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缕衣发现者考古大家 卢兆荫 君子如玉

2019-04-25

北广人物 2019年10期
关键词:满城汉墓考古

“金缕玉衣”,这四个字,在没网的年代,就很红。不仅因为它是中国考古界的奇珍,还在于咱们老百姓大多耳熟能详。

自2018年12月28日起,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在举办“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截止日期是2019年3月28日。参观者众。

而本文的主人公卢兆荫,就是50年前发现金缕玉衣的人,即满城汉墓的考古负责人。也正是因为有卢兆荫和一支“超高规格”的考古队,使两千年之前的中国西汉盛世历史得以再现,使金缕玉衣等一系列稀世国宝,得以傲然面世。

今年1月,卢兆荫刚过完92岁生日,走进93岁年轮。半个世纪过去,可以说金缕玉衣改写了卢兆荫的人生。但有一点不但没变,反而变本加厉了,那就是孟浩然在《田园作》里提到的“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的生活态度。

在车公庄社科院的老宿舍楼里,记者见到了卢老。

第一印象:清瘦但矍铄的卢老,是从书堆里站起来的!

卢老的家,也是书的家,地上、桌上、书架上、书柜里……都是书。其他的家具,看样子是被书“欺负”经年了,逆来顺受地沉默着。一打眼,没看见一件昂贵的物件。倒是卢老书桌上有几个鱼缸,小鱼在水草里很是开心的样子;伴着卢老正在审看考古文稿,自在、灵动。

卢老曾是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的玉器专家,自己带的学生有的都是鉴定界的“大拿”了。我原本想,怎么也能在卢老家里得见一两块稀世古玉吧。

面对我的疑惑,卢老爽朗大笑:“没有,一块也没有的。我们这一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私下不收藏,假的也不行。”

卢老女儿,欢快地旋进来,举起双臂,摇晃:“你看你看,我浑身上下,一块都没有!从小跟我爸看这些玉宝贝,我都习惯与我无关了。”

我惊讶,追问卢老:“怎么不行?拍卖会上买的也不行吗?”

卢老又被我逗笑了:“我啊,只研究‘出土;市面流通的,是‘家传。”

我还不死心:“拍卖的,也有出土的。”

卢老这回严肃认真了:“文物不可以买卖。流通的玉器中,的确有一些因为年代久远,说不清了。我们专业研究者,虽然不是有明文规定,但是也要避嫌。这是一种修养,君子比德于玉啊。”

翻开钱伟长为总主编、王巍为本卷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卷第—分册,里面卢兆荫部分,真有这么一段评述:“卢兆荫是玉器和金银器方面的专家,在收藏热持续升温的大潮中,他一生洁身自好,恪尽考古学者和文物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不收藏文物,不买卖文物,不违规占用文物及资料,不以考古、文物的职业身份牟取私利,忠诚于考古文物事业,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树立了品德高尚的中國学者形象。” 金玉咫尺之外,是不是恬素?

科学家的日常,您羡慕吗?

[“我怎么不能坐飞机呢?”]

家里没有收藏古玉,就恬素了?咱们也没有,浮躁难免。卢兆荫的恬素,是日常生活的底层逻辑,是认知根本,不可撼动。

卢老的衣食住行,普通到不能再普通:衣服,女儿给买什么就穿什么;饮食,从不吃保养品,家常便饭,饭量不大;住房,小房子住久了,社科院给换大房子,他谢绝了,理山是“书多,搬家麻烦”。

那93岁的卢老,身体怎么样?

一辈子就打过一次针,还是流感疫苗。卢老给自己找辙:“我啊,这几年也不去体检了,省了疼,抽好几管血呢!”女儿也笑:“不去就不去吧,每次体检报告出来,那结果,我俩换换更像真的!”

其实,卢老对出行这件事儿,还是有微词的。

卢老现在腿脚算是利落的,但他这么描述:“年轻时,打乒乓球。后来,野外考古,没时间运动,但我很能走。再后来,腿就没那么能走了。”

我问,那是什么时候呢?

卢老竟然回答:“80多、奔90的时候。”

哈冶,您说卢老这话气人不?

还有更气人的,卢老说:“我对航空公司有意见,我怎么不能坐飞机呢?”

