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之相家书墨盒赏析补考

2019-04-26王靖宇常宝波广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墨盒赏析云南省

◆王靖宇 常宝波(广州)

初夏的周日,百无聊赖之际,正在思忖是否外出时,收到寒香阁陈兄关于前次赏析的墨盒的微信信息:“墨盒竟然是建水文化名人梁之相送给其兄梁之翰的。印章梁翰之印应读为梁之翰印,梁之相在墨盒上除了落款丽亭外,有印章‘梁’‘相’,因此作者未能把墨盒与梁之相联系在一起,甚为遗憾。”下午又收到昆明李老师的信息:“昨日取回《艺术中国》阅读,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广东人常宝波的文章《一封家书墨盒赏析》所赏析墨盒竟然是建水文化名人梁之相送给其兄梁之翰的……”

放下手机,立即查阅《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和网络获取梁之相先生相关资料,当看到1164页12293号,愚不觉恍然大悟。特作此文补考,向已逝的梁之相先生以及一直关注此盒的同好读者们致歉。

在红河政协网,《政协专刊》2012年第2期(总第128期)“文史长廊”栏目有《著名学者、藏书家、艺术家梁之相》一文,详尽介绍了梁之相先生毕生的经历和显著成绩。(作者:杨丰,云南省建水县县志办公室原主任)

简单摘录如下:

梁之相:字丽亭、励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云南建水一个书礼世家。祖父梁世美,曾任过临元总兵(正二品)。史料记载:梁士美(即梁世美),云南建水人,咸丰八年(1858)投临元澄江镇军,同治三年(1864)至十一年(1872)署临元澄江镇总兵,为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父亲梁嘉言,岁贡生,曾任丽江府学训导,马龙州学政。学政乃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梁之相3岁即识字诵诗,自小酷爱书法,绘画。

19岁与其兄赴香港学习英语,20岁回滇,考入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国文预科班学习。

24岁得胞兄梁之贤和友人马亦眉资助,赴北平中国大学求学。

28岁毕业回昆明,被省政府书记室聘为秘书。

29岁重上北平,寓居岳父李钟岳家,潜心学问。次年再回云南继续任省政府秘书。

32岁东渡日本求学,在东亚日文专科学校、早稻田大学研究院攻读日文国际法和版本目录学,获硕士学位。

归国后历任云南省政府秘书,《云南行政纪实》编纂委员会常务委员,《新纂云南通志》审定委员会常务委员,《新纂云南通志》校印处处长,云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秘书,云南省图书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1954年受聘成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员。曾继任副馆长。直至1964年7月病逝,享年62岁。

精于版本学和目录学,收藏图书颇富,为近代云南私人藏书之冠

梁之相先生在京求学期间,嗜书如命,遍访北平图书馆及公私藏书楼,与古书为友,多方寻求各种珍本善本古籍,手抄笔录。尤其喜欢逛琉璃厂的古旧书店及古书摊,一时竟购到古书数万卷之多,且质量较高,其中宋元刻本、明初刻本较多。因此别号“二十万卷楼主人”。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风采中对其进行如下介绍:

“梁之相生平致力于图书版本目录学,藏书极富,自题书斋名‘二十万卷楼’。”

他常会在鉴定的善本书扉页上亲笔撰写题识,对书的来源、版本及学术价值加以说明和评述。上图为梁之相先生在古书《真腊风土记》上的题记。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云南地方文献工作》一文中提到“……编写出版《西南各省方志目录》、《云南碑目初编》、《滇南碑传》、《西南文献丛刊》等……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私人亦致力于云南文献收藏,如:……梁之相的二十万卷楼……成为《云南丛书》编制的重要文献来源。”

可见梁先生丰富的藏书,为云南地方志的编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梁之相先生将“二十万卷楼”的诸多善本捐赠、移交给云南省图书馆,这些古籍已成为馆藏珍品。云南省图书馆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部分明版书目,即出自梁之相先生的藏书。

著书立作,作品丰盛,有“墨林奇才”之美誉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述一览”中对其著作进行了如下介绍:

梁之相著有《云南经籍考》《云南方志简考》《云南丛书提要》《诗学书录题解》《宋元明椠善本书志》《二十万卷楼善本书志》《续志》《书录》《诗集》《文集》《诗余》《诗话》《丹青琐言》。

善诗歌,除个人作品外,梁之相先生还致力于地方史志的考证与编撰,功不可没。

长于金石篆刻

其所收藏的图书,多有“二十万卷楼”“之相所读”“修竹山农”“画隐山樵”“古滇梁氏修竹山农鉴藏善本”等自己镌刻的钤印。

网上拍卖记录有民国珍本印谱——《梁之相印存》,内有44方印,极为少见。

工山水花卉绘画

梁之相先生在京求学期间,课余加入了北平艺社,后又加入“四宜轩画社”,与花鸟画家王梦白、山水画家萧谦中、书法篆刻大家寿石工、工笔画家罗蕴芝等交往甚密,以多人为师,与书画名家研习国画和艺术。他的作品当时已在北平、上海的一些画报上有刊载,还参加有萧谦中、吴昌硕、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联展。

