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湖南省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研究
2019-04-24唐朋
唐朋
摘 要: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拥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实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因素,努力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湖南省;长株潭;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F42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5-0228-02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立足雄厚基础,湖南军民融合产业正加速崛起,为高质量发展蓄积新兴动能,着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以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核心,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概况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三市沿湘江两岸分布,紧密相连,城市群内拥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实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产业,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具有独特优势。2018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以“纵深保障、协同创新”为主题,构建和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创新、国防动员三个体系,努力建成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高端智能制造、国家战略纵深军事保障三大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2 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产业基础优势
湖南省军民融合企业目前已达269家,其中长株潭三市的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等支柱产业,带有“军工血缘”的单位及技术达到70%左右。如:长沙高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军民融合企业120余家,其中有4家为具备军工资质的上市公司。株洲航空产业园,依托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核心企业,带动培育了湖南通发、南方宇航、易力达机电等一批市场前景良好的优势军民融合企业。湘潭经开区以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为核心,全力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规模,鼓励优势民口企业进入武器装备配套领域。
2.1.2 人才技术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人力资源优势突出,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等院校83所,汇聚两院院士7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3名,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和海外专家1000多名。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1000余家,国家级孵化器、加速器载体面积300多万平方米,R&D人员13.5万余人。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在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方面,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小航空发动机具有全国领先优势。
2.1.3 区位特色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处于国家“三纵两横”城镇化格局中的长江横轴与京广纵轴交汇处,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京广高铁、沪昆高铁和规划建设中的渝长厦高铁交汇于此,可直通19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是全国重要的高铁枢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规模位列全国第五,居中部地区首位。
2.2 劣势分析
2.2.1 军民技术互补作用亟需提升
长株潭城市群的军工单位虽积累了大量的军工技术,但受制于技术二次开发周期长、转化风险大、收益分配机制缺乏、国家保密要求较为严格等一系列原因,绝大多数技术成果均未转化为经济效益,产业化推动更是极为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价值的浪费,难以形成相关多元化的军工與民品相结合的业务体系。
2.2.2 军民资源共享共用有待加强
长株潭城市群内的军品企业大多为中央企业,属地化管理程度较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部分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加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工业隶属不同体系,军、民技术标准自成体系,军品准入资格难以获得,军民两大领域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非常有限,部分产业的资源共享性较低。
2.2.3 传统科研生产模式亟待创新
在传统军品任务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内的军品企业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产品定价过高、产品交付周期过长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难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3 机会分析
2.3.1 政策的扶持与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3月2日,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及第一批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为各地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培育工作提供了参照依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先后制定了《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南省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建设方案》、《中共湖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湖南省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军民两用高端装备、光电信息、新材料等科研开发及产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市也相继出台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3.2 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制造2025》明确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在长株潭城市群均有布局,其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长株潭城市群基本建成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有力支撑制造军民融合战略。其中:工程机械产业更大更强,雄踞全球,引领世界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做强做优,领跑全球,产业核心竞争力世界一流;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跨代发展,走向全球,基本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2.3.3 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
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新常态,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经济增速放缓下,要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转变,唯有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等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理念和产业革命,为军民融合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外部机遇。
2.4 威胁分析
2.4.1 国际竞争激烈
长株潭城市群内的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三大优势主导产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工程机械产业虽已经突破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品质也得到显著提升,但大型、超大型土方机械竞争力仍不如卡特彼勒、小松、日立、沃尔沃等世界一流品牌。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产业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4.2 周边省份的挑战
在轨道交通方面,湖北省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武汉市、襄阳市为主的两大聚集区,在机车车辆、工程养路机械、智能化设备与系统、铁路用钢领域特色突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产业方面,江西省近年来将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在直升机、教练机的研发生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是国家重要的航空工业资源大省,同时也正在逐步建立小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以求进一步完备航空产业配套。在工程机械方面,广西柳工现有机械工业生产企业216家,形成了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在内的多个产业。毗邻省份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给湖南省优势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3 湖南省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战略举措
3.1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坚持创新引领,以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为主题,围绕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重点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区域。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优化区域协调创新环境,全面提升长株潭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2 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适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求,构建以企业创新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中心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瓶颈,通过科技成果入股、科技成果折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股权激励措施,完善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发挥政府采购的调控作用,开展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从市场端拉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供给侧政策和需求侧政策相互促进、协同互补,传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力棒”,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3.3 健全人才培養体系
全面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人才战略,大力实施《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湘办发〔2017〕42号),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三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为本的方针,以“高精尖缺”人才及团队、管理精英、青年人才和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供需对接、引育并举、创新手段,实施系统化人才建设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改革,降低门槛,激发民间有效投资。加大对三大主导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和落实促进本省制造业创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政府采购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创业项目孵化。
参考文献
[1] 李强,余吉安.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与示范效应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2):10-13.
[2] 乔玉婷,鲍庆龙,曾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评估及影响因子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5):120-124.
[3] 张晓瑞.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3(6):285-287.
[4] 冯媛,FengYuan.基于发酵理论的军民融合创新的信息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3):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