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立企成就“世界的海信”
2019-04-24王哲
王哲
50年弹指一挥间,从黄海之滨仅有十几人的国营小厂,到如今拥有9万名员工、研发中心和制作基地遍布全球;从最早生产半导体收音机起步,到现在销售版图达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5年电视国内销量第一、在世界上可以和行业巨头“掰手腕”的海信多年来一直以低调著称,却在不知不觉间从“中国的海信”成为“世界的海信”。2018年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高峰论坛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显示,海信仅次于华为,位居中国企业海外形象指数榜单第二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接受了《中国报道》记者的专访,听他讲述海信如何走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传统业务“换道超车”
“技术立企”是海信的根本信条,这与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而这一信念也一直深埋在海信的基因之中。
1970年, 建厂不久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就成功设计制造出山东省第一台自行生产的电视机;1978年9月,我国首台CJD18型彩色电视机在这里诞生,半年后,青岛无线电二厂更名为青岛电视机总厂(海信集团前身),并被国家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1982年,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的周厚健进入青岛电视机总厂工作;1992年1月,周厚健上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1994年,青岛电视机总厂改名为海信集团,周厚健出任海信电器公司总经理。2000年3月,海信集团实行决策层和经营层分离后,周厚健出任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海信的领军人,周厚健亲身经历了中国彩电业在电视技术由显像管(CRT)向平板电视过渡时代的大溃败。2004年,不少企业用十几年时间好不容易靠引进显像管电视生产线、打价格战“血拼”来的优势,在液晶革命性技术的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
“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企业当年走了10年弯路,放弃了研发,单靠引进,等打开国门一看,我们的技术差距这么大!”周厚健这样对记者说,“如果说海信今天走到了前面,就是因为没走这10年弯路。最先进的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那些只引进、不脚踏实地搞研发,等技术落伍了再去引进的企业,最后必死无疑。”
在某次国际博览会上,一家国外企业表示自己生产的模组只需整机企业安装4个螺母就完事了。周厚健不由发问:“那我们整机企业还能干什么呢?”对方很认真地说:“周总,机壳大有作为啊!”
“这不就是把我们当成组装厂?”深受刺激的周厚健暗下决心,要把最核心的“屏”做起来。在没有玻璃面板资源的情况下海信顶着风险、耐住寂寞、冲破了重重垄断封锁坚定地开始了液晶屏的研发。
2007年9月,中国第一条电视液晶模组线在海信投产,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状况,由此海信率先完成了平板电视上游产业链的突破。
然而,在液晶显示技术上,三星、LG等垄断性的国际巨头依靠反周期“自杀式”投资构筑起的技术壁垒坚不可摧。中国厂商要实现真正的突围,必须从底层绕开传统技术、另起炉灶。正是“技术立企”,成就了海信的超前转型。
海信从2007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断投资研发彩电的革命性技术——激光电视。激光电视色域覆盖率广,可显示90多万种颜色,是普通液晶电视的两倍多,被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但是在当年,激光显示技术没有国际标准、没有参照产品,海信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自主研发,同国际巨头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
“我们中国人不比谁差,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周厚健说。切入这一领域之初,海信就在画质、寿命、良品率、功能等指标上,与成熟的液晶电视对标。但在可靠性这一世界性难题上,众多投入研发的厂商遇到了逾越不过的鸿沟,连全球巨头LG都终止了研究,而海信在遇到多次挫折后仍选择坚守。在4年试错、7年只有投入没有盈利的努力下,海信终于研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色激光技术。2018年,海信历史性地推出了80英寸L5激光电视,拥有数百项核心专利。
目前,作为海信在电视板块“换道超车”的核心产品——激光电视的未来越来越清晰。2015年,国内激光电视市场正式启动。2017年销量大涨162%。2018年再次飙升,增长率达到惊人的483%。作为行业先行者以及最坚定的践行者,海信已经成为这个快速扩张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王者”——在国内,80英寸及以上产品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占有率双双高居第一,销售量占有率更是高达53.76%。
2018年11月,海信在澳大利亚发布首款自主品牌OLED電视,并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大展上闪亮登场。在周厚健看来,激光电视代表了未来大屏彩电的趋势,但海信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海信一直在跟进OLED国际尖端技术,并在OLED烧屏、功耗、亮度等技术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激光电视和OLED这两种技术路线,还远未分出胜负,我们不拒绝拥抱任何一项新技术。”周厚健表示。
显示技术之外,海信还掌握着核心的芯片技术。周厚健对记者说:“没有核心芯片,就没有定义产品的能力,也无从体现海信的创新理念和价值。”为了摆脱进口依赖,2005年,海信发布了中国首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电芯片——“信芯”,终结了7000万台中国彩电没有中国“芯”的历史;2015年11月,海信发布超高清画质引擎芯片一代,成为中国唯一拥有自主高端画质芯片的电视机企业;目前,海信已完成第三代超高清画境引擎芯片的研制,运用AI技术的该芯片可清晰自然还原图像的纹理细节,克服运动画面模糊拖尾的弊端。
不只是争夺硬件的话语权,海信在“硬件+软件+内容”的商业模式下,发力互联网电视内容运营。海信选择教育作为突破口,聚合了涵盖全国超过5000位名师、超过30万小时的专业课程,成为国内资源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平台。海信旗下互联网电视平台“聚好看”用户数量已达到4037万,今年还将在全球运营此平台。
1978年以青岛市数理化第一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工作多年后还喜欢做高考题的周厚健至今也喜欢把经营企业比作学习:“回头看一下,几十年来海信并没有像业内的很多企业那样大起大落,受到的惊吓比较少。我认为,经营企业和学习非常相似,今天的机会不是今天才有的,是长时间积累的,平常一步一个台阶踏踏实实好好学习,把以前的每一步走好,关键时刻就不用急来抱佛脚,考试总能考出好成绩。”
