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伤寒患者的预防措施分析
2019-04-26贾东慧
贾东慧
【摘要】目的:探析伤寒,临床预防和诊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7月一2018年7月收治的62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验室检查采取针对性治疗;结果:经过实验室检查和针对性的全面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检验指标恢复正常,均康复出院;结论:在伤寒的预防措施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预防接种,采取综合措施,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伤寒;预防;沙门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保健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对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伤寒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认识。伤寒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伤寒杆菌的传染引起,作为革兰阴性杆菌菌属的沙门菌是作用于伤寒的主要伤寒杆菌,这种伤寒杆菌随着非典型病例的增多,临床发现沙门菌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而沙门菌耐药性的增强,对于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寒作为临床上需要严格控制的传染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脉象相对缓和,出现持续发热现象和玫瑰疹,肝、脾相对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患者在患病时,情绪低落、淡漠,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7月一2018年7月收治的62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比例上看,其中男36例(58.07%),女26例(41.94%);从年龄分布上观察,年龄在7-73岁,其中7-15岁15例(24.19%);16-30岁9例(14.52%);31-50岁12例(1936%);51-73岁26例(41.94%)。平均33.5±2.5岁。经过年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在进入16-50岁阶段发病率相对较低,占21例(33.87%),相对两头年龄分布要低。经过伤寒血清凝集试验,62例患者中,其中伤寒患者21例(33.87%);副伤寒乙型患者6例(9.68%);伤寒与副伤寒重叠型患者34例(54.84%)。从62例患者的患病类型可以发现,重叠型伤寒发病率最高,伤寒次之,副伤寒最低。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测均符合伤寒诊断标准,对于此次调查研究均持支持态度。
2检查和治疗
2.1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伤寒的检查和诊断一般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在实验室检查中嗜酸粒细胞和白细胞对于伤寒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在伤寒发作时,嗜酸粒细胞消失或减少,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嗜酸粒细胞会出现逐步上升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当前的认识中,可能与细胞破坏、异常分布和细菌毒素抑制骨髓有关。伤寒自发作第二周开始,会出现少量蛋白尿,同时在粪便中可以检测出少量的白细胞。在肠出血时,会出现血便或呈阳性的隐血。血培养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第4周时常阴性。复发者可呈阳性Ⅲ。骨髓的阳性率可以在全病程的培养中实现80%~95%,而粪便的阳性率在病程的第3~4周可以培养到75%,因此,在伤寒发病前期,应用抗菌药物很难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2.2治疗方法
伤寒的治疗采用喹诺酮类药物口服,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都是治疗伤寒的常用药物,疗程两周。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患有并发症,可以附加每日静脉滴注两次环丙沙星(0.2g/次),待病情改善后改用口服,以上药物搭配不适宜哺乳期妇女。伤寒中对于敏感菌株的治疗,可以采用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嗯唑、氯霉素等,但是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和孕妇禁忌氯霉素。
3预防措施
3.1控制传染源
伤寒是一种乙类传染病,如果不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将会引起较大的传播,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预防伤寒的传播,首先要从源头上加以控制,积极宣传伤寒预防知识,疾病症状,提高人们对于伤寒的认识。其次是对己经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直到患者症状彻底消失才能自由活动。对于在饮食机构和人群密集场所工作的患者,要采取分離措施,给予有效治疗后再观察15天才可解除分离。
3.2有效隔断传播途径
伤寒的传染是通过传播途径,如果能够有效隔断传播途径,对于有效预防伤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积极宣传,让群众了解和掌握阻断传播途径的方法,起到群防群治的效果。其次要加大卫生饮食习惯的传播,不要直接饮用自来水,生食肉制品,清洗水果等,对于苍蝇接触过和食品也要慎用。最后要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不要随便堆放。
3.3进行预防接种
伤寒的预防,除了有效管理传染源和阻断传播途径外,还要做好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在做好预防接种的同时,也要让易感人群注意饮食卫生。
4结果
经过实验室检查和针对性的全面治疗后,21例伤寒患者中20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经留院观察15天后康复出院;6例副伤寒乙型患者均康复出院;34例伤寒与副伤寒重叠型患者33例治疗效果良好,l例观察15天后康复出院。经过与患者的后期沟通调查,所有患者临床检验指标恢复正常,伤寒症状消失,身体完全康复。
5讨论
在伤寒的预防和治疗中,沙门菌感染对于伤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在伤寒的早期诊断中,如果能够有效确定沙门菌,那么伤寒的治疗就会事半功倍。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DNA探针和PCR技术应用于沙门菌检测的报道不时出现,但是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无法完全应用于临床诊治。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沙门菌的耐药性逐步增强,从而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目前所知,沙门菌的耐药性是通过细菌染色体或染色体外的DNA(耐药质粒)所编码,通过接合、转导、转座和转化等方式在细菌间传播,在这几种方式中,接合转移在临床诊治中具有实际意义。沙门菌的耐药性,其实只是发生在少数的沙门菌中,实际上只有在敏感菌被大量灭除后,耐药沙门菌才能占有优势并大量繁殖,造成伤寒感染的发生嘲。
6小结
总之,针对沙门菌的耐药性,必须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沙门菌耐药属性的研究,才能更有效的治疗伤寒。在伤寒的预防措施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预防接种,采取综合措施,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