼痛、感染等。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予以评定:痊愈:在手术结束24 h后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可排气、排便,无腹胀感,经评测中医证候积分呈>90%减少;显效:在手术结束24~48 h内,胃肠蠕动恢复,可排气、排便,轻度腹胀,自觉腹内有气体,但未对休息和睡眠产生影响,证候积分呈89%~70%减少;有效:在手术结束48~72 h内,胃肠蠕动相对恢复,可排气、排便,腹部膨隆,中度腹胀,切口存在胀痛征象,对休息和睡眠产生影响,证候积分呈69%~30%减少;无效:在手术结束72 h后,胃肠蠕动呈较差显示,无法排气、排便,腹部明显膨隆,重度腹胀,切口明显胀痛,有呻吟、烦躁表现,并伴有恶心、呕吐,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中有效对测验资料录入,组间计数应用(%)表示,通过x2完成检验处理;计量应用(±s)予以表示,通过t完成检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医护总有效率评估值对比
观察组所收治大肠癌病例总医护有效率经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医护总有效率对评估值对比[n(%)]
2.2 组间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病例禁食、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及摄入固体食物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相较对照组,均呈更少显示(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水平对比情况(±s)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水平对比情况(±s)
组别 禁食时间(h) 肠鸣音恢复(h) 首次排便(h) 固定食物摄入(h) 住院天数(d)观察组(n=20) 25.82±2.43 34.49±4.81 55.17±4.83 73.51±4.70 6.84±1.23对照组(n=20) 36.73±5.89 45.21±4.17 82.56±5.01 118.34±5.39 10.28±1.62 t 7.658 7.531 17.601 28.034 7.56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组间生存质量测评分值对比
护理干预工作开展前,生存质量呈表各维度测验分值经评测无差异(P>0.05),干预工作开展后,各测验值均有升高,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情况
观察组便秘1例,疼痛2例;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前者并发症率为15.00%,与后者4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4.286,P<0.05)。
3 讨 论
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手术创伤、麻醉、肠管在术中被牵拉且暴露、术后禁食、疼痛等多因素相关,可对胃肠壁内分布的脏性神经分泌产生抑制,进而使胃肠道蠕动受抑,明显增加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等胃肠并发症风险。此外,还可对肠黏膜屏障构成损伤,使感染几率增加[4-5]。
大肠癌术后,需重视肠蠕动、胃肠功能的有效恢复。西医常规医护起效缓慢,易致胃肠疲劳,进而使胃肠动力进一步受抑,故作用有限。中医认为,可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归属于“气滞”、“腹胀”等范畴,胃肠功能与气机升降有较密切的关联。受手术创伤影响,人体元气可受到损伤,进而致血脉经络紊乱,诱导气血不畅的情况发生,并使机体阴阳平衡受到破坏,脏腑扶调,胃肠推动无力,进而引发胃肠道系列症状。故宽中除满、宣通胃肠气血、行气消胀,对阳阴予以调节,为重要医护原则[6-7]。
本次观察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艾灸护理技术,以足三里为施灸穴位,其属足阳明胃经合穴,为对胃肠疾病进行医护的重要腧穴,经对足三里艾灸,可调理气机、健脾和胃、扶正培气,以对胃肠功能恢复予以促进,加快胃肠道蠕动进程。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有更为理想的医护总有效率,胃肠功能及生存质量评分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因病程缩短,可进一步发挥预防并发症的作用,与赵同贞[8]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针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在西医整体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艾灸技术,可提高医护有效率,增强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保障临床安全性,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情况(±s,分)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情况(±s,分)
项目 时间 观察组(n=20) 对照组(n=20) t P总体健康感 干预前 55.82±8.13 56.17±7.95 0.138 0.891干预后 80.18±8.92 65.93±8.04 8.286 0.000 t 11.991 3.860 - -P 0.000 0.000 - -情感职能 干预前 54.78±6.19 54.92±6.31 0.071 0.944干预后 78.16±7.40 65.71±6.90 5.503 0.000 t 10.838 5.161 - -P 0.000 0.000 - -生理职能 干预前 51.91±7.20 51.84±7.93 0.029 0.977干预后 78.03±8.14 63.14±7.37 6.064 0.000 t 10.749 4.668 - -P 0.000 0.000 - -生命活力 干预前 53.91±7.14 53.95±6.97 0.018 0.986干预后 78.30±7.79 65.14±7.31 5.509 0.000 t 10.322 4.512 - -P 0.000 0.000 - -精神健康 干预前 53.82±6.29 53.13±6.72 0.335 0.739干预后 79.74±6.80 70.27±6.52 4.496 0.000 t 12.514 7.709 - -P 0.000 0.000 - -社交能力 干预前 51.30±6.81 61.63±7.32 4.621 0.000干预后 75.35±8.17 66.90±7.21 3.468 0.001 t 10.112 2.337 - -P 0.000 0.025 - -生理功能 干预前 51.93±7.20 51.81±7.92 0.050 0.960干预后 78.02±7.13 64.13±7.39 6.049 0.000 t 11.515 5.086 - -P 0.000 0.000 - -躯体疼痛 干预前 56.73±6.82 55.30±6.13 0.697 0.489干预后 75.82±6.30 62.18±6.84 6.559 0.000 t 9.195 3.349 - -P 0.000 0.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