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相助在大漠

2019-04-27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砖瓦房守土苏木

杨 慧

我的家乡在阿拉善盟,这里位于内蒙古最西部,与蒙古国、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相邻,是全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在这块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200户农牧民生活在条件极为艰苦的边界和边境线上,他们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守土戍边户。

我采访到一位60岁的守土戍边人,他叫苏和达来,和其他83位牧民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乡。

我们的车辆从苏木政府驻地出发,在戈壁滩行驶了50公里,远处蓝顶白墙的砖瓦房就是苏和达来的家。得知记者到来,他和妻子早早站在家门口欢迎大家,与外面荒芜的戈壁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两口那简单却温馨的家:电视、冰箱、电脑等家电一应俱全。

到2018年,苏和达来和妻子在这片戈壁滩守了整整18年。

苏和达来告诉记者,从担心随时被狂风吹走的蒙古包,到住进砖瓦房,从只能循着车辙印出行,到一条条拉近时间与空间的通乡油路,再到通电通网,有了玻璃水窖。守土戍边户见证了安居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见证了苏木那条156公里长、承载着几代人希望的通乡油路的贯通,见证了政府通过围栏打井、截流引水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找水源,解决大家安全饮水问题的惠民、利民工程。

采访之余,我问苏和达来,年龄越来越大,想到条件更好的地方享受晚年生活吗?他笑着摇摇头说:“这里不仅是我的家,还有为牧民服务的好干部,更重要的是,守在这里是我的职责。”

苏和达来所说的好干部叫永红,是马鬃山苏木唯一一个嘎查苏海布拉格的党总支部书记,在任职的9年时间里,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马鬃山苏木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总有他的身影。只有来到马鬃山,你才会明白,大家所说的邻居并不是门对门,而是相隔几十公里。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永红书记每个月都要走访51户牧民家,详细记录119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向农牧民传达解读党的新政策,增强牧民守土戍边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事调侃道,他是最费鞋和车轮胎的书记。牧民家剪羊毛、剪驼毛叫他,搬家、拆房也叫他,大小琐事一有情况他准在,可是自家的事他却很少过问。因为走访牧户,自家羊群无人看管,70多只羊先后被狼叼走了50多只……

来到马鬃山,我明白了,如果不是因为对家乡的这份坚守,就不会有明知条件艰苦,却依然住在戈壁滩18年的苏和达来;就不会有一心为民服务的嘎查书记永红;就不会有全苏木唯一一位80后年轻兽医翁达尔图;更不会有“调节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先后在额济纳旗最艰苦苏木工作24年的基层司法助理员布日古德……是他们的故事,让我更加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的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的真正意义。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总书记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精神家园的嘱托。

猜你喜欢

砖瓦房守土苏木
梦境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我们辅导员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春山闲话
土砖屋·红砖瓦房·小洋楼
砖瓦房
站在苏木拜河边
七月桑桑
橙黄橘绿
七月桑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