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褪掉华丽,呈现真挚昭君

2019-04-26邢晓婧

环球时报 2019-04-26
关键词:王昭君昭君诗意

本报记者 邢晓婧

由表演艺术家李玉刚担纲主演的诗意歌舞剧《昭君出塞》于4月2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开启全球首演,该剧总导演李小平最近在紧锣密鼓地张罗最后阶段的冲刺排练。为方便工作,他索性把家从台北搬到北京。2015年,李玉刚曾自导自演了舞台剧《昭君出塞》,作为新剧总导演,李小平希望有所创新。因此,全新升级的《昭君出塞》从剧情、舞美、音乐、舞蹈等各方面,都改头换面。李小平是台湾国光剧院的名导演,执导过《春江花月夜》《金锁记》《百年戏楼》《十八罗汉图》等作品,因擅长横跨传统与现代多种类型创作,被业界誉为“台湾鬼才”。李小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定调‘诗意,是在大的美学界定下完成的。这个概念很赤裸,要求演员感觉到舞台的孤单,同时又坚信自己能够把控这种空旷”。

诗意歌舞剧《昭君出塞》分为“争艳”“宫怨”“对局”“迎亲”“光阴”“灵山”“翱翔”七个篇章。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演绎了王昭君的历史传奇。每个场景的色彩、情节叙事、场景氛围都截然不同。该剧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担任舞美设计,其风格是化繁为简,多采用留白、规则的构图。在新版《昭君出塞》的舞台上,每一幕的构成元素并不繁复,却能最直截了当地击中要害。辽远的山峰,宫墙的一角,没有任何多余的点缀。“刘杏林教授设计的舞台如同画笔一般晕染开来,非常空灵。”李小平边说边掏出手机向《环球时报》记者展示,“隐约的车马,落日的余晖,送行队伍退下后,昭君便从一个汉家女成为胡地妻。在比水墨还淡的空间里,突出了昭君远离浓墨重彩,选择孤独的远方,造就了草原母亲”。

李小平认为,与其用非常多的场景、感官去烘托演员的个人魅力,不如真正说好一个故事。这部剧不是拿王昭君的故事来装点李玉刚,而是让李玉刚深入到经典人物中,诠释出当代美学和价值。“也就是说,在褪掉华丽后,演员依然要将人物的温度和魅力反馈在作品中,甚至更为深刻。”如何用一句话评价李玉刚在新版《昭君出塞》中的表演?李小平说:“他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真挚的昭君。”

在征战不断的动荡年代,王昭君创造出一片祥和的未来。在这种大爱之下,她也不得不守着自己的孤单,对家乡念念不忘。某种程度上,昭君之于家乡的情感让李小平感同身受。在台湾,李小平就是传说中的“外省人”。他的父亲来自河北保定,十七八岁读完医学院,机缘巧合去台湾,晚年才得以重回故乡。因为没有祖产,李小平从小在眷村长大。尽管后来这里因走出邓丽君、林青霞、宋楚瑜等名流政要而闻名,但对于年少的李小平来说,在眷村生活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外省孩子在台湾没有归属感,我是灰色地带的产物,每个外省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或许是冥冥之中顺着与大陆共通情感的指引,李小平也执导过一些主旋律作品。2016年,他执导的高甲戏《大稻埕》讲述了台湾民众用鲜血和生命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慷慨悲歌。李小平凭借该剧摘得“五个一工程”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台湾导演。

从昆曲王子张军“水磨新调”万人演唱会一票难求,到李玉刚升级版《昭君出塞》瞬间售罄,李小平执导的作品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李小平说,他在创作方面从未刻意迎合年轻人。可能因为大陆经济水平提高而孕育出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啪的一声幕布打开,发现有那么多年轻观众,让我欣慰。”▲

猜你喜欢

王昭君昭君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民族团结视角下的昭君文化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脑筋急转弯
马致远《汉宫秋》中王昭君的爱情与婚姻
透过历史文化还原昭君的多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