大多航空公司对75岁以上的老人乘机有约定,是针对共性,怕身体出问题。可卢老身体没问题,这是个性阿。卢老性格好,又自我安慰:“火车也很快的!我去年10月份出差,就坐的火车。”

去年,92岁,还出差?!好吧,这是境界。

问卢老对钱有概念吗?卢老天真地看着我:

“我有钱的。上学时,我父亲是中医,很有声望,我不是穷学生,没有吃苦。工作后,国家给的工资一直很高的,现在一万多,具体我也不知道,女儿负责。”

卢老的神情,让人动容。突然,就想起了孩子们喜欢写“我的理想”是科学家的年代。岁月荏苒,一度孩子们不这么写了。如今,又有回潮:央视《大家》等多家媒体,密集采访卢老;更有公众号文章,称卢老是“重景级男神”。

卢老好奇地问女儿:“这是什么意思呢?”

是啊,什么意思呢?

真的男神,当男神特质为常态吧,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卢老提到的“君子比德于玉”,该怎么理解呢?

曾经,子贡问过孔子,孔子说了一大套:“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

翻译成我们能懂的话,几乎都是玉的好:玉温润,仁;坚实,智;有棱角而不伤人,义;玉佩垂而下坠,礼;轻轻一敲,玉声清脆悠扬,乐……《诗经》上说:“多么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样温文尔雅。”眼前这位科学家,卢兆荫,君子如玉。

人生高光,举世惊叹

[保密期:周总理亲自过问、批示,郭沫若上下衔接;解密期:举世惊叹!来访团,络绎不绝。]

卢老93载的人生,故事太多。我们从中段直接插入,山高光点说起吧。高光点有多亮呢?

那是1968年,卢兆荫41岁。这段往事,我们先看旁观视角描述:1968年6月18日晚,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灯火通明,周恩来总理在此宴请来访的坦桑尼亚总统。趁着宴会间歇的短暂时间,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把发现满城汉墓的事告诉了郭沫若,并嘱咐他,“这件事十分重大,由你们负责办理。”

6月25日上午,一支由周恩来亲自批示、郭沫若一手组建,部队护航的“超高规格”的考古队,启程离开北京,向满城的那座大墓进发。毫无疑问,卢兆荫就在这支考古队里。说起那段往事,我们再看卢兆荫作为当事人的描述:“那是1968年啊,北京军区工程兵,为了完成一项高度保密的国防工程,开进陵山。军队在满城施工中,偶然发现了汉墓。

“当时郭沫若提报给周总理的考古主要人员名单,有3个人,我是其中一个。后来其中一人因为在山洞里头冰冷潮湿关节炎发作,就回北京了,业务工作就由我全权负责了。当时考古所隶属中国科学院,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我们都叫他郭院长。”

简单概括,卢兆荫一行,先去搞定了1号墓——中山靖王刘胜墓。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就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而1号墓,是军队施工中,偶然发现。卢兆荫一行到位后,把从1号墓挖掘出的金缕玉衣等国宝,专业处理,运回北京后,开始琢磨:还应该有一个墓!古代王和后,应该是异墓并葬。

慧眼识路,顺藤摸瓜

[有王的墓,应该还有王后的墓。金缕玉衣,里面空空如也。]

考古工作,某些环节还真像福尔摩斯办案:调查研究、走访群众、收集资料,锁定线索,顺藤摸瓜,直击目标。但是,当有些线索过于明显时,往往倒会被人们忽略。比如,满城汉墓是在陵山,山脚下就有一个村叫“守陵村”。卢老说,调查中间起村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村民们都说:“传说我们的祖先是给人看坟的,但不知道看的是什么人的坟。”

考古,挖掘是一个过程,研究又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就算在出土的器物上发现铭文,也需要进一步根据历史资料求证。可偏偏中山靖王陵的史料记载,历史上缺席。所以,卢老他们只是推测是中山靖王陵,而且还应该有一个王后的墓。至于到底有没有,要找找看。卢老回忆寻找的过程:

“1号墓发掘完了,但是根据我们考古的资料考察的话,王一般都和王后并葬,我们推测,一定有个王后的墓!怎么找到的呢?因为有一条路!墓里面啊,还盖了房子的,需要木料、石板,所以要运这些东西,那就要有一条路。我们观察这条路一直通到了1号墓的墓口,但是我们看到它到了墓口还没有停止,还一直往北延伸。在120多米处,我们发现山坡地质情况基本上跟1号墓的一样。然后,那条路,就没有了。当时,我们推测可能就是2号墓的所在地。