新兴业务厚积薄发
作为一家始终带着“技术立企”标签的企业,海信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始终保持了高研发投入。周厚健向记者介绍说,海信的智能交通、光通信、智能商用系统、数字医疗等很多产业虽然并不像电视那样为众人所知,却也已悄悄做到了行业领先位置,并广泛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企业全新增长极。
1998年,海信进入智能交通领域时,这一行业完全被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垄断,一台信号机卖十几万元。在当年的中国,私家车远未普及,城市交通还一路畅通,海信就未雨绸缪,预见了这一行业未来的爆炸式增长。当时的国际巨头对于中国人车混杂等独特国情并不了解,基于交通流量的传统算法出现了水土不服。海信根据深谙国情的优势研发核心技术,独创了交通强度的算法,并将产品价格拉低了2/3,大大降低了信息化成本,在各项性能指标上一举超越国外产品从而突破垄断,并先后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搭建智能交通系统。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从海信智能交通技术中受益。
在高德地图最新发布的城市拥堵报告中,海信助力济南、石家庄等五大“堵城”有效缓解拥堵状况,并在拥堵下降TOP10榜单中,包揽了前四名。隐身其后的海信连续多年在这个新兴市场上蝉联第一,且市场规模遥遥领先。
去年底,智能交通行业权威媒体ITS114发布的一年一度的全国智能交通市场千万项目(中标金额大于500万元)中标企业年度排名显示,海信网络科技在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项目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蝉联首位,份额更是超过第二名近一倍。
今年1月,海信旗下海信网络科技牵手北京交大微联有限公司,正式进军轨道信号领域,以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为目标,为智能交通业务筑起更宽的“护城河”。
早在2002年,海信就挺进光通信产业。光模块是光通信产业的心脏,扮演着光电转换的重要角色,在这一领域摸索了三年之后,海信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商用模块。当时,国际通信巨头阿尔卡特在全球寻找光纤到户的芯片供应商,海信经过反复尝试,最终过关,并开始高速增长。2017年1月,海信更在全球率先突破100G光模块技术。近几年,随着数据中心和5G的商用,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剧增,由此带动海信光通信业务强劲增长,截至目前,海信已连续多年成为国内光通信行业领头羊,接入网络光模块已连续多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手机行业比较特殊,我们做得不够好,还需要继续努力。”周厚健曾数次对记者这样说。然而,海信在5G领域暗中发力,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盛会——2019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信与华为、三星等世界通信巨头同台竞技,展出了与紫光展锐联合开发的5G原型手机,并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自己的首款5G商用手机。
另外,海信目前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也已达世界级水准,凭借此系统,全国100多家三级医院成功救治了2000多例疑难手术患者,大大增强了人们对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信心。
周厚健执掌下的海信,崇尚慢思维。这么多年来,海信每进入一个新产业,至少要花10年时间,从技术储备、组建研发团队到最终量产,以3年为周期,不断推进,厚积薄发。这些高技术产业,如今贡献了海信近一半的利润,很多不仅已经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而且还在向着更核心的领域加速奔跑。在海信集团的重点实验室内,还有大批新兴技术正在储备中,这些都将成为海信向着世界级高科技企业进发的最强劲动力。
“为什么这些领域外界了解得很少?”对记者的不解,周厚健含笑回答,“你见到的海信永远比你听到的海信要好,欢迎大家都来海信实地考察。”
海外市场发力崛起
不久前,海信集团公布了2018年经营数据,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300亿元,其中海外销售收入达到了378亿元,收入增速达30%。
2015年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2017年着手收购东芝电视业务……海信近年来的一系列海外并购出手果断、眼光凌厉。周厚健介绍说,海信其实是国内最早进行资本和股权运作的企业,从1990年代收购雪花、华日、双喜、金凤、伯乐,到后来并购容声、科龙,再到近年来收购美国两家芯片公司、控股加拿大Jamdeo公司等,海信先后并购了至少20多家国内外公司。通过并购,海信迅速完成了低成本扩张、完善了产业链、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去年,海信完成了昔日的电视巨头——日本东芝映像收购交割,打败竞争对手成功收购了欧洲著名家电领导品牌Gorenje,海信成功赞助俄罗斯世界杯,并召开海信史上最大规模全球客户大会,与全球500家客户结为“命运共同体”……
在65英寸以上的大屏国际市场上,海信已经让索尼和三星这样的行业巨头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海信激光电视在世界各地已經是闻名遐迩,在海外市场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法国、意大利、南非、日本等关键国家和地区,海信的销量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海信在全球彩电技术最高端也最挑剔的市场——日本市场的销量份额已近两成,超越日本本土品牌松下和索尼高居第二位。
“中国制造业在低端行业已经没有空间了,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东南亚、南亚等很多国家都高了;而在研发领域,我国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力成本仍然很有优势,只有走中高端路线,这个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周厚健认为,中国的制造业至少还有20年的黄金期,但必须走向自主研发的中高端领域。
“这些年,我总在想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企业家,我一直都很焦虑,因为总有比我们强大的对手要去追赶。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只能一直努力奔跑。”周厚健对《中国报道》记者由衷地说,“没有制造业的崛起,就不会有真正的大国崛起。今年我感受最深的是,国家对制造业的关心以及诸多政策上的利好,我们的信心更强了。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靠自力更生。未来,海信的目标是不断强化技术优势创造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真正成为世界级的科技企业。”