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方式、新技术在萧县胡萝卜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2019-04-27刘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新技术胡萝卜应用

刘飞

摘 要:该文介绍了萧县胡萝卜生产上应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以期为萧县胡萝卜产业发展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方式;新技术;胡萝卜;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053-02

胡萝卜营养丰富,富含胡萝卜素,具有一定的降糖降脂及促进代谢的作用。作为常见的蔬菜品种,皖北地区素有种植胡萝卜的传统,以萧县孙圩子乡为中心,当地胡萝卜的常年栽培面积在0.7万hm2以上,总产量35万t,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且拥有胡萝卜产地批发市场、加工厂及协会组织,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1]。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及技术已显落后,从而制约了当地胡萝卜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引领推动下,一些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在胡萝卜生产上得到了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本地区胡萝卜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助推了产业脱贫,促进了种植户的增收增效。

1 新的生产方式在胡萝卜生产上的应用

针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方式主要体现在种植结构上。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实现了集约化种植及订单生产等多重效应叠加。

1.1 发展设施栽培,提早上市时间 皖北地区胡萝卜传统种植时节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获期为12月中旬至1月下旬。新模式下,利用设施栽培,种植时间集中在1月上中旬,采收期在4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目前该种模式下种植面积已达667hm2左右,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新模式下,新鲜胡萝卜的上市期最早在4月中下旬,单产较秋季胡萝卜提高30%。该时间段内,我国南方以福建厦门地区为主的鲜胡萝卜采收完毕,与北方山东莱西地区设施栽培的春胡萝卜相比,提早上市5~7d,有效地利用了全国胡萝卜鲜货上市的空档期,因而收购单价较高,产值稳定在15万元/hm2以上。

1.2 扩大种植规模,实现订单生产 胡萝卜种植环节用工较多,传统的胡萝卜种植以单户种植为主,自种自管,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仅仅体现在种植面积上。近年来,受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适宜劳动力更是难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思想比较先进、勇于尝试的农民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局面已初步形成,种植面积在6.67hm2以上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比比皆是。据统计,仅孙圩子乡成立的,以种植胡萝卜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就多达30多家,辐射带动面积达1333hm2。通过种植群体的调整,胡萝卜产品的供货能力、品质得到了保障与提升,部分胡萝卜经销商纷纷与种植大户签订了供销合同,从而实现了订单生产,增强了合作社、家庭农场抵御风险的能力。

2 新技术在胡萝卜生产上的应用

传统的种植技术较为粗放,种植户基本上是“靠天收”,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逐年下降。通过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不仅降低了劳动力的投入与强度,适宜种植胡萝卜的群体得到了扩大,也实现了单产增收、产值增效的目的,使得广大种植户看到了种植胡萝卜的广阔市场前景。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种绳技术、杂交种的应用、田间管理等贯穿整个胡萝卜生产技術环节上。

2.1 应用种绳技术 种绳技术是将商品种按照单粒或者双粒等要求及一定的株距情况下编织成绳,播种时采用特定的机械进行成行播种。与传统撒播或者简易播种机械播种相比较,种绳技术首先实现了精量化播种,种子用量由传统的7500g/hm2减少到2250g/hm2;其次,种绳技术解决了传统播种模式下苗密、苗弱、间苗定苗费事费工的等生产难题,出苗一致性好,苗期长势强,同时间苗、定苗节约成本1800元/hm2;再次,种绳技术的应用为杂交种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由于杂交种成本较高,传统的播种方式下,种子成本最少在22500元/hm2左右,而采用种绳技术至少能够降低种子成本2/3,从而使种植户能够接受认可。

2.2 推广杂交种 我国大部分胡萝卜主产区在胡萝卜生产上以杂交种为主,皖北地区受多年种植习惯的影响,一直使用常规种。相对于杂交种,常规种的优缺点突出,优点主要表现在种子价格上,一般仅为杂交种的10%,缺点表现在产量、商品率、产值均远远低于杂交种,其中杂交种产量较常规种高30%左右、商品率高25%、产值高40%。近年来,部分合作社、家庭农场人员纷纷看到了杂交种的优势,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宿州市农业科学院、萧县农机推广中心3家共同推动下,杂交种的引种及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杂交种种植面积超过60hm2,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2.3 调整整地起垄方式 传统的胡萝卜种植垄距1m,垄面65cm,每垄3行,但是缺点较为明显,胡萝卜生长中后期通风透光能力较差,影响产量及品质。调整后的种植垄距75cm,垄面宽35cm,每垄2行,合理的行距改善了胡萝卜生育期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了胡萝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部环境要求。两者相比较,改进后的种植垄更适合胡萝卜生长发育,胡萝卜的产量及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升幅度超过15%,增产增效明显。

2.4 改进水肥管理 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技术与理念,但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流失及老龄化的加重,人们在种植胡萝卜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病虫害防治及间苗、定苗管理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管理内容,从而造成了本地区胡萝卜单产、商品率、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升较为缓慢。目前,在当地农业部门的示范带动下,传统的胡萝卜种植技术逐渐在发生转变,尤其以施肥、灌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2.4.1 施肥 施肥技术由传统的单一基肥为主的施肥方式转变为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按需施肥。种植胡萝卜的土壤多为沙质土壤,保肥能力较差。在胡萝卜生长前期,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吸收能力较弱,需肥较少。进入根茎膨大期后需肥量快速增加,但由于传统的以基肥为主的施肥方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此时土壤中养分含量反而不能满足胡萝卜生长所需,从而影响了胡萝卜产量及品质,同时也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转变后的施肥方式,强调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按照胡萝卜不同生育期需肥量及种类进行施肥,既保证了胡萝卜生长所需,又充分发挥了肥料的功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通过比较,肥料用量由原来的1500kg/hm2减少到1050kg/hm2左右,减少比例达30%,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

2.4.2 灌溉 灌溉技术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依靠自然降水满足胡萝卜生长所需转变为滴灌技术的应用,通过滴灌的方式,人为的调节胡萝卜生长期间水分供应,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为高产、优质打下了基础。纵观胡萝卜整个生育期,苗期需灌溉次数较多,保持土壤湿润是出苗的关键,适宜的土壤湿度是保障根正常膨大的重要因子之一。传统种植模式下,由于本地区胡萝卜种植季节以夏季为主,蒸发量大,土壤容易干旱,同时胡萝卜种子较小,吸水发芽较慢,以及胡萝卜自身出苗期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依靠自然降水难以满足胡萝卜生长发育所需,苗期容易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中后期影响根膨大。根据生产需要,滴灌技术被引入胡萝卜生产过程,经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普遍被农户所接受,目前应用滴管技术的田块约占胡萝卜核心生产示范区面积的40%左右。通过滴灌技术的引用,有效解决了胡萝卜的出苗问题,实现了胡萝卜生长期间的水分均衡供应。

3 小结

皖北地区胡萝卜种植在具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新方式、新技术的应用,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市场影响力、竞争力逐渐增强;单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突显;品种选择日趋合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逐渐形成。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萧县胡萝卜产业必将实现升级发展,带动一方农业经济发展,助力一方农户脱贫。

参考文献

[1]纵瑞敬.不同药剂防治胡萝卜腐霉根腐病田间药效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15,21(23):6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新技术胡萝卜应用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