“当时郭老去看的时候,我陪他。—边走—边跟他说,这个地方可能有2号墓。郭老看到后,同意我的看法,回到北京又给周总理打报告。总理批准了,我们就进行试掘。

“是用三道砖墙封门,并在前两道砖墙之间,灌进了熔化了的铁水,形成了砖墙铁壁。无法打开,就请工程兵炸开。我告诉他们,不要全炸掉,炸—部分,我們能进去就可以。这种设置,—般盗墓的,是打不开、进不去的。这次,所有工作,都没有雇用当地农民,而都是战士,因为是‘丈革非常时期。而保定这个地区,当时是‘文革重灾区,周总理指示北京军区协助,是为了保护。而战士的加入,让整个过程节省了很多时间,非常高效。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完成任务回北京,开始——确认这些国宝。”为什么要确认呢?举个例子,金缕玉衣已是扁片状,什么都看不见。后来,技术人员仔细考察、确认,才发现了牙齿……以及通过两个墓地器物铭文研究、对比,最终确认墓主人:刘胜、窦绾。

金玉国宝过手即拥有

[刘胜是三国时刘备自称的先祖。]

我们常说:人啊,活不过手里这块玉!是啊,金缕玉衣又如何?王与后,全然消失于尘土,唯有那些金玉,历经千年,神韵依旧,向后世无声述说。卢兆荫—辈子在考古中穿梭,无数国宝过手,反而助力他练就恬素的人生态度:过手即拥有,知识宝贵,文化永存。卢兆荫是我们采访的主人公,那卢兆荫考古的主人公是谁呢?当然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了。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刘胜,来自20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他身份高贵,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之子,也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的庶兄,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自称的先祖。他十几岁时就被封为西汉第一代中山王,在位42年,是西汉中山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人。他的一生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也亲历了“七国之乱”等血雨腥风。有人说他“乐酒好内,不堪任藩臣”,也有人说他“优于文辞,为汉之英藩”。他和王后窦绾的陵墓,就是卢兆荫倾心工作的满城汉墓1号墓、2号墓,墓中出土的上万件珍贵文物震惊了全世界。

满城汉墓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被发现,却因为各方的重视和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发掘和保护。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满城汉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经过修复以后,1991年5月3日,这座千年汉墓终于正式对外开放。

金缕玉衣,不是衣

[—王—后两件金缕玉衣,猜—猜,肚肚儿隆起的是谁?]

金缕玉衣,是衣服吗?至少我一直这样认为,是穿在身上的。卢老笑笑:“金缕玉衣,不是衣。”那是什么呢?金缕玉衣分头套、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大部分,具体由脸盖、头罩、上衣前片、上衣后片、左袖筒、右袖筒、左手套、右手套、左裤筒、右裤筒、左鞋和右鞋12部分组成。玉衣山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光素玉片,于其角处穿透三至五孔不等,用纯金丝连缀而成。刘胜的金缕玉衣,全长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的金缕玉衣,全长1.72米,山2160块玉片组成,只是在上衣前胸和后背的编缀方法上与刘胜的玉衣有所区别。

卢老给我看两件金缕玉衣的图片,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王和王后的金缕玉衣,打眼的差别在肚肚儿!大家猜猜,肚肚儿隆起的是王,还是后?

哈哈,公布答案:是王。金缕玉衣给男人留出了“将军肚儿”的景呢!卢老对金缕玉衣了如指掌,他介绍:“玉衣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又称为‘玉匣或者‘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殓服。史书记载,在东汉时期,玉衣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级。只有皇帝才能用金缕玉衣作为殓服,诸侯王等都只能用银、铜缕。”卢老感既:“汉代人用玉衣作为殓服,因为他们认为玉能令尸体不腐,这显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我们发现这套金缕玉衣时,里面见不到一点尸骨的痕迹。”

那金缕玉衣怎么做呢?卢老说:“两件玉衣的一些玉片背后有用墨汁书写的数字。我猜想,是按标好的数字,用金线连缀在一起的。”

长信宫灯,最环保

[这是居住在长信宫的窦太后,给窦绾的陪嫁。]

