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主题运用(二)
2019-04-26王典馥
王典馥
考场作文精彩片段一
林语堂曾为东坡作传,字里行间对苏轼从乌台诗案的风波中涅槃突围,笑对坎途的豁达人生态度倾慕有加。
对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文人学士来说,入仕的宿命就像一本一唱三叹的折子戏,映射着说戏看戏者的喜怒哀乐。身处顺境之中笑看云起云落自然容易,行到水穷处依旧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份对于生活的曲折始终从容的谈笑才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日本女画家堀文子经历了创作的低谷期,低迷的创作和微薄的收入将她逼入生活的绝境,消极度日逐渐透支她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从而灵感也消失殆尽,当她终于领悟束缚住艺术翅膀的正是她的自怨自艾,她背起行囊走遍喜马拉雅山,寻找梦幻之花蓝罂粟,在4500米海拔的山崖边,她笑得明媚动人。
诚如苏轼或崛文子,身处人生的困境中,收拾起那副对生活百般哀怨的沮丧脸,反而给了自己的事业海阔天空的另一种可能。然而豁达的人生态度又何尝不曾对人们投报以琼瑶,给予其晶莹剔透的灵魂,使寻常的生命个体充满了人格魅力?
王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是退隐者在山水间徜徉自乐,静候云起的理想化生活。其“水穷”亦非真正的山穷水尽,其豁达人生观却从中可见一斑。然而即使身处暗流涌动的人世又何妨?我自行到水穷处,笑对人世难。
——摘自2019江苏省高三模拟优秀作文《行到水穷处,笑对人世难》
素材还原
《苏东坡传》是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最得意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在书中,林语堂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别样的苏东坡:一个与世人眼中不同的苏东坡,一个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的苏东坡,一个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的苏东坡。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正是苏东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主题演绎
《行到水穷处,笑对人世难》一文,凸显了“乐观”“豁达”的积极人生态度。考生以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为议论对象,通过对“苏轼从乌台诗案的风波中涅槃突围”的历史典例素材的评价,热情赞赏了“笑对坎途的豁达人生态度”。随后,考生又将“身处人生的困境中”的日本女画家崛文子的人生素材巧妙入文,进而揭示了“豁达的人生态度又何尝不曾对人们投报以琼瑶,给予其晶莹剔透的灵魂”的深刻主旨。两则人物实例素材叠加,更彰显出“笑对人世难”的现实意义,充满正能量。
运用范例
缤纷繁花凋零后,来年依然绽满枝头,汩汩溪水时而淙淙时而湍急,皎皎明月或丰盈或骨感。复杂多变的人生亦如此,遇宠不骄,处变不惊,是为豁达。
陶渊明则把豁达阐释成一种秀丽的意境:悠然自得,超凡脱俗,采菊之次,悠然见山,境与意会,从飞鸟、南山、夕阳和秋菊中能够窥见陶渊明的豁达儒雅和悠闲恬静。
应对纷繁世事、浮沉人生,成功之时从不得意忘形,失败之际也不会一蹶不振,就这样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安然面朝大海,静赏春暖花开。
亮点揭示:繁华清泉,明月金菊,超凡人生,以物喻人,寓理于情,动人心魄。
考场作文精彩片段二
余秋雨先生有《文化苦旅》一书,我认为文化也如同这一标题,始终经历着千辛万苦的跋涉。一部分文化跌跌撞撞地从远古跑到现代,另一部分则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
何谓文化?这实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依我拙见,文化体现了一种生活状态,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所衍生出来的东西。例如美国的嘻哈乐,这个词在今天尽管听起来有些不羈,但确实是带有历史的温度的。当黑人来到美国,忍受着寒冷与饥饿,他们终日蜷缩在街头呆在阴暗的角落。为了驱走黑暗,他们把非洲草原的热情与美国的现代生活融和,在轻快富有节奏的嘻哈乐中走出迷茫与无措。这便是文化的力量,它无可避免的影响了根植于其上的民族。
科幻小说《三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人类即将遭遇毁灭,生存,了无希望。人们不再苦苦挣扎,而是选择把地球文明用最古朴的方式一刀一刀地刻在另一个星球上。这不正说明了文化是发展的永恒主题,文化所承载的远比物质更为重要?当今很多国人有文化焦虑,一味地西化,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感到迷惘,甚至不惜毁掉传统景观和习俗来“顺应”全球化的大潮,这造成了传统文化的严重流失,我想《三体》中的场景是对文化焦虑的最好回应,传统文化价值不菲,永远值得我们去捍卫。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是个人创造力生生不息的源泉。但它的生存环境也是险象丛生,我们,应该为飘摇中的文化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家。
——摘自2019湖南省高三模拟优秀作文《文化漫谈》
素材还原
《三体》是中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中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主题演绎
这篇题为《文化漫谈》的考场作文,先以余秋雨的名著《文化苦旅》切入文题,再用独特的诠释之法引出议论焦点“文化”。为了形象揭示“文化”内核,考生从美国的嘻哈乐到刘慈欣的《三体》,逐层引用经典素材,不断强化“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是个人创造力生生不息的源泉”的鲜明观点,呼吁人们尊重“文化”,为文化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家。其思想性与思辨性并生,振聋发聩,启人心智。
运用范例
传统文化要想走出日渐凋零的现状,就必须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促使他们投身其中,传承文化。文物界的宠儿故宫结合新媒体,成为文化传承的榜样:录制一期期《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开发创意文具,开设为低头族们传播知识的微信公众号……无所不能的信息技术将故宫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故宫顺应时代潮流取得巨大成功。美国传统快餐肯德基为顺应国人口味特设的川辣味汉堡,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更是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不应固步自封,而要与时俱进。
亮点揭示:古今融合,中外嫁接,关注“现状”,聚焦“传统”,细说“文化”,突出主题。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