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基求新 碑帖相融
——谈谈碑体书法创作体会
2019-04-26郭亚明广东佛山
◆郭亚明(广东 佛山)
回顾起来,我钟情书法艺术已有些年头了,不管工作多么的繁忙,春夏秋冬从来未辍笔。书画创作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工作之余的一种最佳休息状态和自我调整的生活方式。每每收到作品获奖消息,便让我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现阶段书艺能取得长足发展,得益于教导我的良师益友,以及自己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良好生活环境与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梳理学书走过的历程:先从唐楷《颜真卿礼碑》等入手,到汉隶《张迁碑》《石门颂》,再到北魏《张猛龙碑》《爨龙颜碑》与造像墓志铭、近代碑学大家的作品。加上良师益友的教诲,一路走来,受益匪浅,以求厚积薄发。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和感悟,我给自己确定了走碑体书法创作之路,在不断摸索中积累了一些体会。
先是扎实根基,领悟碑体书法的特征与内涵。为了达到表现魏碑的大器、浑厚、拙朴的意象,我反复研习《张猛龙碑》《爨龙颜碑》及墓志铭等北魏名碑,从中强化线条书写的质感,使结构自然天成,大器中蕴藏着细致技巧,特别是用笔所展现出的不同风貌特点,耐人寻味,把握住整体效果但又不失局部作用。除此之外,我平时十分关注和重视“碑刻与书写”的关系(即碑与贴的关系),要深谙正确理解碑版的原始性,不能一味追求用笔的刀匠留下的痕迹,应透过刀锋看笔锋,领悟刀锋背后真正的书家书写的状态和性情,重点强调体会其书法艺术的自然书写情境,才能做到心手双畅、得心应手。书家通过毛笔这一特有工具与宣纸两者产生自然而有节奏的摩擦关系,产生张力,体现出线条的丰富魅力。
再者是,我经过多年探索发现单纯的魏碑书写很容易造成滞、呆、板等不良习气。于是我尝试以碑帖融合方式试图碑帖交融,打破常规界定,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把握碑帖结合的适度,让魏碑在刻意做作中脱离出来,让帖在飘滑中得骨力的强化,使线条更加丰富,更有内涵,更具创造性。在碑体行书方面,我以碑入行,研习借力帖学行书的灵动去强化其书写性和整体的呼应关系。另外,在碑体行书创作方面经常体味近代碑学名家如: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李叔同与及谢无量等人的佳作,尤喜于右任的自然书写的意态。
最后,谈谈我创作作品的一些其他心得。选纸方面,因表现的格调而选定不同质地的宣纸;用墨方面不主张太多水,这样容易使线条失去神采,墨色表现力减弱,不具张力;章法力图疏朗空灵,还要根据空间的需要加盖印章,这些都是使作品保持完整性不可忽视的要素。
康有为·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句 行书竖幅 180cm×98cm 郭亚明
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 行草二屏 138cm×35cm×2 郭亚明
文天祥·正气歌 魏楷竖幅 138cm x 68cm 郭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