在金缕玉衣之外,满城汉墓的考古成果同样蔚为大观,它首次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其出土的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发展隋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出土于2号墓的长信宫灯,灯上有铭文“长信”字样,原为窦太后居所长信宫中使用,故名“长信宫灯”。宫灯外形是个宫女跪坐执灯的形象,通体鎏金,做宫女跪坐执灯状,灯的各部分是分铸而成,可以随时拆卸,但是结合起来却天衣无缝。它的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在圆形轨道内可以开合,能随意调节光亮的大小和方向。宫女的体内中空,烛火的烟滓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使烟滓停滞在灯身中,用以保持室内的清洁。

这件文物在美国展出时,前国务卿基辛格连声惊叹: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有环保意识,中国了不起!

卢老对这件宫灯很有感情:“国宝,世界就一个!我们猜想是窦太后居住的长信宫的灯,窦绾出嫁,窦太后送的。所以,因为这一点,长信宫灯上的铭文,中山靖王并没有改,还保留着‘长信尚浴的字样。”

玉具铁剑,四种玉饰俱全

[—把剑在考古学家眼中,分解得头头是道。]

曾经,看过朋友收藏的“剑格”,也就是古剑上白玉装饰的一部分。好奇地问起卢老,没想到,一把剑在考古学家眼中,分解得条条清楚,满是学问。

卢老答疑:“剑格,对啊,是剑柄的—部分。剑啊,山剑身和剑柄两部分组成。满城汉墓,出土了一件汉代玉具剑,剑为铁质,剑的剑首、剑格,剑鞘上的剑彘、剑珌,都是玉的。这是考古工作中第一次出土的四种玉饰俱全的玉具剑。”

呃,科学家是什么?就是格物致知从不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再深入、细致再细致。

朱雀衔环杯是化妆盒

[王后爱美,放胭脂的盒子都这么精巧。]

卢老看我对剑这么感兴趣,开玩笑:“女孩子啊,多看这个,朱雀衔环杯,是化妆盒啊!”

“啊?!”我非常原讶,怎么知道是化妆盒呢?

卢老笑:“在里面发现胭脂了啊,古代女子的化妆品,这胭脂啊,其实就是朱砂。”

这件宝贝,高11.2厘米、宽9.5厘米,器形为朱雀衔环站在两高足杯之间的兽背上。通体错金,并镶嵌绿松石。朱雀展翅翘尾,神采飞扬,喙部衔一能自山转动的白玉环。兽匍匐,四足分踏在两高足杯底座上。

朱雀,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种寓意吉祥的神鸟。因其神态昂然、气度非凡,极具唯我独尊的风范,所以,古代王室及贵族之家所用器物上多饰以朱雀形象。古代《说卦传》中有“乾,为天为环”之说。这枚玉环更为朱雀衔环杯增添了神秘色彩。

朱雀衔环杯通体错金,其间还点缀有30颗翠绿色的松石,松石分为圆形和心形两种,其中颈和腹部嵌4颗,杯外嵌26颗。富丽璀璨的朱雀衔环杯周身嵌刻着潇洒畅达的写意纹,更显文采飞扬、超凡脱俗。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朱雀衔环杯的底部发现了少许朱砂。屈指算来,朱雀衔环杯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人类爱美的天性,也正像这抹永不褪色的胭脂一样,长存于天地之间。

错金铜博山炉,像巧克力冰激凌

[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猎人巡猎]

这件国宝,卢兆荫非常喜欢,强烈推荐。看照片,那颜色和形状,特别像巧克力冰激凌。卢老聽我这无厘头表达,笑了:“这个啊,实际上是作为香熏、熏炉用的,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其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盘上部和炉盖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猎人巡猎于山石间。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刻画出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

“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对酒当歌

[这位王,只爱风花雪月,美人美酒。]

问卢老还强烈推荐什么?卢老一笑:“壶,酒壶啊!”

《史记》说中山靖王嗜好饮酒,而满城汉墓出土最多的恰恰就是酒器。中山靖王当时出了名的闲散王爷,远离朝政,只爱风花雪月,美人美酒。而且,中山靖王有这个命。老爸是汉景帝,老弟是汉武大帝,生逢盛世,对酒当歌,也是理所当然。

不饮酒的卢老还真有一丝羡慕:“他的各种酒壶,特别精致!”