1930年梁之相回昆明任职后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在北平创作的山水花鸟画百余幅,首开云南省内个人画展之先河。画作《铁树》《山茶》被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巨幅作品《祖国万岁》现存云南省文联;《秋菊》《凌霄花》《一轮红日照梅花》等被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收藏。

《著名学者、藏书家、艺术家梁之相》一文中提到1986年《云南画报》曾以专版介绍他的书画和篆刻艺术。

梁之相的诗作声律严整,意境清新

其幼时秉承家学,就具有相当的诗赋才能,与友人的诗唱互动也堪称滇云文坛韵事。他除将各时期的诗词汇集成册外,还作有大量的题画诗。

了解完梁之相先生的生平纪事,我们再来赏析墨盒所书内容。

正文:“丙寅春 余奉鼎哥命负笈京华以宏深造 途经香港与林哥晤谈七日 登轮北上 韶光易度 忽忽五年于兹矣 今春回滇 于越中东京复与林哥邂逅相遇 到蒙又与鼎哥把晤 旋偕鼎哥大侄抵昆海 骨肉重亲弥添情怀 不数日余因上庠卒业 考期在即忍痛言别 自是雁行又复分飞矣 爰草七绝一章 并赘数语以志之时在庚午莫春 丽亭记于京师中国大学。

译文:丙寅年(1926)的春天,我奉鼎哥之命至京华游学深造,以增长见识,途经香港时与西林哥愉快的交谈了七日,然后坐船北上。光阴似箭,匆匆五年(1921年与西林哥赴香港求学至1926年)就这样过去了。今年春天回云南,在越南东京再次与西林哥偶遇 (东京:越南古地名, 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区),一起到了蒙自,又与鼎哥见面,不久带着鼎哥的大侄子到昆明,骨肉相聚,亲情满怀。因为要回京参加即将到来的大学毕业考试,没过几天我就忍痛与亲人告别。像雁行一样跟随兄长,现在又要独自离开,依依不舍。于是草草地写下这首七绝一章,及寥寥几句话以作纪念。此时正值庚午年(1930年)暮春,丽亭记于京师中国大学。

将此盒与之前的生平考证相联系,梁之相先生在京求学期间,因喜好绘画,课余与画家王梦白、萧谦中、罗蕴芝,书法篆刻大家寿石工等多有来往。因爱好古书,闲暇之余免不了时常到中国古旧书市集中的琉璃厂寻觅。而此时的琉璃厂,也正是墨盒的辉煌期,京城画家积极参与到刻铜文房的制作,文人墨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名家的刻铜墨盒为傲。喜好绘画艺术、擅长篆刻的梁之相先生,一定对刻铜墨盒并不陌生。因此1930年暮春从云南返京,想起与胞兄西林哥在香港一起求学的快乐时光,不甚感伤,即兴为兄制印两方:“梁之翰印”和“西林”,再到琉璃厂将思念胞兄之情亲书于墨盒之上,作为礼物邮寄给兄长梁之翰,情深意切跃然盒上。而当时正处大学毕业之际的梁之相先生,年仅28岁,墨盒上诗、书、印、释文已彰显其扎实的功底,为后来的多面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赏此盒,以它独特的家书题材为奇,又深感其溢于言表的手足之情。我循着墨盒上的信息得知家书作者为梁丽亭,却未查得其为何人,仅以落款“梁”“相”两印便妄断为“梁相”。再又将“梁之翰印”谬为“梁翰之印”。我没有深入考证,仅凭浅鄙的了解就肤浅地写了一篇赏析,闹出如此笑话,特向梁之相先生在天之灵表示歉意,原谅后生才疏学浅,多有得罪。

《一封家书墨盒赏析》虽错漏百出,但因此文的分享,经由众多知识渊博的藏友指正,终获真源,也算是抛砖引玉。此盒也是梁之相先生进京求学那一段经历的物证,实物中透露出的信息与上述的网络资料一致,可以相互印证。

另墨盒内容中提到梁之相先生经香港坐船去北平,后从越南北部进入云南,经蒙自回到昆明。这一去一回路线,可推测出当时昆明到北京的路线:从昆明通过滇越铁路到达越南的海防市,改乘海轮到香港中转,沿海岸线北上天津,再由天津乘坐火车最后到达北京。滇越铁路在民国及抗日时期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再次感谢寒香阁陈兄和昆明李老师毫无保留的告之,也感谢云南藏友们提供的信息和指正。2018年5月20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将爱心传递给广大刻铜师友们,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发现刻铜之美!

猜你喜欢

墨盒赏析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