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9-04-28田盛琴钱冬梅
田盛琴 钱冬梅
657000昭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1
655500富源县中医医院,云南2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其发病群体主要是老年人。近年来,高血压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愈加趋向“年轻化”[1]。因此,采取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并且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对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医学价值[2]。为了探讨治疗高血压患者最安全、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收治高血压患者86 例,进行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模式和常规西药治疗疗效的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4月-2018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86 例,均自愿并签订了研究知情书,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意识清醒,能够独立地(或与家属共同)完成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0~78 岁,平均(55.7±8.7)岁;体重41.23~84.59 kg。试验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41~77 岁,平均(56.3±8.5)岁;体重40.68~83.17 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试验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并开展传统健康教育。即根据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时合并的靶器官受到损害的情况等,选择25 mg的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口服,3 次/d,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医师要在患者精神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对其简单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调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中医辨证论治,西药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采用天麻15 g,牡蛎10 g,牛膝6 g,桑寄生6 g,杜仲15 g,黄芩9 g,淫羊藿9 g,鹿角胶6 g,丹参6 g,钩藤9 g,当归9 g,熟地10 g,龟板6 g。肝肾阴虚型加菊花10 g,酸枣仁10 g,牡丹皮10 g,枸杞子10 g,何首乌20 g;肝阳上亢型加夜交藤30 g,生决明3 g,白芍10 g。用水煎服,1 剂中药加冷水煎药液800 mL,200 mL/次,早晚各服用1 次,分2 d 服用。两组治疗均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周。同时对患者多元化、针对性地采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由于高血压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缺乏自我保健知识等多种发病因素引起的,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指导;②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血压的检查,并提醒患者适量运动等。出院时及时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并进行定期随访。
观察指标[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无效:患者的舒张压没有达到有效水平;②有效:患者的舒张压水平下降≤10 mmHg 但是降低到正常水平,或降低10~19 mmHg;③显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10 mmHg 并降低至正常范围,或降低≥20 mmHg。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9.0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试验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高发性疾病,血压持续增高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将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当前原发性高血压病理因素并未获得相关论证,临床上治疗首先选择降压治疗,同时治疗中还须防止药物对人体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患者通过西药治疗可以促进血压降低,疗效可靠并且迅速,但西药种类繁多,对治疗有相应的约束,并且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如高血钾、心悸、头疼等。随着中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在高血压治疗中也获得了确切的效果。中医将原发性高血压纳入“眩晕”“头痛”等范畴,与人体的肝脏、肾脏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功能达到降压的目的[3]。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7%;并且治疗后试验组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方中天麻、牡蛎、钩藤、牛膝、桑寄生、杜仲、淫羊藿、丹参等药物合用补肾养肝,息风止痉,祛风通络,调理气血,同时联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从而有效降低血压。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mmHg)
组别 治疗前舒张压 治疗前收缩压 治疗后舒张压 治疗后收缩压试验组 106.7±9.2 169.3±12.3 78.9±6.2 121.1±11.3对照组 105.4±8.6 168.7±11.4 90.3±8.8 138.7±13.3 χ2 0.677 0.235 6.944 6.613 P 0.500 0.815 0.000 0.000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药治疗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地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