学霸一世,平和一生

[北大一个,清华—个,第三个就是我。]

卢兆荫的一生,在41岁的时候,因为满城汉墓,不但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古玉,更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时期——从唐转到汉。也许,有些人会说:卢老运气真好!可真的只是运气吗?

卢老啊,简直是学霸一世。10岁才上学,直接上小学四年级。那10岁之前干什么呢?人家在家上学,读古书。待到上学,只追赶数学就好了,语文已经是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然后,一路学霸,要考大学了,卢兆荫竟然弃文从理,选了物理系。读了一年之后,卢兆荫觉得挑站不足,于是,打报告,转系,转入历史系。1949年,卢兆荫毕业,保持了第一名学霸的傲然姿态。回到家乡福建莆田,教书。这时候,很多大学调整、合并,师资不足,卢兆荫被母校——原福建协和大学、后合并为福建师范大学唤回,当老师。

当老师期间,1956年,国家第一次全国招考副博士研究生,考古专业,只取三人。卢老笑盈盈:“最终考取的,北大一个,清华一个,第三个就是我。我就来北京了!”

接下来,1958年,卢兆荫到陕西西安去挖唐长安城,因为他在大学的时候毕业论文是关于唐代的,看到这唐代就有兴趣,所以在考古所也就被分配在汉唐考古研究室。唐代都城就是西安,当时叫长安城,有大明宫……卢兆荫,如鱼得水。

再后来,卢兆荫“四清”下乡工作了一年。“文革”初期,就被满城汉墓召唤了。卢兆荫如今说来,很庆幸自己在“文革”期间,先是发掘了满城汉墓,进而开始研究,即便外面风风雨雨,自己躲进研究所,没有荒废一分一秒的时光。到真正写出发掘报告,并出版发行,已经是十年以后了。然后,举世惊叹!

然后,卢兆荫研究之外,又成了外宾接待人员。他说,一拨一拨儿,好多外宾,都是来看新中国考古成果的。同时,满城汉墓出土的这些国宝,也应邀出国展出。不过,卢老补充:“特别宝贝的,不能随便出国哦!”

问卢老,考古学家写完报告,算考古告一段落。那些宝贝的去向如何?卢老说:“考古啊有规定,这个是在哪里发现的,最后就要归到哪个省。满城汉墓在河北发现,那最后就要回到河北。就算现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出,也是借河北博物院的国宝。特别宝贝的,比如长信宫灯,这次就没有来京展出。”

钻研知识,培养智慧

[是专家,更是有滚烫家国情怀的人。]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一首名为《岩石》的诗里写:“我们在信息里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卢兆荫的老伴儿在67岁时,因为心梗猝然离世。20多年来,卢老和独生女儿相依为命,共用一个手机。通过各种电子设备、网络袭击我们的海量信息,根本干扰不到他。他至今还有看不完的文稿、约稿、邀请。他习惯了在知识里遨游,几十年如一日。于知识而言,他无疑是科学家级别的专才。那就像艾略特所言,卢兆荫可曾丢失智慧?

卢兆荫最可贵的就是这一点,在知识的求索中,从来没有忘记智慧的培养——从根本到发展,两部分都不曾忽视。

从小養成的读古书、读经典的习惯,让他一生没有间断做灵魂体操——独立思考、追问、实践、总结很多人生命题。

比如,卢老会说:“我从来不争,也不发脾气,比较随和,和同事们关系融洽。”卢老女儿补充:“尤其年轻人,更喜欢他!”

比如,卢老笑呵呵:“女儿北大毕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做编辑,现在退休了。就是照顾我,和我一起过这样的生活,我们俩都挺开心的!”卢老的女儿,完全看不出是退休了,短发、小酒窝,言谈举止,幽默风趣,充满童趣。

卢老认真:“我现在看的文稿,都是投给《考古》杂志的,我会提供真实的学术意见。力所能及,我能做就做。”

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是说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去悟冥冥天道。从而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说治国、平天下,好像是大了。但从卢兆荫身上,我们是不是看到了科学家最闪光之处:是专家,更是有滚烫家国情怀的人。愿未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完成《我的理想》作文时,又开始真诚、认真地写下:“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

猜你喜欢

满城汉墓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满城尽是黄金果
一湖山水满城诗
满城花开
考古与论今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