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的追求

2019-04-26孙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明书包校长

孙俭

侧记篇

她看上去秀气文弱,说话温声细语,却被教师们评价气场强大、不怒自威。她凭着一腔热情和踏实认真,十年间把一所留不住生源的落后小学打造成为全市窗口学校。她教了10年书,当了6年教研员,做了14年校长,从名师到优秀教研员,到河南省名校长,再到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长领航班“孙广杰校长工作室”成员。一路走来,她说“越成长,越感到肩上责任重大”。

她,就是焦作市实验小学校长王思明。

2005年,王思明通过竞聘成为焦作市实验小学校长。从一名教研员到校长,角色如何转换?她暗下决心,从零开始。她将自己的教研成果“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应用到学校各个学科,打造高效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2009年,她提出“书包不回家”,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她是一个认真踏实、从不做表面文章的校长。她说:“学习必须是真实的,教学必须杜绝伪课堂,课堂不应该追求精彩,而应该立足成长。”几年来,她一直在追寻着“求真”的教育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锁明在观摩学校教学后,给出这样的评价:“‘学导和谐课堂的创建让我们看到了尊重学生个性、顺应学生发展、引导学生成长的真教育。”

她毫不讳言对“名”的追求:“第一个十年让名校成就名校长,第二个十年让名校长成就名校。”第一个十年的目标基本达成了,第二个十年的目标正在进行中。自2014年9月起,王思明就参与了“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配合支持焦作市教育局“一校一品”建设,亲自到覆盖焦作四县六区的20所学校进行了40余次调研指导,为20所学校品牌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指导。

“一个学校再往上走很不好走,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但一个人往上走,就相对容易些。”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辐射带动学校的发展。

她深思熟虑后提出四个五年规划,带领全校教师宣誓要将学校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14年过去了,学校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形成“优美教育”办学特色,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名校联盟示范学校、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等多项称号,成为省市级示范小学。学校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不断涌现,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屡次获奖。

从我省走出去的全国模范教师武凤霞这样评价王思明:“真真实实做自己,真真正正做教育,真真切切为学生。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教研员,抑或是今天做校长,‘真是她一路走来自始至终的坚守。”

这样一位始终较“真”的校长,就让我们来听听她对教育的思考和理解——

访谈篇

别人走,我们要跑

记者:一般而言,我们提到学校发展规划都是三至五年,至多十年,很少有您这样,刚到学校就提出二十年规划的。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吧。

王思明:其实,这个要从我自身的专业成长之路说起。第一,我早些年当教研员期间,加入了河南省教育学会小学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接触了解到全省各地的不少实验小学,如洛阳市实验小学、濮阳市实验小学、许昌市实验小学等,积累了一些思考。第二,2009年,我参加了全国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一个月的时间,我和全国70多名骨干校长同吃同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学到了不少高招。第三,2013年,我有幸参与“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与全省各地市选拔出来的优秀校长一起学习、成长,成为首批河南省名校长,受益匪浅。第四,2015年,我被聘为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孙广杰校长工作室”成员,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参加了不少国际教育交流学习活动,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这个成长轨迹来说,我一直在充实自己,一直在成长,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我刚到学校提出的四个五年规划,不是个人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全体教职工一起研究、分析确定下来的。当你见识了足够多的好学校,就会知道要想办一所理想的学校,需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当然,学校发展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不断去调整、完善和优化的,但大的路线图一直是明晰的。

记者:您刚到学校时,是怎么说服教师去相信学校会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之奋斗的?

王思明:焦作市实验小学的前身是焦煤集团小学。我刚到学校时,校舍几乎都是危房,教师办公室桌椅破旧,学生生源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社会上认为我们学校是三流的师资、四流的生源,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里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企业兴办的20余所学校中遴选上来的,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只是由于生源的不稳定,教学成绩一直上不去,才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自信。

我们起点低,要想成为全市的窗口学校,不仅要赶上优质学校,还要超越他们。“别人走,我们要跑;别人跑,我们就要努力跑得更快一些。”那段时间,我常用这句话给教师加压打气,也激励自己。再加上理念的引领、措施的得力,大家的精气神慢慢焕发出来,日子就一天天好起来了。

让书包不回家

记者:您常说“课堂不应该追求精彩,而应该立足成长”,您是如何践行这一点的?

王思明: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只是行动没有跟上来。课改提出这么多年,但是真正卓有成效的学校和地方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都怕改变,因为对未来感到茫然,有一种不安全感,习惯按部就班工作、生活,所以不想去尝试。不客气地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静下心来研究教育。

由于我之前从事过语文教研工作,所以在课改方面比较有优势。我带领学校教师在长期实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其主要有三个环节:试学、导学、活学。教师的教和导是为了学生自主地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探索的精神。如此,就实现了教学相长。

记者:“书包不回家”是很多学校不敢提的。请问您是怎么操作的?

王思明:近几年,我参加了不少省市级教育研讨会或座谈会,无论是在这些会议上,还是私下同一些教育同人在交流时,我总是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要成绩没有错。学校没有成绩,就没有办法向家长和社会交代。那怎么要成绩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从表面上来看,其实很简单,就是书包星期一背来,星期五背回去。但这背后是高效课堂的支撑,高效课堂的背后是优质师资在作支撑。书包不回家不是没有作业,而是下午增加了一节作业课。把监护人由父母变为老师,把回家写作业改为在校写作业。

记者:这等于给老师增加负担了,怎么让老师接受呢?

王思明:我跟老师说,咱们来算一笔账:1.布置作业后,学生回到家记不清作业,家长打电话问老师。2.写着写着不会了,家长问老师这道题该怎么讲。3.第二天收上来,得批改。4.发现有的没做、少做、漏做,得进行批评教育。适当的时候还要跟家长沟通。5.做错的,还要辅导。这样算起来,工作量有多大?生的气,说的话,耗的时间和精力比你多上一节课多得多。

当然,我们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个别完不成作业的孩子发书包卡,让他们背回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孩子们都不愿意背书包回家了,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上課时听讲格外认真,老师上课也有激情。实践证明,书包不回家之后,学生的成绩反而上升很快。这样,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配合呢?

什么样的孩子能出好成绩

记者:刚才您说要成绩没有错,根据您多年的教学实践,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出好成绩呢?

王思明:我认为,第一要身心健康。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焦虑的、压抑的学生能出好成绩吗?身体健康的孩子精力旺盛,精力旺盛的人思维活跃,所以身心健康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绩。

第二,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对什么都好奇,学习起来才有趣。我常跟教师说分层布置作业。对学习跟不上的学困生少布置点作业,课堂都学不会,课后还能学进去?

第三,对自己有信心。有很多孩子因为外部的不恰当的定位或者教师的贴标签行为而失去信心。我对此提出,人人都有特长。有的学生学科成绩可能是垫底的,但因为某个特长得到认可,就有了成长的自信心,一旦有了这种自信,他就不会放弃,会主动去发展。

第四,要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和伟人对话,读书的孩子永远不会孤独,书中的主人公是他的朋友,作者是他的朋友,帮他树立远大的志向,教给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提升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五,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第六,要有远大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这“四有”里,我们看到知识技能只占了其中四分之一。相应地,我们培养学生也是这样,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远比分数重要得多。试想,当前几项都具备了,学生怎么会不好好学习呢?

猜你喜欢

思明书包校长
小书包
我的书包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找书包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
书的自述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