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善至美,上戏有戏

2019-04-24谓谓

求学·文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上海戏剧学院剧场戏剧

谓谓

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是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现设有表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导演系、音乐剧中心、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创意学院等院系。

“培养人才的目标,我以为,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以本校的训练的体系,不仅是授予学生戏剧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他们如何做人。”

——熊佛西

2015年12月1日是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建校70周年的日子。那天,上戏敲响了曾在横浜桥上课时使用过的惜时钟。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上戏人是听着钟声,怀揣着梦想,走上艺术之路的。

上戏的学生非常会享受生活,例如我们会因为创作构思不同而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会约好在冬日一起穿上专属于上戏的羽绒服出门,也会在杀青饭局上畅谈理想和人生……就如同田汉先生为上戏写的校歌中的那句话一样:“人生的戏剧,戏剧的人生。”

听说上戏“颜值”高?

上戏共有华山路、莲花路、虹桥路和浦江四个校区,我现在就读于华山路校区,因为地处市中心,这个校区可谓是寸土寸金。华山路校区小到什么程度呢?夸张一点说,只需要步行两分钟便可从前门抵达后门。浓缩的都是精华,学校不仅有教学楼(红楼)、图书馆、食堂、健身房、篮球场,还有剧场、形体房和琴房,甚至还有一家叫STA LOUNGE的高档餐厅。

一走进校园,道路两边都是低矮的小洋房,红砖上满是碧绿的爬山虎,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校园里,大师雕像随处可见,有莎士比亚、易卜生、李叔同等。

在每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戏会举办青年艺术创想周,此时的学校堪比旅游景点,参观者们纷纷开始“寻宝”,因为舞台美术系的能工巧匠们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梳妆打扮了一番:通风口变成了《小王子》中的星球,路边有互相追逐的猫和老鼠……要想把“宝藏”都找全,那可得费些时间了。到了傍晚,一年一度的灯光秀在红楼前的草坪举行,绚烂夺目的灯光伴随着音乐舞动,慕名而来的人们将草坪围得水泄不通。

接下来要说的是上戏学子的“高颜值”。军训期间,网上疯狂转发的“别人家的军训”照片,多半是从上戏流传出来的。那么,身边的同学都有“高颜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以我的经历来总结,就是让人心情愉悦。想象一下,下课后,一大拨俊男美女说说笑笑走出红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拍电影呢。

当然,我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才圆梦上戏的,所以我们完美地印证了这句话:“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要靠才华。”

听说在上戏能见到明星?

在上戏,见到明星是家常便饭。当见到那些从前在荧屏上才能看到的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不过,通常明星回母校都比较低调,想见到就要凭运气了。

几个月前,人们的朋友圈被上戏人在台湾电影金马奖的表现刷屏了:上戏表演系校友徐峥凭借《我不是药神》荣获最佳男主角,彭昱畅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胡歌也作为颁奖嘉宾出席了颁奖典礼。上戏人一直活跃在各个领域,比如常常在电视剧或电影里出现的李冰冰、韩雪、佟大为、聂远等,还有主持界的董卿、程雷……

作为“艺术家的摇篮”,上戏不只有年轻的艺术工作者,还有许多颇有艺术造诣的老艺术家,比如饰演济公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蔡春霞、2014年APEC烟火表演总导演蔡国强等。

听说在上戏可以看戏?

“你好,请问端钧剧场在哪里?”

在上戏几乎天天有戏看,学校里有大大小小的剧场,例如上戏实验剧院、端钧剧场、新空间、黑匣子等,而海报栏上总是贴着大大小小的演出海报,所以我们不光在书本上学习戏剧,还从演出中学,有许多知识可能跟一回剧组、上一次舞台就懂了。我还记得第一次登上学校的舞台是在迎新晚会上,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上戏的专业:导演、舞监、灯光、音效、服化,工作虽然繁多,但所有的人员各自完成分内工作,秩序井然。

因为热爱,所以上戏师生会全身心投入每一部戏、每一场演出中。一部戏几乎要集中上戏所有院系的力量才能完成,严谨是同学们一贯的态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在引导观众入场时,由于演出所需的白石子铺在离观众席很近的地方,演出前剧场内比较昏暗,一位同学不慎踩到了石子,他道歉后,蹲下身将石子铺平才坐回观众席。

听说在上戏学习轻松?

在上戏,表演系的同学要练“声台形表”;戏文系的同学总是研究古今中外的剧本到深夜;舞美系的同学把各种设计绘画都来一遍;而舞蹈学院和戏曲学院的同學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是一句虚话。

在上戏的课程中,让我又爱又恨的是表演课,虽然每节课的训练内容都很有趣,但体力消耗很大。我还记得一次表演课考试是动物模拟,大到北极熊,小到仓鼠,教室几乎成了一个小型的动物园。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是上戏的戏曲学院,其对于戏曲的教育非常重视,开设有京剧器乐、京昆唱腔、木偶表演等专业方向,不但本专业的同学要会写、会唱、会身段表演,其他部分专业的同学也得学——一代接一代的上戏师生为传承和守护中国的戏曲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听说上戏很特殊?

接下来,我总结一下上戏的十个特别之处——

1.上戏新生管学长叫师哥,同理就有师姐,这体现了上戏的文化传承。

2.上戏设置有甄别考试,新生有一年试读期,必须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考核才能继续读书。

3.上戏挨着华东医院和华山医院。

4.上戏宿舍楼下是兰博基尼店。

5.上戏寒暑假时间很长,各有五十多天。

6.上戏在校生人数少,据2019年的招生数据可知,上戏拟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484名。

7.上戏S680微展示空间的文创周边设计超棒,最有名的就是上戏羽绒服,新款价格已经达到两千元。

8.上戏有一只名叫图书馆馆长的猫,因为图书馆是它的地盘。

9.上戏有服装间和道具间,演出需要的服装和道具大部分可以在里面借到,不过只限使用学生卡。

10.上戏没有高数老师。

清晨早早就起来出晨功,去全家便利店买好早饭去上早课,一节课也许会上到中午;放学后去清真食堂吃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手抓饭;下午的时间可以自主排练,也可以去图书馆找个空位学习;晚上去热闹的静安寺商圈逛逛,吃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并在七点多赶回学校看戏,看完戏就该回宿舍了。这就是我在上戏的日常生活。

我们带着对艺术的憧憬走进上戏,带着泪水和欢笑走出上戏。一场戏会谢幕,但上戏学子的艺术之路永不谢幕。

猜你喜欢

上海戏剧学院剧场戏剧
少数民族表演教学的现代性与民族性——以上海戏剧学院2017级西藏班为例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论《日出》的剧场性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开心剧场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