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闲笔墨
——沈从文一幅写于建国前夕的章草

2019-04-26唐吟方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条幅书风雷雨

◆唐吟方(北京)

草书 沈从文

史树青先生向来注重近现代学人墨迹的收藏。他也乐于把自家的藏品向熟识的晚辈展观。记得春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学人书展中,有两种墨迹就出自竹影书屋。虽然史先生不满那个展览的某些人选,但还是慨然出借了藏品。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沈从文从文学创作界转行到文博界,成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名研究人员。算起来,四十年代末就进入历博的史树青与沈从文有过时间不短的同事经历,我向史先生探问:手头有没有沈从文的东西?出乎我意料,史先生反应很快,说:“怎么没有?我还有沈先生的画呢!”实物不在身边,不过他出示了沈从文的画照,原来是一把扇面,一面是字,另一面是画。我惊讶于史先生的有心,居然完好无损保存了新文学名家难得一见的画扇,尽管是游戏笔墨,也弥足珍贵。史先生又说,手里还有一张字,是沈从文建国前夕的作品,章草,上面落的名款是“上官碧”。那张字的名款后还有文字:“上官碧书于大雷雨中,三十八年九月二日”。三十八年即1949年,当时正值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人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沈从文条幅中所记的年月日以及“书于大雷雨”点出了书写时的历史背景,这是有文学家背景的沈从文书法的点睛之笔。这年五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毛泽东豪迈地吟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句,生活在北京的沈从文深刻地感受到身边发生的一切,何况新中国的新政协成员中,有不少是他的朋友。沈从文将对这一时代大变革的感慨记录在笔墨里,那个分两行写成的落款凝固了一幅闲闲笔墨与时代的关系,可看出作者执笔时的不平静。

与沈从文同时期的作家施蛰存评价沈从文早年的字“较偏爱明朝人的书写风格和形式,常写窄长的竖直条幅。”这幅字的落款、书风和形式都符合沈从文那个时期的书法特点。

1948年10月,沈从文在《文学杂志》发表过一篇《谈写字》的文章,有一节专门谈到“近代笔墨”。他眼中20世纪前五十年的书风,以旧京为例,最先流行的是名公宰臣如逊清太傅陈宝琛的欧体书、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山谷体行书;后来诗人、词客、记者、学者、名伶,如樊增祥、姚茫父、罗癭公、罗振玉、林长民、邵飘萍等的笔墨大行于世;1919年以后,蔡元培、胡适、梅兰芳、齐白石、寿石工等人的笔墨登上舞台,成了那个时候的主角。沈从文说民国时期还有“伟人派”书法一路,康有为是代表人物,后来于右任那写得像莼菜条子的行书也是这一路。由一个兼长书法的作家去说民国书风,释读出普通人难以察觉的一些事物,艺术同时代的关系千丝万缕,原来如此密切。

我听许多人说起过“沈从文用两毛钱的学生笔写出不朽的作品”,这显然是另一层意义上的话题,与沈从文书法中显示的历史感关系不大,倒是他采用的那种窄长窄长的形式值得我们投去一眼。沈从文至老都保持着书写窄长条幅的习惯。沈从文的选择,是要设定一个目标还是想挣脱一个许多人都在写的样式,抑或仅仅是习以为常?现在一切已无从所知。但还是有一些东西似乎可以确定。沈从文在书写密密麻麻的小字时,文学家的历史敏感始终伴随左右。书赠史树青条幅记载的“大雷雨中,三十八年九月二日”,大概就是一个见证。

猜你喜欢

条幅书风雷雨
雷雨天
书法作品
雷雨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巧用旧条幅玩出新花样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雷雨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马章乘 ● 书法欣赏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