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探讨

2019-04-25马淑然张保春许筱颖刘晓燕章道宁刘雷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思政评价

马淑然 张保春 王 彤 徐 雅 许筱颖 刘晓燕 田 甜 章道宁 刘雷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北京 1000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做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所有中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入门课和奠基课,受众面广,课程量大,是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元素,并广泛实施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当前高等中医院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笔者立足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特色,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开展全过程、多样式、广覆盖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融入专业教学设计。目前初步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各层次教学(五年、八年、九年、留学生全英文)融入思政教育的新格局,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由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学”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华丽转身。

1 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引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1]。就其外延而言主要包括3个方面:(1)家国情怀,如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要有责任与担当。(2)个人品格,包括道德情操、健全人格、智力等。个人品格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3)科学观。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勤奋,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科学观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事。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和奠基课,具有自然科学内涵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学知识,中国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地理、数学、气候、物候、矿物知识及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元气阴阳五行理论都是中国优秀的自然国学思想,蕴含的整体观、恒动观、生态观、等级秩序观、自组织观等都是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把高校思政教育贯穿在其中,融入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有助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与大学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相结合,既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的立德树人的大思政教育目标[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 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个环节。教学设计是由教育教学的需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3个环节组成的闭环系统。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学(教育教学目的)、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方法与策略)、效果如何(评价与反馈)等问题。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设计中必须关注“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1)要搭建好教学设计的基本平台,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教学过程。(2)要以学生体验作为重点环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着重自我体验和感悟。(3)以教师引导作为关键环节。教师要慎重选择引导方式与类型,帮助学生渐入佳境,体悟人生观、价值观及做人做事之理。(4)以评价意识和评价方法作为难点环节。教师要有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识,设计符合教学评价需求的评价方法。(5)以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为核心枢纽,慎重选择与本专业课程教学元素融合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进行融合教学,而不是贴片教学。

2.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思路

2.1.1 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思政教学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内涵,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及中医学中的自然观、生命观、疾病观、诊疗观、预防观,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不能随意和“自然”流露的呈现,而是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做到胸有成竹才付诸课堂,如此才能“有的放矢”,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如在讲授肝主疏泄、志在怒,喜条达恶抑郁、为将军之官之时,让学生角色扮演与同学口角后的临床表现和由此引申出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如果不经过精心设计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学效果。必须先由学生写出脚本、再在课上表演,并阐明其中蕴含的中医之理和社会之理才能达到寓教于乐、融思政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1.2 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文化元素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与预防、治则与治法,每一部分中都有很多知识点,而每一知识点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和思维情感、天人合一、生态环保等内容,要认真研究、总结、提炼,才能润物细无声地融思政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如绪论中以一种跨时间、跨空间的维度,对中医学的形成背景及发展历史脉络和基本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相关天人合一医学内容及历代医家的家国情怀、医学思想、人格魅力等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健全其人格;并有助于培养其以扬弃传统文化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庸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着生态环保、尊重生命、孝道文化以及致中和等精髓;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恬淡虚无”思想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精神养生的治未病思想。而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成”更是仁爱、大德、医者仁心的道德观、伦理观的典范;在阴阳五行中阴阳矛盾论的观点启发学生“和而不同”的辨证思维看待自然界一切事物,五行生克制化的自稳调节机制启发学生用同气相求思想看待人与自然的同构之理以及收受通应之理,理解中医学的大生态医学思想和树立保护环境、适应社会的意识以及正确对待人生的顺与逆的问题;藏象学说的君主之官、将军之官、仓廪之官、相傅之官、作强之官、传导之官、受盛之官、中正之官、州都之官、决渎之官、传导之官之间的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更是教会学生有主有从的等级秩序之理,以及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

2.1.3 思政文化价值模块整合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虽然都有一些思政文化元素的闪光点和亮点,但要把思政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到这门课程中还需要将各章节思政文化元素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德育内涵发掘。将中基课程内容用一条思政线索串联起来,将思政点连接成思政线、思政面,与学术和方法融合成“多维体”,这样课程思政教育才会上台阶、上等级。如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有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与预防、治则与治法十章内容,可以整合成绪论、自然哲学观、生命观、疾病观、防治观五大模块。其中,自然哲学观包括阴阳五行理论;生命观包括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疾病观包括病因、病机;防治观包括养生与预防、治则与治法。

