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2019-04-25欧阳勇董宏伟陈在君
欧阳勇, 董宏伟, 陈在君
(1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 3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钻井技术对钻井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钻井液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环保法律政策的规范和限制。因此,立足当前环保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探索既满足钻井工程需求又具有环境友好性质的新型的钻井液[1-5],已经成为国内外钻井液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钻井液中普遍使用的腐植酸类、树脂类、磺化沥青类、单宁类、丙烯酸类聚合物等产品,使钻井液生物毒性大,且难于降解,使排放物的指标更难达到国家要求[6-11],目前的处理办法中,极易造成二次伤害,因而毒性小,能生物降解,对环境伤害小,有利于后期处理的钻井液技术是目前解决环保钻井液的关键[12-18]。本文拟通过研发关键处理剂胺基抑制剂G319和纳米封堵剂G314为主剂,优选其它天然绿色添加剂,构建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使得体系毒性大大降低,解决了目前钻井液毒性大,难于生物降解的问题,为苏里格清洁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一、清洁型钻井液关键处理剂的研制
1.胺基抑制剂G319的合成
1.1 胺基抑制剂G319的合成工艺流程
(1)反应釜中加入10~20 kg水,在加入起始剂15~20 kg,搅拌30 min充分溶解。
(2)搅拌条件下滴加催化剂1~2 kg,10 min匀速滴完。
(3)搅拌条件下添加有机胺50~60 kg,匀速搅拌30 min。
(4)待完全溶解后,加热,升温至60℃。
(5)搅拌条件下加入环氧乙烷60~70 kg、环氧丙烷80~90 kg,匀速搅拌60 min。
(6)充氮气控制压力低于10 MPa,温度低于150℃,反应36 h。
(7)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得淡黄色黏稠液体,以作备用。
1.2 胺基抑制剂G319评价
1.2.1 胺基抑制剂G319抑制效果评价
选取直罗组岩屑,进行胺基抑制剂G319与同类抑制剂回收率对比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可知,室内合成的胺基抑制剂G319抑制性要优于国外同类型的聚胺。
表1 胺基抑制剂G319与同类抑制剂回收率对比
注:一次回收率条件:90℃×16 h;二次回收率条件:90℃×4 h;三次回收率条件:90℃×4 h,岩屑为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岩屑。
1.2.2 胺基抑制剂G319加量选择
胺基抑制剂G319加量到1.5%以后如再继续提高加量,岩屑的回收率提高幅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确定胺基抑制剂G319加量为1.5%适宜。
2.纳米封堵剂G314的合成
2.1 纳米封堵剂G314的合成工艺流程
(1)四口烧瓶中加入100~150 g蒸馏水。
(2)搅拌条件下加入无水乙醇。
(3)搅拌条件下加入苯丙烯40~60 g,均匀搅拌至完全溶解。
(4)搅拌条件下加入甲基丙烯酸乙酯40~60 g,均匀搅拌至完全溶解。
(5)通氮气置换空气30 min,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90℃。
(6)缓慢加入2%过硫酸钾溶液20 mL,反应8 h。
(7)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过滤,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反复洗涤。
(8)在80℃恒温干燥24 h,即得白色固体,以作备用。
2.2 纳米封堵剂G314粒径测定和扫描电镜
分别使用马尔文ZSE型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和扫描电镜测试纳米封堵剂G314的粒径分布和粒径尺寸,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纳米封堵剂G314粒径分布曲线
图2 纳米封堵剂G314扫描电镜图
图1~图2可知,纳米封堵剂G314的粒径处于100~200 nm范围内。
2.3 纳米封堵剂G314封堵性评价
应用OFITE渗透性封堵仪在90℃、3.5 MPa下评价了纳米封堵剂G314的封堵性能,结果见图3。
图3 纳米成膜封堵剂G314加入前后封堵性能对比
图3可知,加入纳米封堵剂G314后,高温高压瞬时滤失量显著降低,表明封堵性显著增强,能够快速形成优质滤饼,有效进行瞬时封堵。
二、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性能评价
研发的关键处理剂胺基抑制剂G319和纳米封堵剂G314为主剂,优选其他天然绿色添加剂,构建了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并对体系性能进行评价。
1.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环保指标评价
使用哈希CODmax plus sc型分析仪,哈希BOD TrakII型分析仪以及DXY-3型生物毒性测试仪进行体系的环保指标评价,结果见表2,环保性评价参考标准:《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标准号:SY/T 6788-2010和《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标准号:SY/T 6787-2010。
表2 体系环保指标
注:体系配方:1.5%G319+1.0%G314+1.0%CYL-1+0.5%XCD+5.0%CaCO3,ρ=1.1 g/cm3,以下同。
表2可知,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BOD5/COD为0.365,易降解,生物毒性EC50为32 400 mg/L,为无毒,TOC值为860 mg/L。
2.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综合性能评价
2.1 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高温流变性评价
使用美国Chandle公司7600型高温高压流变仪进行了体系的高温流变性评价,其结果见表3。
表3 体系高温流变性实验数据
表3可知,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温度热滚温度达到150℃时,体系的流变性能变化不大,但体系温度热滚温度达到160℃时,体系的表观黏度大幅度降低,说明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最高抗温150℃。
2.2 体系的抑制性评价实验
使用OFI 150-80-1-230V型高温动态线性页岩膨胀仪进行了岩心膨胀率测试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体系的抑制性评价实验
表4可知,岩心膨胀量降低率8 h后达到62.74%,16 h后达到60.30%,说明体系的抑制性很强。
2.3 体系的封堵性评价实验
使用法国VINCI公司CFS700型多功能岩心驱替仪进行了封堵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体系封堵及解堵评价实验
表6可知,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封堵剂G314,封堵率和解堵率均达到90%以上,达到很好的储层保护效果。
三、现场试验应用
1.现场试验概况
针对常用钻井液体系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突出等问题,研发关键处理剂胺基抑制剂G319和纳米封堵剂G314为主剂,优选其他天然绿色添加剂,形成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研究成果在长庆油田油井侧钻井进行了3口水平井的现场试验应用。试验井整个施工试验井段钻井液性能稳定,流变性、防塌抑制性、润滑性能佳,3口实验井均通井电测顺利,电测一次成功。同时该钻井液体系环保性能优良(见表6),满足当地环保要求。
2.应用效果
2.1 现场钻井液无毒易降解
现场取钻井液进行室内环保指标评价,3口试验井的钻井液环保指标见表6。
表6可知,试验井取样体系BOD5/CODCr>0.26,易降解,生物毒性>20 000 mg/L,为无毒。
表6 体系现场取样环保指标
2.2 现场钻井液抑制性能强井径规则
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在油井侧钻井进行的3口试验井井径扩大率随井深的变化统计数据见图4。
图4 试验井井径扩大率随井深的变化曲线
图4可知,试验1井平均井径扩大率为5.66%,试验2井平均井径扩大率为3.62%,试验3井平均井径扩大率为4.16%,三口井井径规则,均无大肚子井眼形成。
四、结论
(1)研发的清洁型可生物降解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抗温达150℃,流变性良好、抑制性强,16 h后岩心膨胀量降低率达到60.30%。
(2)体系BOD5/CODCr值为0.365,易降解,生物毒性EC50值32 400 mg/L,为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