绪论的思政文化元素是文化圆融、有机和谐;自然哲学观思政文化元素是整体辨证,有机动态;疾病观思政文化元素是关系紊乱,整体失衡;防治观思政文化元素是调关系治未病、调整体治已病。这样,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育就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系统展开。贯穿其中的魂是文化圆融、有机和谐。这是中华文化之根和魂。在人生观、价值观、做人做事的道理上启迪学生们关注各种整体和关系,关注大健康、大生态、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调节思想。见图1。

图1 思政教育思维导图

2.2 开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刚高中毕业,对中医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如何让这些学生接受中医思维,养成热爱中医、热爱中医文化的素养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的重中之重。经过不断的尝试,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收效。

2.2.1 融课程思政教学于讲故事提问题的PBL教学中 课程思政绝不能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那样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的枯燥面目出现,一定要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针对大一学生刚刚高中毕业,心智正在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讲故事提问题可以激发其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探究性,这种融德育教育于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互动,情感共鸣。如在讲到清代叶天士与薛雪时,插入一段名人趣话,叶薛二人素有不和,叶天士把自己书房命名为“踏雪斋”,薛雪则命名自己书房为“扫叶山庄”。后来叶天士母亲生病,叶天士不敢用白虎汤,门人传给薛雪,薛雪认为“有是证用是药”,叶天士受此启发,大胆应用,结果药到病除。于是叶亲自登门与薛雪握手言和。这个故事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叶薛矛盾?叶天士不计前嫌主动言和对我们做人做事有何启发?学生们纷纷发表言论,表明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知错就改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2.2.2 采用做演等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体验 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是实践性、活动性。课程思政只有设计成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情感性、体验性,特别是侧重于情感体验和行为锻炼,才会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如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课堂演讲、编剧演出,就可以锻炼学生互相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点理解和把握能力;还可安排小组讨论、或辩论等,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如笔者在给中药班同学讲授完阴阳五行和藏象之后,安排学生表演话剧,有一组同学结合本专业以生地黄和熟地黄为主题表演出由于庸医不知道炮制不同其功效不一样,用错熟地黄和生地黄调脏腑从而耽误治疗,并引申出工匠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庸医害人的社会乱象,从而加深了其理解知识、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的认识与体验。

2.2.3 采用查写评等多元教学方法促进师生联动 如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社会实践,调研社会,反思哲理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或做某个知识点的课件,做微视频,以加深对知识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或让学生写论文、启发学生批判思维、科研能力等,然后老师上课点评。如讲到脾应长夏和脾不主时时让学生查阅文献,写出至少1000字论文,至少10篇文献,然后老师课上点评其优劣。学生反馈认为,这种形式对于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大有裨益,对于土为万物之母、四季脾旺不受邪、长夏健脾除湿等疑难理论的理解明显加深。同时由脾与四脏关系还可以引申出团队合作意识,分工合作的职业精神等。

2.2.4 三维立体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时间与空间 课程思政教育要做到360°全覆盖,必须思考三维立体教育模式。具体而言,是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三结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课堂以外时间可以延伸课堂思政教育的无限作用。校内课堂内外课程思政教育必须突破围墙、走向社会才可以拓展思政教育的无限空间。在互联网+时代,利用BB平台、手机APP制作课程思政教育微课、快课对于拓展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裨益。如笔者利用微信群,结合舆论热点发给学生“李咏与马原的抗癌故事”一个用西医疗法而亡,一个用中医自然疗法自愈,中西医治疗结果的迥异引起学生好奇和热议,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坚定了学生热爱中医的情怀和信心。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突破了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360度全覆盖。

3 如何评价与反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判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考量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程度。一门好的课程思政课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把思政元素融在课程内容之中,而不是象贴片一样与课业内容是两张皮。即是考察学生是否是自然接受,并认为所融入的思政元素就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能够有效地激励其产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从教与学而言,可以分为2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考量教师对整门课程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把握情况、模块的提炼程度及教学方法掌握熟练度,还可对教师申请的“思政课题”进行评价,分析其课题及其思政目标完成情况、资料获取和积累的敏锐性和及时性。在评价时应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提升教师素养,要做到以下3点:(1)强化专业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认识,增强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加强育人意识培养,引导其自觉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3]。二是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习前与学习后分别测量)判断学生的状况,这是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要让学生对整门课程给出一个综合性思政感悟,可以采用小结和心得的形式进行评判。此外,还有按章节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要制定评价指标,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从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评价而言,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对学生的“道德”本身和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及质性评价(很实用的评价技术,但必须的技术性环节必须注意,如行为学观察与描述、研究和评价学生的心得体会、问卷和量表调查等),通过这些测量和反馈手段可以有效保证中医基础理论思政课程有效实施与健康运行。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思政课“需求侧”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